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大喇叭】鄉村振興需要傾聽農民的聲音

李昌平曾說,中國表述"三農"問題有四套話語體系:農民話語體系、官方話語體系、學者話語體系、NGO話語體系,這四套話語體系相互交流很困難,需要翻譯。

對此,我補充一下:官方話語體系可分為縣以上黨政領導機關話語體系和鎮村基層幹部話語體系,還可增加一個文藝家(即作家、攝影家、畫家、歌唱家)話語體系,NGO話語體系中應包括部分媒體特別是自媒體話語。

在以上六套話語體系中,發聲最少、音量最弱的是農民話語體系,其他五套話語體系應統一翻譯為農民話語體系,不忘初心地共同為農民發聲。

原因很簡單,大家目標是一致的,沒有理由對立對峙對抗,可以從不同角度為"三農"服務,但評價標準和評價權利只能屬於農民。

縣以上黨政機關話語體系,如杜潤生、陳錫文等;學者話語體系,如溫鐵軍、賀雪峰、秦暉、呂新雨等;鎮村基層幹部,以李昌平為代表;文藝家有春桃夫婦、梁鴻、倉生、劉亮程等;NGO如北京綠十字、孫君等。

真正作為農民身份發聲的,還不多。

把農民的聲音表達出來,不可避免要針對黨政部門三農工作存在的問題,因此必須堅持"非對抗發聲、自主互助"的原則,走法律訴訟——向黨委政府申訴——媒體調查——學者論壇——成立農民組織——持久自主互助的路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