03.01 發展的進程:從農業到工業

1.發展是怎樣改變社會的?

生產力的發展會改變勞動力的分配,某種程度上生產力進步解放了勞動力,是錯的,因為勞動力依然在生產,只不過生產價值更高的東西去了,社會經濟發生改變,總體勞動力結構發生了改變,原有的生產組織被打破,依靠原有組織方式的政治制度發生改變,生產力發展改變社會勞動力結構改變,後者帶動經濟改變與政治改變,形成新的社會文化。

2.發展是不是一件好事?

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好壞不一,有些人則對發展是迷惘,因為他們面對的未來是一片漆黑,有些人會反對發展,因為這些人不是發展的受益者,有些人則對發展是迷惘,因為他們面對的未來是一片漆黑,有些人可能不太會接受改變,因為打破自己的認知是非常困難。

3.發展有什麼必要條件嗎?

國家要有容納一定失業者的財政經濟能力與社會管理能力,其中一個重要的體徵就是原有解決就業的行業產生勞動力短缺現象。

我先來解釋一下為什麼要政府有一定救濟失業者的財政經濟能力,因為需要在發展階段,保持基礎消費的不下降,保護原有產業的規模,保持對社會基礎消費,以及基礎的產能,而不是產生產業轉移。

所以我最擔心的不是製造業能不能升級成功,而是在升級之後,中國居民還有消費中高端製造產品的能力嗎?所以發展需要國家有一定的財政與經濟控制能力。

社會管理能力是兩方面,一方面是閒置勞動力對社會運行產生較大的波動,正是因為發展過程中會造成一定的勞動力閒置與勞動力配置錯誤,發展之後,新的更加有效的行業會吸收這些閒置勞動力中的優秀人才,為國家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當年的大下崗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國非國企企業提供一批高素質的熟練工人,也造成了中國企業的一個習慣,就是人才傾向於挖人而不是培養,當年的犯罪率上升也是一道考驗當時中國社會承受能力的考題,我們國家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另一方面是突破既得利益者的助力,百萬漕工,衣食所繫,不光是海運影響大運河地區周邊的經濟,運河兩岸的百姓,百萬漕工,漕運系統的官員,運河兩岸官員的政績,甚至朝廷中的諸位大臣也要喪失一部分的經濟收入,這阻力太大了。

發展的進程:從農業到工業

還有在沒有能夠吸納這麼多的勞動力的行業出現之前,這些勞動力閒置下來,就是對古代政府與古代治理結構的巨大挑戰,因為古代的交通問題,物資與人才調配沒有這麼方便。

所以發展需要政府有經濟能力與社會治理能力,以及高層的決心。

我國的農業生產在現在的情況下,甚至面臨的勞動力不足的情況,因為種一年的地不如打三個月的工,我大學室友家鄉許多地荒草齊腰啊,他們縣的特色是茶葉,現在已經到了要僱傭鄰縣的勞動力,而且還不是年輕的,是四五十歲的大媽。

正是因為農業生產價值比工業生產價值低,所以需要土地規模去分攤成本與提高議價權,假如我一畝地要一斤化肥,那我有一畝地與我有一百畝地對化肥共產的議價權肯定是不一樣的,產能增加去增加自己的利潤,產生對高產作物的需求與土地管理技術的需求,同時因為從事農業的人口減少,人力成本升高,產生機械化生產,機械化運輸的需求。

未來工業的升級也會是這個套路,中國的製造業現在兩個大的問題,沒多少閒置高級技師可以挖了,必須建立自己的人才培養體系,服務業對閒置勞動力的吸收與普通搶奪正如過去工業對農業一樣,需要讓流水線上的工人培養成懂設備的工程師,正如以前只知道靠天吃飯的農民變成現代農業中的收割機司機與機修工,甚至是飛機的司機。

另外的問題是中國製造業需要更大的企業規模去分攤成本與提高對上下游供應商的議價權,產能增加去增加自己的利潤,產生對高產技術的需求與企業管理技術的需求,同時因為給工業的勞動力沒有像以前龐大勞動力比例,人力成本升高,產生自動化生產,自動化運輸的需求,產生一部分以此為生的工業服務公司。

發展的進程:從農業到工業

這就是我從農業到工業發展進程的總結,作者認為以後的中國工業發展的趨勢是大吞小,未來國內競爭的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對人的使用與培養制度有關。

最後講一講發展改變了地主,將地主變成了農場主,以前的地主不用幹活,有管家與僕人,廚娘與車伕,甚至在古代擁有私人武裝,而農場主則是種職業,沒有廚娘與僕人,機器要自己開,自己修,而工廠老闆有自己的食堂,自己的司機,甚至有自己的保安,在一個區域內有足夠的勞動力解決老闆的不足。

農場主如果想要過上以前的生活,需要的是自身的利潤足以支撐勞動力的價格,需要的土地太多,農業時代吃飽飯就行,但是工業時代需求更多,第二你的勞動力住在一起才能產生高效得到分工,你的手下開了半天車才到工作地點,所以農場主事事親自去辦。

發展最重要的點在於在新產業起步的時候,不能只扶持新產業,保持老產業的產能穩定,保持原有的生產組織關係來穩定舊模式下人們的收入與想法,維護社會穩定與經濟市場中投資者的信心與消費者的消費能力。

勞動力短缺之後,活下來的企業一定為想方試法去升級自己的技術,提高人員的單位產出,從業人員的複合能力,農場主通常開收割機與簡單維修相關設備,現在的工廠也開始“機巡一體化”“機電一體化”,這正是一種勞動力短缺之後需要複合型工人與不支持更加專業的分工,中國一些企業正在邁開從工業到服務業的腳步。

發展的進程:從農業到工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