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重读鲁迅百年前小说《明天》:读懂单四嫂子,读懂人间

“单四嫂子,孩子怎么了?——看过先生了么?”

——王九妈是整个鲁镇唯一勉强关心过单四嫂子的人。

《明天》这篇小说收录在鲁迅小说集《呐喊》中,创作于1920年,距今正好100年。小说讲述了寡妇单四嫂子失去自己的儿子宝儿的故事,在宝儿最后的“三个晚上两个白天”里,单四嫂子用尽了一个“粗笨女人”所能想到的所有办法,而鲁镇上各式各样的人物,也被内功深厚的鲁迅三言两语描写的格外真实。

重读鲁迅百年前小说《明天》:读懂单四嫂子,读懂人间

一个人只有亲生经历过家人的去世,挚爱的离开,才能体会到单四嫂子的那种无力感。而鲁迅先生对人物内心与现实细节出神入化的描写,令人完全沉浸在故事当中无法自拔,读完小说,不禁潸然泪下。


孩子去世之后,单四嫂子从意识到这个事实,到“禁不住呜咽起来”,再到嚎啕大哭,最后沉浸在不愿相信的巨大悲痛中不知所措。整个过程,没有人会来安慰她,也没有人会在此时理解她。而片刻之后,她等来的只有王九妈和蓝皮阿五这样的人,冲进来帮忙烧纸钱,张罗着给孩子做棺材。这个世界最孤寂又可笑的时刻,莫过于此时。

别人热热闹闹,看似在帮你渡过难关,其实只不过是走个过场。

蓝皮阿五在单四嫂子回家的路上,喊着替她抱生病的孩子,但他心里想着什么,鲁迅先生用手术刀般的语言刻画的明明白白:“推让了一会,终于得了许可。他便伸开胳膊,从单四嫂子的胸口和孩子之间,直伸下去,抱去了孩子,单四嫂子便觉得汝fang上发了一条热,刹时间直热到脸上和耳根。”

给孩子看病时,神医何小仙只说了半句话,药房的人已经开好了一张药方,指着几个字说到:“这第一味保婴活命丸,须是贾家济世老店才有”,这医馆和药馆,两者之间的联系再也清楚不过了。当你落魄时,没有人会认真对待你,更别说你生病的家人。

整个鲁镇对单四嫂子心存善念的,也许就只有王九妈了。但也只是心里的小善而已,在实际行动中,王九妈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单四嫂子的板凳、衣服、唯一的银耳环拿去当了钱,以支付孩子葬礼中的各种花费,如此而已。在合棺木时,单四嫂子哭一会,看一会,总不愿盖上。王九妈等的不耐烦了,气愤的跑上前,一把拖开她,让大家盖上。

重读鲁迅百年前小说《明天》:读懂单四嫂子,读懂人间

太阳终归要落山,太阳一落,鲁镇的人都回了家,屋子里忽然显得格外安静。单四嫂子此时终于知道自己的宝儿确乎死了,一面哭,一面想:想那个时候,自己纺着棉纱,宝儿坐在身边吃茴香豆,瞪着一双小眼睛想了一刻,便说:“妈!爹卖馄饨,我大了也卖馄饨,卖许多许多钱——我都给你。”那时候,真是连纺出的棉纱,也仿佛寸寸都有意思,寸寸都活着。

读到这里,我几乎不敢再继续读了。也许鲁迅先生也不愿再继续写了,只能写道:“她是粗笨女人,她能想出什么呢?她单觉得着屋子太静,太大,太空”。是啊,太大的屋子四面包围着她,太空的东西四面压着她。读懂了《明天》,便读懂了人间。


重读鲁迅百年前小说《明天》:读懂单四嫂子,读懂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