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一季报体检|从内容多元走向营收多元:B站步入“而立之年”

撰写|张子龙

坐拥付费意愿强烈的用户、趋于多元化的营收模式,惊人持久的内容创造力,初现端倪的新广告形态......对B站来说,最好的日子永远在后面。

一季报体检|从内容多元走向营收多元:B站步入“而立之年”

5月24日(美东时间5月23日),B站公布了截止2018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亏损持续收窄,这算是B站IPO之后的第一个good news:

本季度内,B站总收入为8.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5%。净亏损从去年同期的6,740万元人民币收窄到本季度的5,780万元人民币。不考虑员工股权激励成本,调整后的非美国会计通用准则的净亏损,则从去年同期的5,960万元人民币大幅改善到本季度的320万元人民币。

更让人欣喜的是营收结构的变化:

2018年第一季度,B站在游戏业务收入6.88亿元人民币,其中广告、直播及增值业务收入对总收入的贡献从上年度的14%上升至第一季度的19%。(月均付费用户数大增190%达到约250万人)。

对比2017年,B站总收入中有83%来自在线游戏,只有7%来自于直播业务,7%来自于广告收入。据B站高层预计,在未来三到五年内,总收入的大约50%会来自于在线游戏,30%的收入会来自广告业务贡献,剩余20%的收入将来自直播业务。

一季报体检|从内容多元走向营收多元:B站步入“而立之年”

一个多元化营收模式正在形成,经过8年苦心经营,B站独特的内容用户机制,正释放出惊人红利:从内容的多元化到营收的多元化发展,B站正在成长为一个“而立之年”的商业网站,但与此同时创作者、用户、平台之间的信任丝毫没有衰退迹象。

一季报体检|从内容多元走向营收多元:B站步入“而立之年”

游戏这门生意,B站越做越有感觉

一季报体检|从内容多元走向营收多元:B站步入“而立之年”

财报显示,B站游戏业务在第一季度的收入为6.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7%。数娱梦工厂注意到,主要增长点来自手游《命运/冠位指定》(Fate/Grand Order)单品的强劲表现,第一季度该游戏的收入创造了其运营20个月以来的新高。

此前,外界曾质疑,B站的游戏运营主要靠《命运/冠位指定》。但最新数据来看,这块游戏似乎还处在爆发前期,可以期待更长周期的商业价值。放眼国内手游市场,能够做到20个月流水持续高位,可能除了王者荣耀等少数爆款,大部分公司很难做到。而对精品游戏的持续运营能力,恰恰是衡量一家游戏公司是否优秀时的关键性指标。

单品的持续营收,表明B站在代理游戏的挑选方面相当成功,对平台用户喜好的把握非常精准。此前B站CEO陈睿大胆预测:游戏可能是未来最重要的娱乐形式,“甚至超过影视、音乐、文学”。在B站,游戏将不仅仅是游戏本身的业务,更是融入到其他内容,构成B站独特的内容生态和人群关系。

而从整体游戏业绩来看,B站的游戏业务也具有一种独特性:过去游戏厂家热衷开发竞技格斗类游戏,这种暴力向游戏的氪金往往更好,但如今市场情况正发生变化。

反映到B站,目前的游戏消费正在呈现一个新趋势,女性向、二次元游戏的氪金越来越强。比如FGO有某款人设,攻击力不强但人气却异常高涨,后台数据显示该人设的充值流水惊人。

这种根据自己的社区游戏特点来引入、优化和运营产品的思路,也使得外界的流行游戏很难对B站自身的用户体验和活跃度产生影响,形成了一种天然的避风港效应。

“从数据上来看,无论是我们游戏用户的活跃度、使用时长还是收入,其实都没有受外界的流行趋势的影响,我们一直在健康地增长。”在解读财报环节,陈睿强调。

一季报体检|从内容多元走向营收多元:B站步入“而立之年”

也正因为命运冠位的持续火爆,也让外界足以相信B站有打造更多爆款的潜力:据悉,今年下半年B站将推出的独家代理游戏,包括用户高度期待的音乐游戏《BanG Dream》、两款女性向手游《A3!》和《无法触碰的掌心》,以及多款国内厂商制作的优秀作品。

而在游戏联运方面,B站也将引入多款倍受市场瞩目的ACG类型手游,包括《闪耀暖暖》、《明日方舟》和《电击文库:零境交错》等。

一季报体检|从内容多元走向营收多元:B站步入“而立之年”

一个惊喜:不贴片,广告依然快速增长

一季报体检|从内容多元走向营收多元:B站步入“而立之年”

一季报里,外界注意到的一个亮点——B站的广告收入大增。在传统广告淡季,B站的广告收入为7,04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4%。B站称,这部分的增长得益于品牌广告和效果类广告业务的快速驱动。

2016年B站曾上线视频贴片广告,引发了用户集体吐槽。B站一直对外界释放的信号是不会随便碰广告业务,而在外界其盈利种种可能性的探讨里,广告也仿佛是“禁区”。因此,对于不做贴片广告的B站来说,这部分收入能快速增长确实是意外惊喜。

如今来看,B站的广告业务大有可为,而且走出了与用户和UP主三方和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方面能看出,B站坚决避免贴片等传统广告形式,以维持用户的高认可度;另一方面,B站也在努力为UP主提供更好的商业化服务,因为这是持续生产优质内容的最根本保证,最终受益的也是用户自身。去年陈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只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Up主的团体中,B站才会越来越好。”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B站的效果类广告业务依然处在早期发展阶段,据悉在两场广告推介会上,B站公布了包括2018拜年祭、线下演唱会及展会和网页的动态广告位等一些系列的招商计划,随着不断拓展广告主数量及算法的持续优化,广告业务势必拥有持续上升空间。

这一点参照今日头条即可预测:后者开启的算法推荐已被证明为最受欢迎的广告投放形式之一,此外,考虑到B站用户生态的极其丰富,效果广告会有哪些形式创新,同样让人期待。

一季报体检|从内容多元走向营收多元:B站步入“而立之年”

同行羡慕:小规模版权购买撬动大体量付费人群

一季报体检|从内容多元走向营收多元:B站步入“而立之年”

一季报里,还有一个让视频网站都会羡慕嫉妒的事实——月度付费用户数翻了两番。

财报显示,第一季度月均付费用户数量约为250万,同比增长190%。虽然本季B站的版权购买费用尚未公开,但对比几家头部视频网站的付费情况来看,这样的用户转化效率确属惊人。

小版权投入撬动大付费用户群,这背后正是PUGC相比于PGC的优越性。

众所周知,过去版权一直是B站的短板,过去几年,因版权问题B站曾陆续下架了大批海外影视剧动漫资源,包括了绝大部分欧美电影,部分国产剧和美剧、日剧、泰剧、英剧、挪威剧等,让外界一度担心B站的生态将会遭到致命打击。

如今看来,这些担忧可能是杞人忧天,在版权建设方面B站似乎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节奏,这又是基于对自家内容生态的高度自信之上。基于优质丰富的内容,以及沉浸式的互动体验的社区生态,B站的PUGC可以说是国内短视频网站中最为成功的,而到目前为止,B站的创作生态还在持续繁荣中:

财报显示,UP主创作的高质量视频(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Video,PUGV)在一季度占平台整体视频播放量的89%,活跃UP主数量及其上传的视频数量分别同比增长96% 和154%。B站于今年2月份启动的“UP主创作激励计划”进一步加强了内容生态的发展,巩固了B站国内最大PUGV平台之一的位置。

另一边从用户层面看:一季度B站月度活跃用户数量达7,750万,同比增长35%;用户的日均使用时长达76分钟,日均观看2.67亿次,同比增长137%。一季度用户平均每月产生互动2.9亿次,同比增长83%。高时长和高互动体现了B站社区极强的黏性。

正是因为创作生态和用户生态的持续优化,让B站可以拒绝买买买的版权建设思路,用一种更灵活的方式搭建内容护城河。

一季报体检|从内容多元走向营收多元:B站步入“而立之年”

用户付费意愿强烈,可能是B站最大的欣慰

除了游戏业务和广告业务的稳健增长,最让B站感到满意的,应该是付费业务的提速:财报显示,直播和增值服务业务在第一季度的收入为9,58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1%,其中第一季度月均付费用户数量约为250万,同比增长190%。

从细分业务来看,新增的付费人群主要集中在直播领域,得益于B站“针对性的产品优化、主播引入和会员推广策略的推动”。

实现核心用户向付费用户的转变,这应该是任何商业网站苦苦培育内容生态的最终目标,而付费行为也是检验用户粘性和内容价值的基本标准。此前8年,B站放弃广告营收大头,在内容生态上卧薪尝胆,正是看准了优质内容生态和高粘性用户是一项未来资产,而美股投资人此前看准的,也正是中国“Z世代”人群逐步释放的庞大消费力。

如此来看,B站已经提前应验了这个期待。

而考虑到目前B站还在变现初期,尚未提供足够多的货币化内容给到用户,随着付费方式的创新,这一部分业务也将持续增长。B站预计2018年第二季度收入将达到9.7亿元人民币至10亿元人民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