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令美軍最痛心的反恐行動:三角洲部隊潛入伊朗解救人質卻機毀人亡

令美軍最痛心的反恐行動:三角洲部隊潛入伊朗解救人質卻機毀人亡

許多80後、90後的朋友們想必在少年時代都玩過一款名為《三角洲部隊》的第一人稱射擊類遊戲。那時候,在遊戲裡天上地下無所不能、大殺四方的三角洲部隊不知激起了多少熱血少年們從軍的夢想。不過,在真實的戰爭中,三角洲部隊的戰績實在不敢令人恭維。尤其是他們在首秀表演中便出師未捷身先死,令山姆大叔大大地丟了一回臉。

令美軍最痛心的反恐行動:三角洲部隊潛入伊朗解救人質卻機毀人亡

“三角洲”誕生記

1977年,出於對當時國際形勢及戰爭形態變化的考慮,美國決定組建一支反恐特種部隊。具有豐富特種作戰經驗的查理•貝克維斯上校被任命為這支部隊的組建者和指揮官。重任在肩的貝克維斯上校認為,即將組建的這支部隊不僅應當是美軍中的精銳,更應該是世界反恐力量中的一面旗幟,所以他在挑選隊員時設置了許多極其苛刻的條件。除了熟練使用各種輕武器,操作多種機械設備和駕駛各種汽車、坦克、裝甲車、大型運輸機或直升機等常規項目外,所有參選人員還必須經歷一系列嚴格的體能測試。有些項目讓人十分費解,比如25秒內逆向爬行35米,利用一個指南針和一幅沒有比例尺的地圖,24小時內走出一個荒島等。

以上測試達標後,你還要進行一些特殊技能訓練,擒拿、格鬥、攀巖、越障等不一而足。另外每人至少還要有一門以上的專長,諸如爆破、救護、修理、開保險櫃等。值得一提的是,貝克維斯上校還創造性地對所有參選者進行了心理測試,題目均是專門為特種作戰而研究設定的。比如,你奉命去炸燬一座發電廠,但在路上卻碰到兩個需要救助的小女孩,你是幫助她們還是置之不理,或是殺掉她們?再比如,你帶隊執行一次任務,一名屬下因對命令感到質疑而拒不聽命,但卻在行動中救了你一名,行動結束後你是否會向軍事法庭告發他?這樣的測試有很多,但是能夠全部回答到位的並沒有幾個人。不過,貝克維斯上校的態度十分堅決:就算沒人能通過測試,也不會降低要求。因為在戰爭中,不合格就意味著死亡!

經過一年嚴酷的淘汰賽,最終只有53名隊員“倖存”下來,成為了最後的勝出者。那麼,這支精英部隊應該起一個什麼名字呢?這時,貝克維斯上校不禁回想起了自己在越戰時的一次經歷。當時,他和他的小分隊滲透到敵後執行破壞任務,卻因為情報失誤而被圍困在了一塊三角地帶。激戰中,他的腹部中了彈,最後還是一名士兵將他揹回了基地。這場三角洲戰役令貝克維斯上校印象極為深刻,所以他最後決定,這支部隊就叫三角洲部隊!

令美軍最痛心的反恐行動:三角洲部隊潛入伊朗解救人質卻機毀人亡

“藍光”出爐

三角洲部隊剛剛成立,國際局勢便風雲突變。1979年,伊朗爆發了伊斯蘭革命,巴列維王朝被推翻。由於美國一直是巴列維王朝的支持者,所以革命後,巴列維國王便以治病為由逃往美國進行政治避難。收留巴列維,令新成立的伊朗伊斯蘭政府對美國感到極為不滿。當年11月4日,一群激進的伊朗學生在伊朗政府的支持下,佔領了美國駐伊朗大使館,將館內52名美國人劫為人質。當時的卡特政府採取了一切手段,試圖和平解決此次事件,外交談判、經濟封鎖、石油禁運……但是忙活一陣之後,什麼成效也沒有。

既然你不仁,就休怪我不義了。惱怒的美國人決心訴諸武力,於是五角大樓提出:派遣三角洲部隊突襲大使館,解救人質!

突襲大使館,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美國駐伊大使館有14棟房子,而所有人質都被集中關押在其中兩棟樓中,大樓的每一層都有重兵把守。而在使館外,伊朗革命衛隊的大隊人馬將這裡嚴加看管起來,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武裝直升機等武器把大使館周邊圍了個水洩不通。想要突入使館內部,把人質救出後再安全撤離,可謂是難比登天。

不過,接到命令後,貝克維斯上校還是覺得三角洲部隊能夠勝任。經過苦思冥想,他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救援方案:

首先,貝克維斯上校帶領特戰隊秘密飛往埃及,然後換乘3架C—130運輸機飛往德黑蘭東南部180千米處一個叫做“沙漠一號”的地區。這裡是伊朗防空雷達群的一處探測盲點,在這裡,運輸機降落並卸下特戰隊員。與此同時,由停泊在阿拉伯海上的“尼米茲”號航空母艦上起飛8架RH—53D“海上種馬”大型直升機,前往“沙漠一號”與特戰隊匯合。

令美軍最痛心的反恐行動:三角洲部隊潛入伊朗解救人質卻機毀人亡

接著,特戰隊搭乘直升機,在線人的指引下,來到德黑蘭市郊的另一塊隱蔽地點“沙漠二號”。特戰隊將在這裡進行休整,檢查裝備和彈藥,蟄伏待機,等到天黑後再行動。

待深夜降臨,特戰隊迅速出擊,直撲大使館。直升機群兵分兩隊:一隊和特戰隊一起行動,提供空中火力支援;另一隊則負責控制大使館附近一座足球場,在那裡等待並接應人質。隨後,突擊隊員和人質搭乘直升機返回“沙漠一號”,再換乘C—130運輸機離開伊朗。

為確保行動萬無一失,貝克維斯上校還提出派遣兩架加油機一併前往“沙漠一號”地區,在那裡為所有直升機進行加油,確保直升機燃料充足。另外由於此次行動難度大、參與兵種多,貝克維斯上校要求高空偵察機和偵察衛星必須緊密監視戰場情況,遇有突發事件第一時間通知特戰隊,以防不測。整個營救行動的代號叫做“藍光”。

應該說,“藍光”行動可謂縝密細緻。直升機可以超低空飛行,躲避雷達監測,而且可以直接在大使館周邊降落,但速度不如運輸機。所以貝克維斯上校讓隊員們搭乘運輸機進入伊朗,行動過程中換乘直升機,最後再用運輸機撤離,這樣便可以優勢互補、節省時間。另外,使用反潛型的RH—53D,而不是運輸型的CH—53D,則是為了麻痺對手。因為CH—53D一般不會出現在航母上。 如果伊朗方面獲知從航母上起飛了CH—53D,很有可能會起疑。但作為反潛用的RH—53D,它從航母上起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為了能讓RH—53D執行此次任務,美軍對其進行了許多改進,拆除了其聲納和掃雷裝置,加大了機艙空間,安裝了副油箱和夜航系統,以便在夜間執行任務。

一切準備就緒,卡特總統很快批准了“藍光”行動。

出師不利

1980年4月20日晚,貝克維斯上校把特戰隊員召集起來,宣讀了總統的命令,營救行動開始了。

24日,3架運輸機和3架加油機趁夜色在“沙漠一號”成功降落。飛機剛剛停穩,貝克維斯上校便用密電碼發出了“熊貓,熊貓”的暗語。接此信號後,停泊在波斯灣中的“尼米茲”號航母立馬放飛了8架經過改裝的RH—53D直升機,駛向“沙漠一號”。8架直升機每兩架一組,保持著30米的高度超低空飛行,以躲開雷達監視,悄悄駛入伊朗腹地。

沙漠的夜晚十分靜謐,一眼望去,茫茫大漠令人感到深邃難測。月光之下,臉上塗滿迷彩油脂的特戰隊員正從運輸機上搬下一箱箱裝備及彈藥。只等直升機到達,他們就可以向“沙漠二號”進發了。

由於不少人都是第一次參加實戰,大家心中不免緊張。有的人不住地祈禱,有的人則來回踱步,期盼直升機早點到來。可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直升機怎麼還不到?次日1時45分,有耳尖的官兵聽見了直升機螺旋槳發出的聲音,興奮地喊道:“它們來了!”果然,大家抬頭望去,直升機一架接一架地在“沙漠一號”降落了。

激動的人群中,貝克維斯上校異常冷靜。作為指揮官,他很清楚眼下萬里長征連第一步都還沒走完。他數著直升機的數量,一架、兩架、三架……六架,怎麼只有六架?貝克維斯上校深感不妙:出事了!原來,剛出發沒多久,就有一架直升機因螺旋槳故障而返航;進入伊朗領空後,又有一架直升機導航儀失靈,只能依靠航母上的導航信號折回,退出了行動。這下子麻煩大了,貝克維斯上校鐵青著臉,心裡迅速盤算道:4架搭載特戰隊員和人質,1架提供火力支援,1架搬運其餘設備,不能再少了!想到這,他果斷下令:“馬上加油,全員登機,快!”

令美軍最痛心的反恐行動:三角洲部隊潛入伊朗解救人質卻機毀人亡

折戟沉沙

很快,大家開始忙活起來。加油機開始為直升機加油,而特戰隊員則趕緊將一箱箱設備和彈藥往直升機上搬。然而就在這時,2號直升機的機長向貝克維斯上校報告:油泵損壞,飛機開始漏油!

什麼!?聽到這個噩耗,貝克維斯上校頓時感覺像是捱了一記悶棍一樣。他想了想,5架直升機無論如何也無法完成任務,看來只能中止行動了。沒辦法,他只得向五角大樓發電,請求中止行動。幾分鐘後,五角大樓回電同意。此時的貝克維斯上校百感交集,說不清是沮喪還是懊惱。短暫的沉默過後,他大喊一聲:“撤!”直升機的螺旋槳再次轟鳴起來,特戰隊員也都返回了運輸機,一切似乎就要這麼結束了。

然而剎那間,尚未登機的貝克維斯上校突然發現,一架直升機起飛後始終無法穩定姿態,晃晃悠悠地向著為它加油的加油機飛去。不好!貝克維斯上校趕忙通過無線電喊道:“拉起機頭,快拉起來!”可惜已經晚了,還沒等他說完,直升機就一頭撞上了加油機,瞬間便騰起了兩個巨大的火球。僅僅幾秒鐘,兩架飛機就變成了熊熊燃燒的鐵棺材,5名特戰隊員和3名機組人員被大火吞噬,另有5人受了傷。

沒轍,貝克維斯上校只得趕緊從運輸機上跳下,帶領大家火速搶救傷員。可就在這時,更大的災難發生了——相撞飛機裡的彈藥和油料發生了連鎖爆炸,再不撤,剩下的飛機和官兵弄不好都會受到波及。但是,美軍有規定,作戰結束時,無法回收的裝備必須徹底破壞,以免落入敵人手中。可眼前這種情景,怎麼去落實規定啊?貝克維斯上校掙扎半天,只好無奈地丟下兩架飛機的殘骸和八具屍體,指揮著運輸機群飛往西德。剩下的直升機本應返回尼米茲號航母,但由於怕它們途中再出意外,貝克維斯上校便命令跟著運輸機一起飛往西德。

令美軍最痛心的反恐行動:三角洲部隊潛入伊朗解救人質卻機毀人亡

“藍光”就這樣在沙漠裡閃爍了一下,就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藍光”行動的失敗,雖然不乏美軍倉促上陣、裝備故障太多等原因。但歸根到底,還是說明了體系支持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如果離開了體系,再牛的特種部隊也不可能單槍匹馬完成任務。美軍特種部隊就其本身而言並不比別的國家的特種部隊高明,其所依賴的是美國利用金錢和科技優勢打造的龐大戰爭機器。一場救援,動輒就把陸海空三軍及航天力量全部投入其中,這是以美國雄厚的經濟和軍事後盾為基礎的。而一旦這一後盾出現瑕疵,導致各軍兵種或裝備出現配合失誤,就註定了其戰爭行動將以失敗告終。

作者:林森,字天俊。魚羊秘史簽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