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重讀魯迅百年前小說《明天》:讀懂單四嫂子,讀懂人間

“單四嫂子,孩子怎麼了?——看過先生了麼?”

——王九媽是整個魯鎮唯一勉強關心過單四嫂子的人。

《明天》這篇小說收錄在魯迅小說集《吶喊》中,創作於1920年,距今正好100年。小說講述了寡婦單四嫂子失去自己的兒子寶兒的故事,在寶兒最後的“三個晚上兩個白天”裡,單四嫂子用盡了一個“粗笨女人”所能想到的所有辦法,而魯鎮上各式各樣的人物,也被內功深厚的魯迅三言兩語描寫的格外真實。

重讀魯迅百年前小說《明天》:讀懂單四嫂子,讀懂人間

一個人只有親生經歷過家人的去世,摯愛的離開,才能體會到單四嫂子的那種無力感。而魯迅先生對人物內心與現實細節出神入化的描寫,令人完全沉浸在故事當中無法自拔,讀完小說,不禁潸然淚下。


孩子去世之後,單四嫂子從意識到這個事實,到“禁不住嗚咽起來”,再到嚎啕大哭,最後沉浸在不願相信的巨大悲痛中不知所措。整個過程,沒有人會來安慰她,也沒有人會在此時理解她。而片刻之後,她等來的只有王九媽和藍皮阿五這樣的人,衝進來幫忙燒紙錢,張羅著給孩子做棺材。這個世界最孤寂又可笑的時刻,莫過於此時。

別人熱熱鬧鬧,看似在幫你渡過難關,其實只不過是走個過場。

藍皮阿五在單四嫂子回家的路上,喊著替她抱生病的孩子,但他心裡想著什麼,魯迅先生用手術刀般的語言刻畫的明明白白:“推讓了一會,終於得了許可。他便伸開胳膊,從單四嫂子的胸口和孩子之間,直伸下去,抱去了孩子,單四嫂子便覺得汝fang上發了一條熱,剎時間直熱到臉上和耳根。”

給孩子看病時,神醫何小仙只說了半句話,藥房的人已經開好了一張藥方,指著幾個字說到:“這第一味保嬰活命丸,須是賈家濟世老店才有”,這醫館和藥館,兩者之間的聯繫再也清楚不過了。當你落魄時,沒有人會認真對待你,更別說你生病的家人。

整個魯鎮對單四嫂子心存善念的,也許就只有王九媽了。但也只是心裡的小善而已,在實際行動中,王九媽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將單四嫂子的板凳、衣服、唯一的銀耳環拿去當了錢,以支付孩子葬禮中的各種花費,如此而已。在合棺木時,單四嫂子哭一會,看一會,總不願蓋上。王九媽等的不耐煩了,氣憤的跑上前,一把拖開她,讓大家蓋上。

重讀魯迅百年前小說《明天》:讀懂單四嫂子,讀懂人間

太陽終歸要落山,太陽一落,魯鎮的人都回了家,屋子裡忽然顯得格外安靜。單四嫂子此時終於知道自己的寶兒確乎死了,一面哭,一面想:想那個時候,自己紡著棉紗,寶兒坐在身邊吃茴香豆,瞪著一雙小眼睛想了一刻,便說:“媽!爹賣餛飩,我大了也賣餛飩,賣許多許多錢——我都給你。”那時候,真是連紡出的棉紗,也彷彿寸寸都有意思,寸寸都活著。

讀到這裡,我幾乎不敢再繼續讀了。也許魯迅先生也不願再繼續寫了,只能寫道:“她是粗笨女人,她能想出什麼呢?她單覺得著屋子太靜,太大,太空”。是啊,太大的屋子四面包圍著她,太空的東西四面壓著她。讀懂了《明天》,便讀懂了人間。


重讀魯迅百年前小說《明天》:讀懂單四嫂子,讀懂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