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回归传统,莫受当代书法家影响——清华美院教授点评书法作品

特约评改人:钱玉清(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回归传统,莫受当代书法家影响——清华美院教授点评书法作品

庄惠民 行草条幅 规格180cm×60cm

释文: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庄惠民作品评语:此作给人的感觉是每个字都在晃,站不住、立不稳,侧锋太多。从审美而言,一幅成熟的大字行草作品,中锋、侧锋所占的比例为8﹕2较为适宜。该作品几乎每笔皆在追求一定的弯度、弧度,缺少肯定、坚实的笔调,看似婀娜妩媚,实则怯弱飘浮。

作品明显存有米元章印迹,但对米氏的“刷”意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悬挂审读,即有散架左泻之危。“手”、“人”、“病”、“我”、“都”字用笔潦草、随意,笔不入纸,手不逮意,是典型的法度“贫血症”。“间”、“旬”、“问”几乎在同一位置出现相同的字形、字势,用笔是不合适的。建议作者在技法层面特别是在进一步梳理、解读古人笔法上多下功夫。究其源、探其流,使用笔更加规范,落笔更加精准。

回归传统,莫受当代书法家影响——清华美院教授点评书法作品

王党生 行草条幅 规格180cm×60cm

释文: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遇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一生追随革命、爱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跨越万水千山,脚步总是坚定,而爱越发宽广。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

王党生作品评语:此作文秀端雅,用笔刚断俊爽,自信从容,看得出作者研习二王有年。作者既立足传统,又关注当代,浓厚的古风雅韵和强烈的时代气息并存。章法也参差有致,营构合理,墨色浓淡枯润,字体大小穿插,让人心生欢喜。线条粗细变化也产生了一种和谐状态下的矛盾对比关系,“依”字在“宽”、“田”、“然”等字的重墨相衬下更加亮丽动人。

不足之处:一、“战”、“见”、“勋”等字均有相交触碰的笔调,使人产生紧张、压抑感;

二、两个“是”字,两个“越”字等均缺少变化。

三、“光”、“青”、“的”、“田”等字的用笔切转稍显生硬。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受当代书家影响较大,希望作者回归传统,深入挖掘,从古帖中汲取营养和信息为我所用。在钟情二王的同时,可兼顾颜真卿行书的学习,进而使结字更加敦厚,线条更加圆柔。

回归传统,莫受当代书法家影响——清华美院教授点评书法作品

钱玉清示范作品 规格90cm×34cm

特别提示:千年兰亭号作品点评推出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特别关爱。应读者要求,我们定于每周一、三、五定期推送作品点评栏目,希望得到大家一如继往的关注。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