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丹田站练法(一)

丹田内气 动功法

(1)聚气法。这种功法主要是借助天地间的浑元气帮助丹田内气集聚。练功者取站姿,全身放松,观想自己在浑 浑沌沌的宇宙真气之中,并默念口诀“我在气中,气在我中,天人合一,气为我用。 ”然后用手掌在下丹田处划圈, 男左女右 (见图 5、图 6) ,由小到大,大至把全身都划在内,再从大划至小。划圈时意想宇宙的真气、光能都被调集 过来,向划圈的中心点小腹处聚集,进入下丹田。划圈时,意念用手把周围的气场搅动,好像把一盆水搅动一般, 形成一个气场的旋涡,使真气集聚到下丹田。这种功法关键是意念,意念用到了,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丹田拍打功。此功是强壮内气的有效功法。练功时取站姿,两脚分开同肩宽,两膝微屈,两手握空心拳。首 先嘴中发出“唔”声,然后甩开膀子,一前一后照着丹田和命门打,同时鼻中发出“哼”声,并且双膝微微一屈。 注意,此功应循序渐进、由轻到重、有节奏地打。声音一定要配合好击打,因为发出“哼”声是气贯丹田,丹田无 气必会伤身。一般打八八六十四下即可,也可以根据身体情况多打或少打。此功练一段时间会有上火现象,应配合 多练静功或者马步站桩功,内火自然消失。

丹田贯气法

班侯太极拳基础内功丹田贯气法,是流传于河北永年广府镇从未公开的内功练法之一。为弘扬中华武术,笔者将这 一练法公诸于世,以供爱好者研究。练习太极丹田贯气法,能将身体展开和疏通周身所有气之通道,打通气塞的地 方,使气血畅通无阴,节节贯通,调动体内和皮下之气强烈运动,吸收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是一种强化炼功 方法之一,可使气血将周身全部灌通,增强功力。此功法简而易学,以下是全部练法。

1. 面向正南,两足平行分开,与肩同宽,眼向前平视,意含顶劲,含胸拔背,两手指尖向前,掌心向下,精神内 固,气沉丹田,一任自然。

2. 两手掌于两膀旁外旋变掌心向上,向左右平行分开,上举至头顶,两手掌心相对,与肩同宽,两臂伸直。在两 手掌平行上举时,开始深吸气,将气吸足于中丹田胸中,小腹内收,闭气,两手掌心向下,外翻变掌心向上,指尖 相对,脚跟掀起,脚尖点地,两膝挺直,随身体和两手掌向上顶,两臂伸直。

3. 然后两脚跟落地, 两手掌变掌心向下, 经面前胸前, 随时身体前屈下俯向下按至地面, 两手掌心着地, 指尖相对, 两膝挺直不可弯曲。

在两手掌向下落经面前时,将内气沉入丹田,小腹外凸,开始呼气,两掌着地呼完,然后两手掌随腰胯挺起,回 复预备式。反复练习多次。每日早起在术阳初生时面对太阳练习和每月阴历十五前2天和后二天月满时面对月亮练 习最好。常练此功,可强壮内脏,增强内力,消除体内疾病。

一 换气

每日子时和寅时到柏树多,环境幽静,空气清新的地方练功。先活动头、四肢、膝、踝等关节数分钟之后,面向南 方,直身站立,口眼微闭,下颏微收,两足横开与肩同宽,双脚平直,脚尖稍内扣,脚掌心含空,双手自然下垂于 两大腿外侧 (如图 1.1)

按上法将姿势摆好之后,从头面,颈项、肩关节、胸背、腰腹、髋关节、会阴、大腿、膝关节、小腿、踝关节及双 脚掌由上至下地逐次放松三遍。待全身充分放松后,即以口分别尽力呼出三口体内浊气,然后按顺呼吸法呼吸,口 呼鼻吸。吸时舌尖轻砥上腭,小腹部稍凸起,意念气从头顶百会穴垂直下降至腹部丹田处,同时两手由大腿两侧向 前缓慢地作弧形上提到额部两侧上方 (如图 1.2) ,上提时双手掌指伸直,指尖相对,掌心向后,拇指斜朝上;随后便 张口轻轻地呼气,呼气时舌尖放平,小腹内收,同时双手在额部两侧内旋翻转双掌下按,掌心向下,掌指相对,经 胸腹前向下按压至双脚尖的地面上,上身亦同时向前俯,两腿绷直,不可弯曲 (如图 l.3) 。前俯时呼气,意念内气从 丹田分作两股向下导引,经双大腿前内侧贯注入双足心的涌泉穴;然后慢慢直腰抬身,两手又外旋转掌缓慢地向上 作弧形上提,同时吸气,意念内气从脚后外侧上升经外跨返回至丹田。

就这样起身时以鼻吸气,俯身时以口呼气,如此反复练习 30分钟左右。

正常效应:在练功后一星期至一个月之内,双手心及双脚足心会出现发热、发麻、发凉、发胀感,腹部发热并有“雷 鸣” (即肠鸣音 ) 。此外,身体还可出现大、小、轻、重、光亮、痒、跳等感觉。以上这些感触现象如在练功后出现其 中之一,我们便称之为“得气感” 。

丹田贯气法

第一步:两腿微曲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微成内八字,十趾抓地;舌尖轻抵上颚,悬顶,竖项,微收颔,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提肛松采、松小腹,两手自然下垂于两腿侧,全身放松,意守丹田,虚心涵空。两眼平视远 方或垂下眼帘视鼻端。

第二步:接上势,两手紧握成拳,分别移向后背,以 背食指根部(即拳尖)抵住各一侧的肾俞穴 (本穴在第十 四脊椎,即腰二椎下凹窝,左右向外各量一寸五分,按之有痛胀感,即为此穴位) ,要用力,以穴位感到有力或痛胀 为宜。然后 晃动腰腹部 ,先左扭——前仰——右扭——后俯,顺时针成 1圈,幅度要尽量大,共 晃动 80-100圈 ,接

着逆时针晃动 80-100圈。当然,如感晃动太吃力,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注意:晃动时,一定要晃动腰腹部,以小腹丹田部位带动腰部晃动,头部要保持端正,保持内功身法要求,千 万不要以头部去带动腰腹晃动。否则不仅感到吃力,更会导致内气上浮,头晕、脑胀。

晃动后稍停,意守丹田,可以两拳尖 在两肾俞穴揉动 30~40下,要用力,以穴位有酸胀热感为宜。

第三步:接上势,两拳变掌,从肾俞穴分别经两胁前移,紧贴小腹。拇指紧按小腹上缘,余四指向下,紧按小 腹下缘,两手 虎口相对,中间突出丹田部位,然后上下拦动小腹 30~40次,此时意守丹田,气沉小腹, 切不可上浮。 本法可以练丹田内功的前后行之。一般习练 10~60天就能获得丹田有气感,注意练功期间要节制生生活。本法 又称:“ 晃气海,抖丹田 ” ,还能医治腰腿乏力、心率不齐等病症。

站:炽阳贯阴

想象头顶上方有炽热光明的太阳,其热流自头顶百会穴进入喉、肩、胸、腹、手、腿、足流入地下。凡热流经 过处,都应尽可能想象出热力光亮流动的感觉。意念从顶门百会穴到会阴,再从会阴到百会穴,一下一上反复练习。 吸气时意想天上日、月、星辰从头顶正中处垂直下行,经过膻中、鸠尾至丹田,并慢慢地充满于整个腹部;同 时轻缓地提起睾丸,并收缩肛门。呼气时松肛、松睾丸,并意想体内浊气从心窝处上升再从鼻呼出体外 。

五心纳气法

采用熊桩姿势练功。练功前,先意守丹田 3~5分钟后,即采用顺呼吸法进行缓慢、柔和、自然的呼吸,先呼后吸 , 吸长呼短。吸气时想象天地精华之气随着吸气动作从顶心、手心 (双侧 ) 和足心 (双侧 ) 源源不断地收聚入丹田,同时, 放松睾丸和肛门:同?

时 , 柔和地收提睾丸和收缩肛门, 并意想体内浊气向头顶百会穴、 双手劳官穴及双足涌泉穴排泄出来。 如此一呼一吸, 反复练习 30—— 60分钟后即可收功

收功时 , 方法与 " 蓄精培元 " 的收功方法相同。

练功要领:意守“五心” ,吸精聚气,吸气时放松睾丸和肛门,呼气时收提睾丸和收缩肛门。吸天上日月星之精华和 大地山水树之灵气;呼体内污浊之病气。

正常效应:头顶心百会穴、双手心劳宫穴、双足心涌泉穴出现热、麻、跳动感,矢气增多,皮肤有蚁爬感,全身轻 安自在,酥绵快乐,如沐温泉之浴,有时出现全身如一片白支冉冉向上升飘。同时,外肾亦因精气充沛而产生勃举 现象。

培元功五心纳气法

采用熊桩姿势练功。练功前,先意守丹田 3-5分钟后,即采用顺呼吸法进行缓慢、柔和、自然的呼吸,先呼后 吸,呼长短吸。吸气时想像天地精华之气随着气功动作从顶心,手心(双则)和足心(双则)源源不断地收聚入丹 田,同进放松睾丸和肛门,并意想体内浊气向头顶向头顶百会穴、双手劳宫穴及双足涌泉穴排泄出。如此一呼一吸, 反复练习 30-60分钟可收。 收功时,方法和“蓄精培元”的功法相同。 练功要领:“意守”五心,听精聚气。吸气 时放松睾丸和肛门,呼气时收提睾丸和肛门。吸天上日月星之精华和大地山水这灵气;呼体内污浊之病气。

正常效应:头顶百会穴、双手劳宫穴、双足涌泉穴出现热、麻,跳动感,矢气增多皮肤有蚁爬感,全身轻松自 在,酥绵快乐,如沐温泉之浴,有时出全身如一片白云冉冉向上升飘。同时,外肾亦因精气充沛而产生勃举现象。

武当元始派丹田功修炼法

本派丹田功之法称“点火炼丹炉” (武火急烹与文火温养 ), 采用的功架叫“立鼎封炉桩” (丹炉桩与金鼎桩 ) 。此仅 将“丹炉桩”与“武火急烹”介绍如下 :

丹炉桩

因其形似炼丹炉 , 故名。两腿两脚并齐站立 , 双膝弯曲下蹲 , 膝不超出脚尖。两手成掌 , 相叠贴盖于小腹丹田处。要 求舌抵上腭 , 精神贯注 , 气沉丹田。

武火急烹

本法具有神速功效 , 能在较短时间内激发丹田神火 (真元 ), 打通全身滞碍之处 , 丹田有热气鼓荡之感。

1、按上述姿势站好 , 双目垂帘 , 留一点光亮 , 眼观鼻尖 , 由鼻尖观心窝 , 由心窝观脐下小腹丹田内 , 想有一黄色“呀” 字 , 燃烧以热。

2、 松静观想 , 待呼吸平和 , 用鼻轻吸清气一息 , 深吸至满 , 同时 , 小腹上提内收 ; 气足后 , 猛从喉部咽下一口气 , 犹如咽物 般将气送往小腹丹田内 , 紧紧压住 , 提闭谷道 , 保持不呼不吸。如有漏隙 , 则仍用鼻息收之。一气下来 , 必令全身发热 , 闭气 当尽全力 , 但不可故意用力强憋。

3、 实在闭不住时 , 仍不能一气吐出 , 吐快了 , 心气顿散 , 上气发虚 ; 更不能松弛 , 一松弛 , 督脉气能突然失昏 , 必使头晕 目眩 , 眼现金花 , 身体大虚。正确之法应该紧握两拳 , 然后渐渐发声吐气 , 发“呀”音 , 这种音能使头部气下潜小腹作功点 ,

使气益中。每次闭息吐声后 , 须略微休息 , 使心脏独跳渐缓 , 呼吸平和 , 再行下一次闭息。

4、如上法闭上三至七遍 , 全身经脉大通 , 小腹内“呀”字黄色火焰引动腹内暖气洋洋 , 开始自主运动。此际宜放松 , 姿势不变 , 呼吸细匀而长 , 仍不时行轻微的咽气闭息 , 以打通尚有瘀滞之细微脉结。

练习此法 , 在各个阶段 , 会有不同的反应。①小腹内有跳动感。②有热胀感 , 愈胀愈充实。③热气滚动感。④热气鼓 荡感。⑤强烈鼓荡感——开合 , 渐渐大起大伏 , 强于肺呼吸 , 肺呼吸渐渐停止 , 胎息产生 , 全身渐发热发胀。至此 , 宜行“日 月精华” 之法。 练功期间必须禁止性生活 , 否则丹田气无法升华 , 通关透窍无能为力。 同时还要做固精止漏之功 , 以防夜 失走丹。

此功为入门下手之法 , 病弱者和心脏功能不全者禁炼。

超级快速聚气法

快速聚气法是隐于庙门秘传数百年之久的一种极为独特的聚气练功方法。 其核心机理是采用独特的聚气导引姿势 快速强行打通周天,与世俗相传的积气丹田通周天有本质不同,其特点如下:

1。练习本功,因无须站桩,无须静坐,无须意守,故安全可不出偏。

2。时间短,只须 60日,每日早晚各 30分钟即可。

3。 “敛气入骨”是每一个练者梦寐以求的境界。中国自古以来武术中就讲究易筋、易骨、易髓三个境界,本功 其实就属“易髓”功法的一种独特的速成练法,练功中自身所产生的内气经过独特的导引姿势配合独特的呼吸从而 达到“真气深入骨髓,功成永不退功”的神奇效果。

4。功法极为特别,练功时气感极其强烈,犹如气筒给自身注气一般全身强烈澎涨。功成后,全身溢满真气,从 而开发身体的巨大潜能,随意举手投足即可毁物伤人。

5。随着周天的贯通,身体出现质的变化,可时刻保持巅峰状态,具有养生技击的双重神奇功效。

超级快速集气法又称乾坤浑元拉气法:两脚并拢直立,身体放松,采用逆式呼吸法(鼻吸鼻呼)调息九次,呼 吸深长。左脚向左边开立与肩同宽。两手十指交于小腹前,掌心向上,提肛,一边吸气一边上台至上颚,同时尾椎 内卷,脊椎从下往上向后逐节弯曲至最上节颈椎,整个身体呈后仰。气吸满,整个身体用力紧一下。

松肛,用比较快的速度呼气,同时两交的手掌翻转向下,俯身弯腰两掌直按到地,两膝盖不可弯曲,弯腰两掌 按地必须先弯曲颈椎然后再弯曲胸椎、腰椎此时气已呼尽,两手掌翻转向上,吸气提肛 ,身体逐节向后翻卷,呈后 仰态。如此反复至力尽为止,一上一下为一次。每分钟 30次,一次如不能达到 30分钟就分数次完成。采用口吸鼻 呼的逆式呼吸法,口留一隙吸气。

二式:在脚下垫一 20~30公分的垫子,两手各提 5~10公斤的重物其余练功法同上,如法练功 30分钟。收功:吸气两手上提过头顶同时提肛,然后两手下按至小腹闭气大约 3~5s呼气放松手放到体则,如此反复 3次。

丹田内转功

最好取站式,像太极拳的起式一样,双脚平行或略呈八字形,同肩宽,全身松开,双肘微曲也微外撑,使裆口有饱 满之感,注意力集中于下丹田处。双臂弯曲,双腕松开弯曲,双手下垂手心斜对丹田部位,手勿贴腹,双手间离开 约一横掌距离。起动是双手逆时针走圆在小腹前划圈,直径不可过大,上不过膻中下不达耻骨,双手向上走时提腕, 向下走时舒掌下按。丹田部与双手同步,同向起步走圈,只是位置老和双手相反,手在上则丹田转到下,手在下则 丹田转到上,左右也是。开始转是一下子作不好的。要坚持练,转不了多久,就会自如的。 到转动很自如灵动,手 就可不必带动,就垂放在身体两侧即可,用意引导丹田转动,意念要和丹田转动的速度协调好,不要脱节。 专练丹 田内转功,应该 逆时针、顺时针都练,同时也应练其它方向的转动,平转、竖转、斜转、∞字形转都要进行 。练丹 田的 内转达到球体的转动效果,而不是转各种平面 。再练熟了就可以左右前后逢源地转动,由逆时针转起,逐渐改 变角度 (要小) , 转移到直角时即为前后转, 再继续变角度, 到 180度时即变成顺时针转了。 如果再继续改变角度转, 从另外的 180度处又回到开始时的逆时针转了,这是立起来走左右上下。如果平转,走左右前后也一样,但需要的 时间就多了,练者可自己选择。我个人体会 立圆顺逆时针转是基础也是根本。 也许参练者会出现什么想不到的效益, 请交流。转动的量也要自己掌握,要循序渐进,无过与不及。

《武魂》 2001.11期发了一篇《丹田内转的生理效益》的文章后,收到编辑部转来的读者来信,说“丹田怎样内 转还是不大明白„„” 这还真不好写,我们学习和传授都是当面一比划,大家模仿着作就完了。问题是否卡在内转 上,作到有内转的感觉是经过一段练习后才会逐渐有的。

说白了就是转肚子,少不了腹部肌肉互相配合使肚皮先动起来,同时用意念配合转动,随着走,练到一定时间就会 配合自如不分家,再过渡到外面动度小甚至不动里面转动明显的“以假换直”的过程。内转是练功人的真实感觉, 目下尚无法测试,在技击的化发之间起转换作用,在调节身体健康方面有效益,所以意念集中是个重要环节。所谓 “丹田”就是在小肚子部位的里面,有中心,以指头点压腹部对顶时最得劲的那个点就是,比肚脐低些,是人体上 下、左右、前后的中心,人的身材比例不尽相同,所以对丹田上下位置感觉也不一样。具体到几分几厘很难说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