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湖南汉寿县的杨先生,今年29岁,平时饮食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
几年前,开始感觉偶有吞咽困难和腹痛,年轻的杨先生并未太在意。
却不曾想,症状越来越重,有时喝水都难以咽下,曾多次就医,行胃镜检查,却没能明确病因。
直到2016年某天晚上,杨先生因为腹痛难忍,被家人紧急送进了某医院急诊科。
医生在完善检查后发现杨先生系小肠穿孔,第二天清晨立刻给杨先生做了小肠部分切除术。
手术后的杨先生吞咽困难和腹痛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但这些症状并没有完全消失,且对于发病病因及疾病诊断,仍不能完全明确。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了解疾病进展情况,杨先生术后进行了多次胃镜复查,过程痛苦不说,且无法探查小肠病变。
对于自己的疾病,杨先生仍存在诸多疑虑。
恰逢湘雅常德医院消化内科开展了胶囊内镜,特意跟单位请假来行胶囊内镜检查。
3月 20 日,湘雅常德医院消化内科开展了该院首例胶囊内镜检查。
从杨先生吞服胶囊,到全消化道的内镜图像采集完成用时约12小时。
整个检查过程顺利,患者可自由活动,无任何不适。
次日早晨,胶囊顺利排出。
检查结果提示:空肠多发溃疡病变性质待定。
结合本次胶囊内镜下表现及以往手术的病理检查结果,湘雅常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张桂英教授指出,杨先生基本可以诊断为小肠克罗恩病。
从患者目前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内镜下表现来看处于疾病的缓解期,不需要太紧张,只需按标准治疗,并且定期复查。
听到这个结果,杨先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杨先生说:“单位只给个3天假,还担心会出问题,现在检查结果出来,听医生教授这么一说,心里的石头就放下了。另外,这个检查真的很轻松,没有任何不适感,不像以前的那些检查那么难受。”
湘雅常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张桂英教授介绍,消化道疾病往往需要经过详细检查才能诊断,而小肠疾病一直是医生的难题。
由于小肠是消化道最长的一部分,足有5~7米,且小肠走向迂回重叠,常规胃镜和结肠镜通常难以到达,成了消化道的“盲区”。
胶囊内镜的原理是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胃肠蠕动使之在胃肠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
医生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从而对其病情做出诊断。
胶囊内镜填补了小肠盲区检查的空白,是一种无痛、无创、无导线、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的全消化道检查新方法。
胶囊内镜检查技术是当今对消化道某些疾病最先进的检查方法之一。
不仅扩展了消化道检查的视野,还克服了传统插入式内镜耐受性差、不适用于年老体弱患者等缺陷。
据了解,胶囊内镜看起来与普通药物胶囊差不多,长约2厘米,直径不足1厘米,一端透明。
使用胶囊内镜跟吃药一样,直接服下即可。
“隐藏”在胶囊里的内镜,以每秒2张的速度拍照,在消化道的蠕动下经过整个消化道,其间不断拍照,数万张图像实时传送至患者口袋里的记录仪。
10~15小时后,胶囊电池用尽,检查也完成了,胶囊随粪便排出体外,整个过程并没有什么痛苦。
湖南医聊每日分享权威、有趣、实用、及时的健康科普资讯,让我们一起收获健康,收获幸福。
点击“了解更多”,关注【湖南医聊】,学春季养生!
閱讀更多 湖南醫聊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