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基金項目:9個紫薇品種在沭陽的引種栽培試驗

基金項目:9個紫薇品種在沭陽的引種栽培試驗

基金項目:江蘇省屬公益類科研院所能力提升項目“江蘇楊樹農田林網更新改造及效益監測評價技術”子課題“農田林網更新樹種種質資源收集、評價及優良種質篩選”(BM2015021-1);溧陽市科技項目“喬木型紫薇優良品種的選育與應用”(LB2016011)

紫薇是我國傳統名花之一,其花色、葉片、葉色等變異豐富,花序長而豔麗,花期長達3個月左右,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紫薇木材堅硬,紋理通直,質地細密,木材加工性質優良,抗白蟻力較強,是珍貴的室內裝修、造船、建築、傢俱等用材,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我國紫薇種質資源豐富,原產的自然原種有18種,可歸納為9類,即銀薇類、紅薇類、堇薇類、灑金類、福建紅薇類、福建堇薇類、雜種紅薇類、雜種堇薇類、雜種南紫薇類。紫薇自然雜交容易,自然界存在大量的自然變異類型。國內外學者通過自然選擇、引種和雜交育種方法開展了大量研究,選育了一些具有不同適應性、觀賞性和不同用途的紫薇品種[1-6],為提高紫薇的栽培利用水平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紫薇品種的適地適樹栽培、不同形態特徵的定向育種與育苗、精準化育苗、控花技術等現代園藝技術研究方面尚處於起步階段。本文通過收集、引種栽培具有不同觀賞特點的紫薇新品種,研究其在徐淮地區的形態特徵表現,為提高徐淮地區的紫薇利用水平提供科技支撐。

基金項目:9個紫薇品種在沭陽的引種栽培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收集品種及來源

收集的9個紫薇品種為近年來國內新選育的優良觀賞品種,品種名稱及形態特徵見表1。2013年從原產地引種的資源,為1年生扦插苗或1個月容器苗,地徑0.2—1 cm。

表1 引種的9個紫薇新品種

基金項目:9個紫薇品種在沭陽的引種栽培試驗

1.2 試驗地情況

試驗地位於沭陽縣賢官鎮,農田平緩,灌溉便利,土壤為沂沭河沖積形成,屬棕沙土砂心淤土,試驗地有機質17.47 g/kg,TN 1.38 g/kg,TP 2.04 g/kg,速效磷47.03 mg/kg。賢官鎮屬暖溫帶溼潤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冷暖多變,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乾燥,氣溫在-10—37 ℃之間,年均氣溫13 ℃,年均降水量9 376 mm。

1.3 栽培試驗和觀測方法

1.3.1 試驗方法 2012年冬季以牛糞作為基肥,施用量為鮮質量約120 t/hm2,深翻30 cm後凍壟。2013年2月平整土地,作床育苗;苗床寬1.2 m,長30 m,2床之間溝寬30 cm,深15 cm。隨機區組設計,每小區1床,重複3次。起始株行距為20 cm×10 cm,每年移出3/4,至第3年年底逐漸間苗至株行距80 cm×40 cm。栽植後大水漫灌1次,以後試驗區採取統一的施肥、除草等管理措施,並進行生長性狀和生物學性狀調查及統計分析。

1.3.2 觀測性狀 紫薇種質資源多樣,其生長速度、花色、葉色、著花期等特徵對紫薇新品種育苗的經濟效益具有重要影響。本試驗主要觀測的物候有發芽時間、落葉時間、開花時間、花色、花冠大小、花冠顏色、苗幹顏色、果實大小和結實率等,生長性狀包括苗高、地徑和分枝數;適應性主要有病蟲害發生率等。

1.3.3 觀測方法

(1)物候觀測方法 於 2014年開始觀察各紫薇品種的物候性狀表現,物候觀測方法參照相關報道[7-9],結合紫薇生長特點,物候期觀測時間間隔為每5 d觀測1次,在物候期轉變期每2 d觀測1次,對物候期變化較快的月份根據經驗酌情增加觀測次數,如連續觀測2 a。觀測物候的時間規定為每天上午。從發現第1株進入某一物候期算起,累計達到 50%時記為進入某一物候期。2014 年 3月開始觀測,每個品種隨機調查10株(定株觀察),每 5 d調查 1 次,隨機排列,重複3次。

(2)其他性狀觀測方法 每個品種每個重複觀測30株。

2 結果與分析

2.1 物候性狀表現

9個品種的發芽時間、落葉時間、開花時間、謝花時間、著花期、裂果時間和封頂時間均表現出較大的差異(見表2),其中發芽時間較為集中,均在4月1日前後,前後相差7 d,玫瑰紅2號發芽時間最早(3月26日),發芽最遲的紅葉紫薇(4月2日)。9個紫薇品種的落葉時間差異很大,並且同一品種內的株間差異也較大,株間差異最大的美國紅火箭,落葉時間達到8 d。落葉最早的為美國紅火球,落葉最晚的為鄂薇1號;而玫瑰紅1號、紅火箭和速生紫薇的落葉期幾乎沒有差異。

表2 不同紫薇品種的物候期

基金項目:9個紫薇品種在沭陽的引種栽培試驗

±號後面數字為天數

紫薇開花時間和花期長短是其觀賞的重要物候性狀。9個品種的開花時間集中在6月中旬到7月下旬之間,但開花時間有極顯著的差異,開花最早的紅葉紫薇,開花最晚的是鄂薇1號,2者相差40 d;謝花時間集中在10月上旬到11月上旬,謝花時間最早是紅葉紫薇,最晚的是玫瑰紅1號,2者相差30 d。9個無性系的著花期從86 d到143 d不等,平均值為122 d。其中花期最長的為玫瑰紅1號,花期最短的為鄂薇1號,2者相差57 d,增加值達到66%。

除4個品種無果實或果實發育不良外,其餘品種果實的開裂時間從10月26日到11月15日,有較大的差異。各品種的封頂時間從10月20日到11月5日,生長期最長的品種為速生紫薇,最短的為紅葉紫薇。

2.2 形態特徵表現

各品種形態特徵表現見表3。從葉片長寬數據可見,9個品種的葉片大小和形狀有明顯差異,玫瑰紅1號葉片最小,長寬相近,葉片近圓形;速生紫薇的葉片最大,葉片近長橢圓形。9個品種中有4個品種幼葉紅色,5個品種幼葉綠色,紅色品種中玫瑰紅1號與其餘3個品種幼葉顏色又有所區別。成熟葉片顏色性狀方面,紅火箭葉片較淺,紅火球葉片顏色較深,而紅葉紫薇葉片顏色略帶紫色。

花是紫薇最重要的觀賞性狀,其中花色是紫薇育種的最常見選擇指標。9個品種中,僅玫瑰紅2號的花冠較大,其餘品種花冠大小及形狀沒有明顯差異。但各品種花的顏色差異較大,有5個品種的顏色為玫瑰紅類型,但深淺不一,而鄂薇1號和鄂薇2號花色未見差異;紅火球和紅火箭花色均為正紅色,速生紫薇的花色為白色。各品種的苗幹顏色差異不大,均以赭黃色至淺棕色為基本色調。9個品種均已結實,但在玫瑰紅1號和玫瑰紅2號及速生紫薇的抽樣植株中未見果實,其餘品種結實的株數佔總株數的2%—35%,而國旗紅、紅火箭及紅火球結實率最高。

表3 各試驗品種的形態特徵性狀

基金項目:9個紫薇品種在沭陽的引種栽培試驗

2.3 生長性狀表現

9個紫薇品種的生長表現和方差分析結果見表4,5。可見,9個紫薇品種苗高、地徑和分枝數均存在極顯著差異。速生紫薇的高生長、直徑生長均顯著高於其他品種,9個紫薇品種的高生長及差異性情況為速生紫薇≈玫瑰紅2號>紅火箭≈鄂薇2號>玫瑰紅1號≈北方國旗紅≈鄂薇1號>紅火球>紅葉紫薇,生長最快的速生紫薇的高生長量(220 cm)比生長最慢的紅葉紫薇(140 cm)增加57%。9個品種的地徑生長量及差異性排序為速生紫薇>玫瑰紅2號≈北方國旗紅≈鄂薇2號>玫瑰紅1號≈紅火箭≈鄂薇1號≈紅葉紫薇>紅火球,生長最快的速生紫薇地徑生長量(1.8 cm)比生長最慢的紅火球(1.2 cm)提高80%。9個紫薇品種均具有較多的分枝,以紅火球分枝數最多,平均達到24個,極顯著高於其他品種;各品種的分枝數表現及其差異性排序為紅火球>北方國旗紅≈紅葉紫薇≈紅火箭>玫瑰紅1號≈鄂薇2號≈速生紫薇>玫瑰紅1號≈鄂薇1號。

表4 9個紫薇品種生長性狀方差分析

基金項目:9個紫薇品種在沭陽的引種栽培試驗

表5 9個紫薇品種生長性狀的差異性比較

基金項目:9個紫薇品種在沭陽的引種栽培試驗

同列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在P<0.05水平上存在顯著性差異

2.4 適應性表現

9個品種均有程度不等的煤汙病發生,以玫瑰紅1號和紅火球紫薇發病程度較高,發病株20%左右,每株發病枝條佔全株的15%左右,其餘品種發生率低,發病株佔5%—10%,發病株上也就有1—2個枝條發病。9個品種均有紫薇犁象發生,但品種之間發生率無明顯差異,蟲害株數為5%左右。此外,玫瑰紅1號和玫瑰紅2號20%的植株有較重程度的凍害發生,其他品種幾無凍害發生。

3 小結

花色是紫薇最重要的觀賞性狀,也是影響紫薇苗木價值的重要指標,目前市場上的紫薇花色主要是白色、洋紅、複色和藍紫色,以紅色品種的苗木經濟價值最高。紅色花的紫薇一般均以洋紅色為基底,選育無洋紅底色的正紅色花冠的品種較為困難。本次引種的9個紫薇品種均為目前深受市場歡迎的紅花、紅葉或速生類新品種。從花色上來看,紅火球和玫瑰紅1號2個品種在沭陽花色表現最好,紅色最正、顏色最深;從花期上來看,玫瑰紅1號和紅火箭、紅火球等3個品種花期最長,可達140 d左右;從速生性上來看,速生紫薇和玫瑰紅2號的高生長和直徑生長均顯著優於其他品種,並且主幹的頂端優勢較強,易於培育通直主幹,是適用於培育喬木型的園林綠化產品的優良紫薇品種。

根據以上分析結果,各品種紫薇在沭陽生長的各性狀表現為:

(1)速生性:表現優異的有速生紫薇、魯山玫瑰紅、紅火球。

(2)著花期:著花時間長的有紅火球、紅火箭、速生紫薇。

(3)適應性:紅火球和玫瑰紅有煤汙病程度高,玫瑰紅1號和玫瑰紅2號有20%的凍害。

基金項目:9個紫薇品種在沭陽的引種栽培試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