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黄芪泡水喝,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Melody🎀旭旭💝🌟


人们都说人参神通广大,殊不知还有另一味默默无闻,但是药效却也很好的中药,近年来也是火的一塌糊涂,这个中药就是黄芪。黄芪是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向阳草地及山坡等地;一般春、秋季采挖,除去泥土、须根及根头,晒至六七成干,理直扎捆后晒干。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作用;适用于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等症;一般用量为9~30g。

黄芪这个药在炮制上也有讲究,比如用蜜炙,将100斤黄芪片加炼熟的蜂蜜25斤与适量开水,拌匀后稍微闷一下,放在锅内炒至黄色并不粘手时,取出晾凉即可。经过炙过的黄芪,有什么作用呢?炙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具有益气补中等作用;适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等症;一般用量为9~30g。

人参、黄芪两药,都具有补气及补气生津、补气生血的功效,且常相须为用,能相互增强疗效。但是人参作用较强,被誉为补气第一要药,并具有益气救脱、安神增智、补气助阳等功效。而黄芪补益元气之力不及人参,但却长于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退肿,尤其适宜于脾虚气陷及表虚自汗等证。

黄芪甘温,善入脾胃,是补中益气的要药。如果是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的话,可单用黄芪熬膏服用,也可用黄芪与党参、白术等补气健脾药配伍使用。由于黄芪能升阳举陷,所以可以用来治疗脾虚中气下陷所致的久泻脱肛,内脏下垂等症,常与人参、升麻、柴胡等中药同用,如补中益气汤。

黄芪这个药不仅补气,还对血症有一定的作用。黄芪不仅能补气还能生血,只不过在治疗血虚证时常与补血药配伍,比如当归补血汤用黄芪与当归同用;黄芪不仅能补气还能摄血,比如在治疗脾虚不能统血所致失血证时,常与人参、白术等品同用,如归脾汤。

黄芪的补气之功还能起到托毒生肌的功效。比如在疮疡中期,正虚毒盛而不能托毒外达的时候,疮形平塌,根盘散漫,难溃难腐者,可用黄芪补气生血,扶助正气,托脓毒外出,常与人参、当归、升麻、白芷等品同用,如托里透脓散。又比如在溃疡后期,因气血虚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可用黄芪补气生血,可起到生肌敛疮等功效,常与人参、当归、肉桂等中药同用,如十全大补汤。


本草世界


民间一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经常用黄芪煎汤,或用黄芪泡水代茶饮,能起到非常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味甘微温,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等的功效,现代药理学证明黄芪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保肝、改善肾功能、抗衰老、抗病毒和抗肿瘤的作用。

黄芪临床常用于气虚所引起的各种病症,如脾胃气虚、引起的脾虚气短、食少便溏以及中气下陷的诸证;肺气虚引起的咳喘气短;气虚水运失常引起的浮肿、小便不利;气血不足引起的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等;

日常保健也应当根据个人体质辩证加减,单味黄芪微温,最适合气虚有寒之人。在中医师的辩证基础上,用黄芪进行适当的日常保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脾胃气虚之人可以搭配补脾益气之人参泡水喝;脾肺气虚之人可以搭配西洋参泡水喝;气血不足之人可以搭配龙眼肉、红枣泡水喝;气虚血滞之人可以搭配玫瑰花泡水喝;气虚津亏者应搭配麦冬泡水喝;

所以,善于利用黄芪的补气之功不仅能使自己的疾病痊愈的更快,还能够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但是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等忌用,此外,过量服用黄芪会引起头晕、胸闷、失眠、剧烈肢体疼痛,或引起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所以大量长期服用时应该多加注意,日常保健以5-10g/天为宜。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令你满意,更多用药知识请关注作者。


小叨健康汇


对于这个问题,我专门找书来查了一下: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黄芪被录为上品。而且黄芪味甘微温,是常见的一种中药材,具有排毒、消肿、利尿的作用,用黄芪泡水和对我们身体非常的有益。最重要的是,黄芪有补气固表的功效,对于气虚的男人女人们,那可是个宝!那么黄芪泡水喝,对身体有什么好处?,下面我来简单的说一下。

一,抗衰老作用:据我从中医书上查的资料得出:黄芪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能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体内过剩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产生的过度氧化作用的影响,进而延长细胞寿命。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人体内自由基的增加是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养颜就是抗衰老”。

二、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据我从书上查的资料中记载,黄芪对正常心脏有加强收缩的作用,对疲劳而衰竭心脏有明显的作用。疲劳是现代社会公认的现象,每年因疲劳猝死的人非常多,所以对于工作狂,一定要注意保护心脏。

三、黄芪的保肝作用:黄芪中的皂甙能抑制肝脏纤维化,防止肝脏受损。长期饮用黄芪水,可以改善肝功能,调节免疫系统,预防肝纤维化和肝癌的发生。

四、三高防治:黄芪对血压具有双相调节作用,这也是从中医书中查出的资料。

五、抗疲劳作用:黄芪的多糖能提高细胞耐缺氧能力,产生抗疲劳效果。缓解疲劳,加快新陈代谢,同样也有抗衰老的效果哦~

六、免疫调节作用:黄芪可有效调节免疫系统,起到抗炎和抗病毒的作用

民间有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名言,虽然这东西总的来说对身体百利而无一害,但对身体是否有好处,也是因人而异的。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用。


民间书画园


本人营养师,临床主管护师,在医院工作,也接触过中药学,对一些中药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黄芪的药理作用各位老师答得已经很详细了,我主要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谈谈黄芪,以及儿童可以饮用黄芪水吗这两个角度去回答。

黄芪的功效

黄芪是一种中药,生用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功效,适用于治疗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蜜炙黄芪有补气、养血、益中功效,适用于治疗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虚、气衰等症。麸皮拌炒的黄芪,有益气、健脾功效。


黄芪的营养成分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芪含皂甙、蔗糖、黄芪多糖A、B、C、D、多种氨基酸、叶酸、苦味素、胆碱、黄烷化合物及含有硒、硅、锌、钴、铜、钼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黄芪多糖是黄芪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黄芪多糖可以抗氧化、增强免疫力,流感还能抗病毒。

1.黄芪多糖能促进RNA和蛋白质合成,使细胞生长旺盛,寿命延长,并能抗疲劳、抗流感病毒。

2.黄芪多糖、皂苷对造血功能有保护和促进作用。

3.黄芪总黄酮和皂苷能保护缺血缺氧心肌。

4.黄芪多糖和氨基酸对身体有补益作用。


黄芪在生活中经常被用到,是非常实用的养生产品,那么儿童可以喝黄芪水吗?

儿童有以下情况可以喝

黄芪甘温,可补脾益肺,适合脾肺气虚的人喝,一般来说黄芪无年龄禁忌,关键看身体需不需要补。儿童脾肺气虚可见经常感冒、食欲差、出汗多、大便稀烂,具体结合中医诊断,有这样的情况是也可以喝黄芪水的。如果孩子身体健康就无需食用黄芪,过量进补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特别在孩子上火、便秘时应该停服。

黄芪补气效果较好,医生常用来治疗小儿盗汗,如果孩子身体虚弱,盗汗厉害,建议用黄芪15克、红枣20个,加适当的水,文火煮1小时左右,体虚的宝宝饮用后能够对盗汗的现象明显改善。


成人也是一样的,需在医师指导下饮用。从体质上来说,黄芪最适合气虚脾湿型的人,这种人往往身体虚胖,肌肉松软,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软。而身体十分干瘦结实的人则不宜。


营养中药师瑞雪


黄芪是一味补气良药,用来泡水喝,用处多多。在民间有句话这么说:“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黄芪的使用历史有2000多年。

古人认为黄芪是补气上品。具有排毒生肌,利水消肿,升阳固表,补气生血的功效。与人参相比,同样是补气最佳良药,黄芪更加温和,不会出现喝后流鼻血的症状。但是,这5类人不可食用,不仅喝了没帮助,反而对身体不利。切记,凡是药物,必有利和弊,偏方不可轻易尝试,以免伤身破财。



黄芪的注意事项

1、阴虚阳亢者不能饮用,因为黄芪温补,助阳补气,阳亢者饮用等于“火上加火,”故此不宜。这种症状主要表现为是脸颊红,舌苔红而干,脉细无力,失眠、烦躁不安、性欲亢进,遗精。以上都是阴虚阳亢的症状。

2、感冒期间不能饮用。黄芪能止汗,感冒发烧需要的是排汗散热,故此不宜。

3、女性生理期、怀孕期也不能饮用。


4、患有肺结核不能喝,表现为易发热,咳血、口干舌燥。

5、肾阴虚(表现为尿频尿急,黄芪利尿作用明显,会加重症状)、热毒炽盛、湿热者不可饮用。

黄芪泡水的功效

中医的记载:

黄芪性温味甘,归脾、肾、肝经;有利尿脱毒、补气固表、托疮生肌、举阳利肾。主治:体虚自汗、气血虚弱、子宫下垂,久泻脱肛、浮肿、肾炎。

体虚自汗的意思是:特别容易出汗或者盗汗,简单的说是比别人容易出汗。那么盗汗的意思是,晚上睡着了出汗,醒来了却不会。为什么会这样,多半是肾功能弱差造成的,也就是肾虚。

单用黄芪泡水也行,不过黄芪配伍使用,效果更加好。比如著名的《补中益气汤》,就是用黄芪、当归、柴胡、甘草、白术、等制作的,对治疗肾虚、盗汗效果非常有效。

现代医学的记载:

黄芪还能治疗降血压,糖尿病、慢性溃疡、脾胃虚弱、慢性鼻炎、银屑病(牛皮癣)的功效。


黄芪的使用剂量

黄芪泡水的剂量有讲究的,一般用量在6~30克。为什么相差悬殊,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导致用量上的差别。

不少人用黄芪泡水喝,出现了咽痛、喉干、脸红发热,甚至头昏。主要原因是喝太多,补过头了,所以黄芪最好是由少渐进,才不会出现副作用。不必担心,只要停饮数天,症状自然消失。

健康体质的人群,注意不用天天喝,隔三差五即可。

佘小厨(完)


佘小厨


对于黄芪代茶饮到底对身体有什么好处,首先我们要了解黄芪这味药到底有哪些药效!

黄芪,始见于《神农本草经》,称黄耆,列为上品。《汤液本草》始称黄芪。现代中药学教材提出本品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功效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在两汉时期《神农本草经》载黄芪:“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补虚,小儿百病”。可见当时黄芪已用治各种疾患。


金元时期,张元素首先提出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益元气、壮脾胃、去肌热、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清代至民国,黄芪又被誉为“补气之圣药”、“疮家圣药”。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增强免疫降血糖,保护心肌衰弱康的作用,因其含有多糖类、黄酮类、皂苷类、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多种有效成分,能促进机体代谢,尤其在改善老年人的机体代谢及预防老年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此外黄芪中含有的黄芪多糖是抗肿瘤的主要成分,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有文献支持称,黄芪6g每日代茶饮半年,具有预防支气管哮喘的作用,同时也有减少感冒发病人次,缩短感冒病程的作用。



所以长期以黄芪代茶饮,对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促进机体代谢具有一定作用,但是,一切不谈剂量和疗程的方案都是“纸老虎”,黄芪代茶饮的保健功效也绝对不能替代其与其他药物配伍后的药用功效。


岐黄男科


黄芪补气作用再好也要知道怎样用

不养生,不做药膳,不了解中药的朋友对一些专业的药味可能很陌生,但说到黄芪,很多朋友不陌生吧,很多人还能随口说出它的作用呢?补气,对了,补气是黄芪非常重要的一大功效。如今,养生的朋友喜欢在空闲时间泡上一杯黄芪茶,除了补气,还能加强机体免疫力、保肝、利尿、抗衰老、降压及抗菌。

1.特殊人群不宜喝黄芪茶

1) 孕妇:黄芪具有利尿功效,孕妇食用黄芪或饮用黄芪茶后,有滑胎的风险,而且可能使产程延长,还可能损伤胎儿

2)肾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黄芪偏补,性温,升阳补气,固表止汗,易于助火,肾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食用后无疑是火上浇油,有以上症状者最好避免食用黄芪。

3)消化功能好的减肥者:喝黄芪茶会增加食欲,不利减肥,这类人群可以适当喝点薏米茶,祛毒排湿。

2.生黄芪、炙黄芪分开用

生黄芪偏于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消肿,因一些特殊用途,会将生黄芪用蜂蜜炮制成炙黄芪,经炮制后的黄芪功效有所改变,偏于补气升阳、益气固表,应因需购买使用。

3.注意用量

黄芪的常用量为10~30g,大剂量可达到120g。当用量在15g以下时,它的补益作用偏小,主要是补气、排毒、保健作用;用量在18~30g时,补气效果显著,主要用于因气虚而导致的头晕、水肿;用量大于30g,则主要为升举阳气、固气摄脱、益气通脉的作用。还有一点要注意,黄芪用量在30g以下可升血压,30g以上可降血压,很多人会忽略这一点。

不要再以为黄芪只是补气的中药了,了解更多黄芪的功效,掌握它的用法用量,可将其最大利用化,同时还能避免错误使用带来的伤害。对了,萝卜排气,黄芪不要与萝卜一起吃哦。


二哥网,专业购物消费指导网站。为您提供各种专业购物消费知识和资讯,帮您解决购物消费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或困惑,让您有依有据、快速买到优质的商品或服务。

专业购物指导网站


黄芪,又叫绵芪。黄芪的历史十分悠久,据说从汉代开始,就被用于中医入药。它的主要用途是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保肝、抗衰老等等,也被用来治疗其他疾病,包括心脏病。黄芪含有三种成分,可以对人体的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皂甙、黄酮和多糖。那么黄芪泡水喝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下面将一一介绍。

黄芪

黄芪泡水喝的好处

1、起抗炎作用

炎症是大多数疾病的根源。从关节炎到心脏病,炎症常常是罪魁祸首。许多研究表明,由于含有皂甙和多糖,黄芪可以减少炎症反应。这能帮助伤口的愈合、减轻糖尿病、肾病导致的炎症等等。

2、增强免疫系统

增强免疫系统是黄芪的最重要的功效。这也是为什么两千多年来,黄芪一直被中医入药。从北京的一项研究显示,黄芪有控制辅助性T细胞的能力,本质上能调节人体免疫反应。虽然中草药的功效从西医的角度尚未确定,但有充分证据表明,黄芪作为辅助疗法,将来有一天将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3、保护心血管系统

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是保护血管内壁的抗氧化剂,有助于防止动脉斑块的形成、防止血管壁变狭窄。此外,2014年发表在《中国结合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黄芪注射液联合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规治疗,能使治疗更加成功。

黄芪

4、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的能力

体内的自由基能导致我们衰老和疾病。黄芪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对于清除自由基有一定作用。黄芪的多糖对免疫系统和脑功能的改善有积极作用。

5、预防普通感冒和流感

由于黄芪的抗病毒作用,长期以来它被用来预防普通感冒和流感。一般与人参、当归、甘草等草药结合使用。在寒冷的冬季来临之前,可以喝黄芪泡的水,以预防或减少整个冬季患上感冒和上呼吸道疾病的概率。

6、有保护肾脏健康的作用

如果肾脏受损,就会导致毒素的积聚,加速人体衰老,导致很多问题。黄芪这样的草药有助于肾脏的健康。在一些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黄芪对肾脏疾病有保护作用。

黄芪

注意事项

每次用黄芪泡水的量不宜超过15克,应该分开两、三次服用,否则容易导致头晕、咽喉疼痛、心浮气躁、失眠多梦的后果。这是因为黄芪是温性药材,容易导致上火,或者加重上火的症状。

关注“颐福来养老”悟空号,或者微信关注公众号(颐福来养老),获取最专业的养老知识!


颐福来养老


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肝、肾经;《本草纲目》记载黄芪乃是“补者之长”,《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药中上品,《本草逢原》记载“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总之,在中医中药理论中黄芪几乎算得上是补气效果最好的,被称之为“补气之圣药”!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气是人体之精华,人的体内充满了气,比如肺气、肝气、脾气、肾气、营气、宗气等等,《难经》中记载: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中医认为,气是人体代谢的基础,气足则人体代谢机能强大,就算有湿邪寒毒之气,在气的作用下也会被清除,所以,气能抵御百病;


人食五谷而生,承受着奔波劳累苦,总有身虚体弱之时,一旦气衰,疾病便会有机可趁;现代的人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承担着家庭、工作等无尽的压力,不断地熬夜、应酬,超负荷的消耗着自己的精气神,身体机能变得越来越差,直到人们意识到了自身的状况,开始寻求解决之法,此时,黄芪的使用开始流行起来;人们习惯于将黄芪泡水代茶饮,并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中医说:黄芪可以补中益气,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少便溏、肢倦无力等症;可以治疗表虚自汗、阴虚盗汗等症;可以治疗阳气虚弱引起的水肿、脾肾虚寒等症;还有利尿排毒、敛疮生肌的功效;

西医说:黄芪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可以为人体提供必需的营养成分;可以增强免疫力,抵御疾病的侵袭;能够治疗高血压、急性肾小球肾炎、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骨质疏松、消化性溃疡等疾病;

黄芪虽好,但并非人人可用,对于阴虚、湿热、热毒炽盛的人最好不要应用黄芪,还有正处在感冒发烧、经期、怀孕等情况下的人也应该慎用!


综合内科张医生


中国人喝茶是有上千年的历史了,而冬天大家更习惯用一些中药材泡养生茶喝。冬季室外干燥、寒冷,也是流感肆虐的季节,这时候喝黄芪养生茶,可以起到补中益气、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黄芪的食疗功效被人们广泛流传,到现在为止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经常能听到人们说“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而且黄芪还可以搭配各种食材来食用,效果会更好呢!

1、黄芪养生:喝黄芪山楂茶

黄芪在古代被称为补气诸药之最,现代医学也表明,黄芪可增强免疫力、保肝、利尿、降压、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山楂,除了健胃消食,还有降血脂、降血压、强心、抗心律不齐等功效。

黄芪与山楂一起泡茶可以加强益气活血的功效,尤其适用于气虚型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患者。最后提醒大家,为避免空腹服用生山楂引起胃石症,应选择在饭后饮用。

2、黄芪养生:喝黄芪枸杞茶

《本草纲目》中记载:“枸杞可养心、润肾燥、益智宁神”。黄芪具有补肾气、抗疲劳的作用,再加上黄芪,两者一起适量食用,对于体力不好、精神不集中、长期疲劳、睡眠不好的人群有一定程度上的疗效。

不过爱生吃枸杞的人要注意,直接生吃枸杞很容易过量,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在生吃的时候,可以减少枸杞的食用量,一般来说,每天食用30克左右的量就可以了。

3、黄芪养生:用黄芪煮粥烧菜

黄芪富含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可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心肌供血,调节血糖含量。所以不管煮粥还是烧菜,都可以起到食疗效果。

黄芪煮粥:煮粥黄芪15克,党参10克,粳米100克,大枣30克,先将黄芪和党参一起煎水取汁,再放大枣和粳米一起熬成粥,味道可口。

黄芪烧菜:烹饪若平时喜欢吃烧肉、烧鸭等,可以放适量黄芪,味道更独特,还可以起到滋补作用,效果非常不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