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中国定都兰州或伊犁就能控制亚洲或亚欧?答案:不过纸上谈兵而已

提示: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而言,首都不是谁想放在哪里就放在哪里的。而定都兰州或者伊犁的说法只有这样的答案:定都兰州恐怕早就被北方少数民族给灭了,而定都伊犁恐怕与南方的农耕文化没有任何关系,一如存在于北方草原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而已。二都既不符合中国的文化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中国定都兰州或伊犁就能控制亚洲或亚欧?答案:不过纸上谈兵而已

有这样一种说法,至少存在几十年了,即是中国古代如果定都现在的兰州,就能控制整个亚洲,如果能定都现在的新疆伊犁,就能控制亚欧。这种说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大家都觉得说的很在道理,因为在很多人看来,首都是一个圆的辐射能力,这两个地方基本在亚洲或者亚欧的地理中心,所以,作为首都一定能达到控制亚洲甚至亚欧的效果。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的回答是:不是。在我看来,这都是一邦闲着没事、什么也不懂的书生们的理论。举这么一个例子,中国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了吧,是不是定都在那里就可以控制全世界了呢?答案显然不是。为什么呢?到那个地方,呼吸都困难能控制什么什么呢!

中国定都兰州或伊犁就能控制亚洲或亚欧?答案:不过纸上谈兵而已

干什么事情都得讲个文化与历史的环境。在我们国家有一条长城,它是用来干什么呢?一般人的理解就是用来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是游牧与农耕的一条分界线。这是没有错的。但是,我们有那么大的一条长城分着,为什么北方的游牧与南方的农耕还联系那么紧密呢?而且,现代的学者研究发现,长城不但没有分开北方游牧民族与南方或者中原的农耕民族,反倒使当年的长城沿线的经济和贸易更加紧密与繁荣,即使发生战争也不能阻碍这种贸易的紧密。因此长城也是一条文化与经贸的融合线。

为什么呢?长城是长城内外人民的需要交流的标志。长城内外人民的需要交流不是一道墙就能阻挡的,墙的存在或者不存在,根本不会影响到墙内外人民的交流与交融。这是文化的需要,也是生存的需要,更互惠互利、共同繁荣和发展的需要。这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生存的原动力与根本。我们没有种族主义,只有相依相融、共生与壮大的文化形态,这也是我们的文明从未断裂并且一直繁荣的原因。

在汉代之前,我们所说的中国并不是今天所说的这个概念,它指的就是中原那点地方,是汉武帝将北方的少数民族纳入了中华文明的生态圈,并奠定了今日中国的版图基础。

此后,因为时间的问题,我们的文化即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一直是一种较为生硬的融合,直至北魏孝文帝的出现,这种的融合才显得那样的自然而然。

中国定都兰州或伊犁就能控制亚洲或亚欧?答案:不过纸上谈兵而已

北魏孝文帝在民族融合问题上给今人的一个启示是:主观加快民族融合的进程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他改革强制鲜卑民族摒弃本民族文化而奉行汉民族文化,不能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融合。当时,河套地区各民族在杂居的生活状态中已经出现了以鲜卑为主要倾向的民族融合,这种自下而上的自然融合是民族融合中最稳定和谐的状态,也最为融洽。

但是,孝文帝在近洛地区开展的是自上而下的汉化,造成了对民族心理的挑战,进而导致了严重的民族分化。因此,边疆地区鲜卑起义很快打断了其不合历史逻辑的融合进程。所幸的是,这种中断并不是结束,而是将民族融合引领到一个更加健康合理和稳定的轨道上,使民族融合过程顺理成章。所以,今天的学者认为,如果说孝文改革后北方民族融合实现的条件尚未完全成熟的话,那么,边疆地区鲜卑起义(六镇起义)后,民族融合的推进和完成则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

中国定都兰州或伊犁就能控制亚洲或亚欧?答案:不过纸上谈兵而已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到民族融合或者说是中国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融,不是谁想操纵就可以操纵的,它不但需要时间的磨合还需要着地域的环境。这两者间缺一不可。这也正是中国历史上为什么将首都放在北方,比方说西安,中原王朝会受到北方游牧民族侵扰多一些的原因,而若将首都放在南方,北方就会不稳定的原因所在。

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而言,首都不是谁想放在哪里就放在哪里的。而定都兰州或者伊犁的说法也在这个时候有了答案。即是定都兰州恐怕早就被北方少数民族给灭了,而定都伊犁恐怕与南方的农耕文化没有任何关系,一如存在于北方草原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而已。二都既不符合中国的文化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至于这两个地方自身地理条件适合不适合做首都,我们就没必要再讲了。(文/路生)

中国定都兰州或伊犁就能控制亚洲或亚欧?答案:不过纸上谈兵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