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最近温度一天一天升高,蚊子会不会传播肺炎病毒?

她她她是我最爱


这个问题提的特别好,人们容易忽视的问题都是大问题,蚊子和苍蝇传播病毒的可能性极大,不过,现在的疫情基本控制,没有隔离的病人存在的机率相当小,还是要注意卫生,杀蚊,尽量少外出。


百du不侵


一般情况下,动物之间或动物与人之间传播的病毒是不会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的,能通过蚊子传播的都是“人蚊共生”的病毒。

比如伊蚊能传播登革热、黄热、寨卡热病毒,是因为平日里这些病毒寄生在伊蚊体内,可以在蚊子体内生存、繁殖,所以叮咬后会传播给人类,也就是从一个宿主身上转移到另一个宿主身上。

但如果一种病毒无法寄生于蚊子体内,只是因为蚊子“咬”了一口患病者的血液,那么把病毒传播给下一位叮咬者的可能性很小。

蚊子在叮咬人时,是将口器插入人体皮肤,然后注入唾液,减缓人体血液凝固的速度便于吸血,整个过程中,蚊子注入人体的只有唾液。

由于蚊子本身不是新冠病毒的载体,即便少量病毒随血液吸入蚊子体内也无法存活下来,更难以经过消化系统及循环系统重新扩散到蚊子唾液中,所以很难传播给其他人。

蚊子嘴上沾了患者的血危险吗?

虽然上文已经解释了,少量新冠病毒很难在蚊子体内存活,并通过唾液传播给下一个人。那如果是蚊子叮咬时,“嘴上”沾染了患者的血液,会不会带入下一位被叮咬者体内呢?

这种感染的可能性也是极低的。原因有以下4点:

1、蚊子口器能沾染的血液量极少,而血液中病毒的浓度本身也很低,所以染上病毒的几率微乎其微。

2、蚊子一般在第一次叮咬饱食后,通常不会迅速攻击下一个“猎物”,而是找一个地方躲起来,“消化”一会儿,这个过程通常需要至少两天时间。

3、由于蚊子不是新冠病毒的理想宿主,即便其口器上沾有微量病毒,经过两天时间也会因为无法生存而死掉,等蚊子下次攻击其他人时,病毒已经失去活性。

4同为冠状病毒的SARS病毒,也已被证实不会通过蚊子叮咬进行传播。所以,蚊子叮咬传播新冠病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因此,不用因为蚊虫复苏而过度恐慌。世卫组织特别强调,经常用含酒精的免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避免与咳嗽和打喷嚏的人密切接触,能够有效保护自己。


李博士医学科普


随着天气逐渐变热,春暖花开,令人讨厌的蚊子也开始活跃起来。蚊子会叮咬人,吸食人的血液,让人发痒。除了让人感到痒之外,蚊子叮咬人时会传播病毒吗?

关于这个问题,先来简单了解一下蚊子的习性。

蚊子会吸血,但不是所有的蚊子都有这样的行为。雄性蚊子可以通过吸食果汁和花蜜来维生,所以雄蚊基本上是不会吸血的。但雌蚊不同,它们在产卵期间,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物质,而富含蛋白质的血液是很好的选择,所以雌蚊会吸血。

在雌蚊吸血过程中,一些蚊媒病可能也会随之传播。据统计,每年有数亿人感染蚊媒病,其中有数十万人因此而丧生。主要的蚊媒病包括疟疾、登革热。

那么,蚊子是如何传播蚊媒病的呢?

以登革热为例,蚊子在吸血时,宿主血液中的登革热病毒会随之进入蚊子体内。这种病毒会感染蚊子,它们先会在蚊子的消化道细胞中繁殖,然后会转移到唾液腺中。

每当蚊子叮咬人时,为了防止血液凝固,蚊子会先注入含有抗凝血剂的唾液。在此过程中,病蚊身上的登革热病毒就会随着唾液进入人的血液中,从而导致被咬者感染病毒。

登革热病毒不会导致蚊子出现不良反应,但它们会让人发病,感染者通常会出现发热、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每年估计有2万人死于登革热。

除了传播病毒之外,蚊子还会传播寄生虫,例如,导致疟疾的疟原虫。寄生在人身上的疟原虫会随着蚊子的叮咬而转移到蚊子身上,当这些蚊子叮咬其他人时,蚊子唾液中的疟原虫会进入宿主的血液中,导致被叮咬者感染疟疾。

据估计,每年有3亿人感染疟疾,其中几十万人死亡,大部分都是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研制出了青蒿素,这能够有效治疗疟疾,挽救了大量感染者的生命,她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蚊子都会传播病毒和寄生虫。只有一些特定的病媒蚊可以传播特定的疾病,例如,传播登革热病毒的蚊子是伊蚊,传播疟原虫的蚊子是疟蚊(按蚊)。如果非病媒蚊吸食了带有病毒或者病原虫的血液,它们消化道中的酶会破坏病毒和病原虫,这些病原体无法与蚊子共存,这样的蚊子不会传播疾病。

另外,也不是所有病毒都能经由蚊子传播,只有那些人蚊共患的病毒才会通过蚊子传播。但鉴于蚊子可能会传播一些病原体,平时应当做好防蚊工作,尽量少被蚊子叮咬。

至于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会不会经由蚊子传播,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蚊子会传播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两大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以及接触传播,并没有血液传播的方式。


火星一号


这才是真正有水准的问题,从人类身体健康出发,结合当下疫情蔓延的大背景,问出大部分人都没想到的隐患,头条需要这样的思考。比所谓的“我孩子一岁了竟然不会打篮球”那种沙比问题强多了。


小庄钓鱼


这是典型的杞人忧天!你没看出,你这问题充分暴露了你没有半点医学常识的特点!你不但没有医学基本常识,而且还很少看科普节目!平时上网估计也就光刷刷视频玩玩游戏之类的吧?好,说回正题!你这个担心太多余了!只问你一个问题:你见过夏天流感大爆发吗?!别说夏天,进了四月你看看还有这类疾病的存在吗?!



石光匆匆


这个问题问得很经典,经典在于问的及时,问的极其有意义。新冠病毒的传染性之强,历史上罕见,比2003年的“非典”还有之前的中东呼吸综含症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时一只蚊子可以叮死一头大象,因为他会传播流感病毒等多种病毒。上次的“非典”已经证明,蚊子不会传播SARS病毒,但会不会传播新冠病毒还有待考证。这个问题也给我们敲了一下警钟,因为夏天快来了,蚊蝇将大量滋生,这或多或少会给我们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这也要求我们要居安思危,不能麻痹大意,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平时要搞好卫生,尽量减少蚊绳的滋生,从而使自己的健康不受到威胁。


花干谷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信息和证据表明蚊子可以传播新冠病毒(COVID-19)。目前的主流观点就是认为蚊子不传播新冠病毒,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目前依然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性传播,因此戴口罩和勤洗手杀毒是必要也有效的防控措施。


此次疫情最早发现在2019年末的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但并不是病毒的发源地),到现在两个月左右了,一般类似这样的病毒性传染疾病,都是开始于冬末寒冷之际,如果防控好的话,在春夏温度升高之时疫情就差不多结束了。十七年前的SARS疫情就是如此,开始于2002年末结束于2003年春夏之初。

病毒本身的特性就是喜冷不耐热,温度高的时候存活时间很短,但是如果温度低它们可能暂时失去活性,当温度升高还会恢复。例如科学家在南北极以及西伯利亚冰原发现的远古病毒,都是几万年前的,科学家通过实验可能通过某种方式让病毒重新具有活性。因此说随着温度的升高,对于防控疫情是有利的一点。


还有我们知道印度是人口仅次于中国的,并且人口密度是中国的三倍多,拥挤、脏乱差是我们对于印度的印象。但是在此次疫情中印度只有3名确诊病例,并且目前为止都已经康复出院,不得不令人惊奇,印度的高温可能是疫情防控这么好的原因之一。

但是当春夏来临温度升高,就出现了一种令人厌恶的动物,那就是围着我们嗡嗡叫的蚊子,这种动物在卫生条件差的地方是人类最大的杀手,它们本身可以携带病毒和细菌,并且可以传播到人类的身上,造成人类的死亡。据科学家研究发现,通过蚊子传播的疾病有80多种,其中黄热病、疟疾、丝虫病和登革热是比较严重的,例如疟疾在非洲大陆上差不多是最恐怖的疾病了。

蚊子在世界范围内有3600多种,分布在我国有370多种,而按蚊、库蚊、伊蚊3个属下的成员超过半数。叮人吸血的都是雌蚊,它们要想繁殖后代只能通过吸血的方式,可以让卵巢发育。而雄蚊一般都是吸取植物的汁液来填饱肚子。蚊子是可以传播病毒和细菌的,这一点我们很早就清楚,但是这些病毒几乎和病毒达到一种共生的状态了,因此才可以稳定的通过吸血过程传播到人类的身上。

但是新冠病毒目前没有出现在蚊子身上,既是蚊子真的感染到了新冠病毒,那么很大可能是会致蚊子于死地,也就是让蚊子生病,不然就是新冠病毒在蚊子身体内被杀死,两者只能存活一个,因此蚊子作为新冠病毒宿主来传播,目前来看不太可能,只有人蚊共生的病毒才能通过蚊子进行传播。



至于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蚊子通过叮咬确诊患者口器上粘了病毒,这种情况传播的可能性也很小。首先是血液中病毒浓度极低,如果蚊子通过吸血粘上新冠病毒,那么含量就会更低了,不具备传播的能力。第二点是蚊子吸血一次会修整消化两天,如果口器上沾了病毒两天的时间也死亡了。


实际上根据以往的经验,SARS病毒也是冠状病毒,和今年的新冠病毒属于近亲,而SARS病毒已经被证实不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因此这个新冠病毒通过蚊子传播的可能性是极低的。



科学黑洞


我再想个好的可能,大家说随着季节的变化,会不会病毒生存的环境变化了,而自行逐渐消失?当然不仅仅是指温度升高,因为地球的环境很复杂,也可能像大家说的那些玄而又玄的东西。


摇头风扇的狂


曾经有报道说新冠病毒不耐热,希望升温真的能降低病毒活性。另外由于全国都在大量使用消毒用品也会降低蚊蝇的繁殖率,因为害虫造成的传染病也会比往年大大减少的。我们应该借着疫情统一行动灭除害虫,清洁垃圾废物,提高环境卫生。限制食用野味,遏制传播途径,增强饮食卫生,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高档次的生活质量。


搞不定啊搞不定


新冠状肺炎病毒传播的途径,主要是由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理论上蚊子是可以通过叮咬病毒携带者后,通过在本身体内存活,然后在吸取下一位血液时传染给人体。但目前并没有此类传播的证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