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青少年流行圈的丧文化:明里颓丧,暗里顽强

如今活跃在网络上的90后们似乎特别擅长掀起一场以当下年轻人为核心的流行文化浪潮,而且自动自发的为自己的行为贴上标签:“中年少女”、“佛系”、“朋克养生”、“丧”等等。

1

就比如“中年少女”吧,出自她们的话语通常是这样的:

“人到中年才喜欢上了闪闪亮亮的东西和粉色真是老了哈哈哈”

“虽然我即将踏入中年的门槛但人家还是个宝宝。”

再比如“朋克养生”:

“熬最晚的夜,用最贵的眼霜。”

“生理期不能吃雪糕没关系,我可以选择一只红枣味的。”

青少年流行圈的丧文化:明里颓丧,暗里顽强

最能得到年轻人共鸣的还是其中的佼佼者——“丧”文化。

能有多“丧”呢?

有些人感慨:“自己岁数不小了,还没有成熟起来。”其实你们已经成熟起来了,你们成熟起来就这样。

你这么努力,忍受那么多寂寞和纠结,我们也没觉得你有多优秀。

你若没有可爱之处.,便不会有人来爱你。

乍一看很丧。很多人认为这是现在年轻人面临逐渐年老、身体素质逐渐下降等一系列现象,感到恐惧而在自欺欺人。百度百科就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丧文化,指一些90后的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目标和希望,陷入颓废和绝望的泥沼而难以自拔的活着,他们丧失心智,漫无目的,蹒跚而行,没有情感,没有意识,没有约束,只能像行尸走肉一样麻木地生存下去。”

青少年流行圈的丧文化:明里颓丧,暗里顽强

2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丧”文化仅仅代表了年轻人表现出来的一种颓废怠惰吗?

没有这么简单。其实“丧”文化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年轻人由衷的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以及对自己和现实的清醒认识——它们对人们说:“你看,现实这么艰难,我一个普通人要怎么达到呢?还是颓一会吧!”他们想要呐喊,想要表达。他们厌倦了鸡汤式勉励,选择了自嘲,采取了一种众乐乐的表达方式。

90后经常被称作“在糖水里泡大的一代”,事实并不是如此,我们处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意味着这一代年轻人承担了父辈难以想象的生存压力。他们不必经历贫穷与战争,但是社会阶层固化,学历贬值,贷房压力,二胎时代,在敲打着他们的心脏,压迫着他们的脊梁。

受够了那种对负面情绪避而不谈掩耳盗铃的态度。脑子里发出一个声音:"我为什么一定要像被绑架了一样努力?"

"我不想走了,想趴着晒晒太阳不可以吗?"就好像宣泄一样,那些无法启齿的疲惫和厌恶,全部借着"丧文化"表达出来。

借着"丧文化"理直气壮的躺那么一会儿,不用去追赶,不用管别人的跑鞋擦着你的耳边带起的风,只要躺下什么不做就好了,空气会帮你回血回蓝然后重新站起来走的。

这时候的“丧”文化,是他们迷人的坦率:“是,我承认要做到很难。”

青少年流行圈的丧文化:明里颓丧,暗里顽强

但还有一句话他们说给了自己:“那又怎么样呢,我总能做到的。”

发展前景迷茫,前行的路过于曲折,阶级固化难以打破,年轻人需要释放内心的孤独与压抑。每当心情低落时,所谓的丧段子总能给人会心一笑,这时候它作为自嘲出现,或许解决不了问题,但调侃一番,生活继续。

青少年流行圈的丧文化:明里颓丧,暗里顽强

有一句话说,“丧只是一种自嘲,是在忍着不哭,是在看清生活真相之后还在继续坚持。”

明里颓丧,暗里顽强。这才是“丧”文化里年轻人的内核。

鲁迅先生说:“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这一切的不幸。”看上去被掏空一切的年轻人展示出来的正是这样的信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