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扶风:“疫”路有你 夫妻携手共抗疫

“这条防线,是一条生命线,一定要守住,我们重任在肩!”扶风县人民医院感染科大夫刘香燕,新冠肺炎发生后,她积极响应,义不容辞的冲在抗疫第一线。

1976年出生的刘香燕从事临床医务工作已经22年,作为一名医生,她业务精湛,做事严谨认真;作为一名妻子,她和同在一所医院的爱人病理科大夫张锁平,同在医疗战线,并肩抗疫,共同奏响了一曲平凡而充满爱的抗疫之歌。

抗疫路上的勤务兵和斗疫士

刘香燕至今一个月都没有休假了,即便住宅小区近在咫尺,但为了抗疫却几乎吃住工作在医院。

扶风:“疫”路有你 夫妻携手共抗疫

“发热门诊就设在这儿,人员不够,我来上!”刘香燕说。作为扶风县防疫定点医院,该院承担着全县防疫防控工作重任。疫情发生后,刘香燕第一时间响应医院发出的动员令,积极报名参加疫情防控突击队。本地发热门诊设在哪儿?谁来上?一连串的疑问成为尽快解决的问题。刘香燕挺身而出,在医院的安排下,立即开始了县内排查筛选普通发热工作。刚开始,预检病人一下子涌来,人员暴增,工作量一下子变大。但刘香燕没有退缩,一方面加紧学习新冠肺炎诊疗知识和医护防护措施,一方面严格按照诊疗原则仔细诊断每一例发热病人。疫情初期,防护服紧张,为了优先保证外地发热门诊的防护,她就穿隔离衣,下班后,将隔离衣、N95口罩用紫外线消毒后再穿再戴。她常常一工作就忘了时间,好多次都是误了吃饭的时间,女儿常常趴在飘窗上看着妈妈经常出入的过道,望眼欲穿。丈夫张锁平是一名共产党员,在临床病理科工作,踊跃报名疫情防控突击队,强烈要求去防疫一线参战,但因为业务关系,未能如愿。在自己紧张做完手头的工作回到家时,常常看到刘香燕不能按时回来,就决定在坚守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为她做好“贤内助”,当好“勤务兵”,也好支持刘香燕放心在防疫一线工作。于是,丈夫就强忍着自己的焦急担忧,不在女儿面前表现出来,只是在忐忑不安中将饭菜热了一遍又一遍。

隔着栅栏送来了饭菜

正月初二中午,原本回家就迟的刘香燕,坐到饭桌上,没吃几口饭,电话却响了起来。“一点半所有人到科室集合”扶风县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确诊。刘香燕匆匆拿了点生活用品,就奔向工作岗位。疫情防控级别提高后,医院领导统筹安排,进行人员调整部署,同时正月初七,即收年假后结核病门诊必须开通,刘香燕又开始对结核病人进行接诊。因为疫情,结核就诊病人变得比较复杂,有本县区人员、常年外地务工返乡人员、来扶风被滞留的外地人员,刘香燕一点也不敢马虎,她的压力更大,任务更重了。每次接诊,她都反复仔细询问病史及流行病学史,做好详细记录,防止肺结核新冠肺炎误诊及结核病合并新冠肺炎的可能。

扶风:“疫”路有你 夫妻携手共抗疫

“我还是在这儿一边上班,一边自我隔离,你放心好了”。刘香燕匆匆地打电话给丈夫张锁平。抗疫半个月后,医院让其他科室医务人员也参战抗疫上阵,但考虑到其他科室大夫不熟悉结核门诊诊疗情况防护措施以及管理流程,她决定一个人值守结核门诊,好让其他忙碌在一线的抗疫人员轮流喘口气休息一下。

丈夫张锁平默默地下定决心要在工作上向妻子学习,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担当坚守工作岗位,同时也为一线抗疫的刘香燕做好“贤内助”。既要管好孩子,又要疏导做好两边老人的担忧,下班后丈夫看刘香燕有空了,才打开视频聊天,以排解她的紧张情绪。女儿也懂事好多,从来不会做饭的她,急急找“度娘”学习,像模像样地做韭菜饼、果仁馅饼……每次,丈夫或女儿给刘香燕送去饭菜,远远的隔着门栅栏递进去,刘香燕又感动又担心,反复地叮嘱他们赶紧回家做好消毒,多洗手。

他们是夫妻又是战士

刘香燕的胃一直不好,放假前开了一些中药准备调理一下,正月初二前,丈夫张锁平每天早晚熬好中药等她回来喝,疫情发生后,为了响应疫情防控措施,减少接触,刘香燕索性就不喝了,也就不再让丈夫送了。

“这次你买的这个手机不错。”医院新冠肺炎互联网在线问诊平台开通后,作为网上在线医生的刘香燕,平时是个十分节俭的人,对自己甚至有点“抠”,这次却狠下心换了伴随她已经五六个年头的旧手机,其实,她只是为了在网上帮助问诊群众及时了解自身病情、缓解焦虑,减少普通患者蜂拥来院增加感染的机会。

“你好几年春节值班都没休假了。”女儿有点埋怨,看到母亲忙碌又劳累的身影心疼地说。

“疫情大难面前,谁都不能退缩,何况我是一名医务人员,更应当冲锋在前,你现在是一名医校学生,今后你就会明白的”。刘香燕坚定又充满期待地对女儿说。

一路相濡以沫,战“疫”路上并肩坚守,他们是夫妻,又是战士,刘香燕夫妇用爱心和担当坚守一线防疫防控,用最朴素的情怀诠释了最质朴的平凡人生!(成宏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