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中国为什么叫中国?

王道正道


“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中国二字有着深厚的历史源渊。

在我国古代把“中”的含意定为,中心、中原、中央之域、中央之邦;“国”是区域,邦土等,因此合起来就是“中国”。在当时的华夷观念下,中国二字是获得合法统一的标志。


(一),“中国”一词最早出自周代,《诗经》中《大雅,民劳》称:“惠此中国”。战国《庄子田子方》载:“中国之君,明乎礼义而陋干知人心”。那时的中国二字就是代表首都、中原地区、朝代统治地区、内地、汉民族集聚地所建立的国家叫“中国”。

(二),帝王之术注重“中”字,早在4600年前,中国上古先王尧、舜便创造了“中华心法”即:“人心惟危,道心惟徽,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要求继位者以“中”为”核心。现在“允执厥中”四字就掛在故宫中和殿的龙椅上,可见中字在帝王心的地位。中谓四方之中。

(三)然而,在元代以前,“中国”二字并不是一个王朝的国号。也不是指朝代统治的地域,而是指汉民族文化先進,文明程度比较高的中原地区,有“中央之国”的意思。

(四)古中国到底在哪里,据据考古的历史记载,古中国在黄河流域,今天的山西晋南一帶,这里是尧、舜、禹建都的地方一一“山西运城。”

(五),再如《诗经》提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这里也是指中国是周朝统治的核心区域。

(六),严格的讲,古代”中国”是一个形容词,而不是专用词。不等于今天的“中国”范畴。直到辛亥革命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解放后便把中国作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伟大的中国!!!,


贾全贵


中国,先说中。

“中”,是北到黄河中下游郑州,南到长江中下游武汉,之间的“口”框来的地方,上下像飘带的笔画是长江、黄河,并不是莫些砖家说的是战旗。“口”是丁,是表示人丁、地盘的范围。“中”就是中原,人丁地盘扩大到了两河流域。

“國”,把“或”的地盘、范围、版图扩大就是国,那么“或”是哪里呢?,“或”是河套平原延河以南、渭水以北、汾水以西的“口”范围。这个“戈”字是三条河,并不是砖家说的兵器。古人类依河而居,氏族部落壮大后自然依河为界,“ge”河画界。

“或”的四面是北边的鬼方、危方、南边的犬方、东边的戎方土方、西边的羌方,征服了“或”四周的方国后,地盘“口”就从“或”扩大到“國”,“國”就包括鄂尔多斯高原、吕梁平原、秦岭、青海湖一个大“口”。

“中”和“國”连起来就是很大一个地方,东到山东半岛,西到宁夏青海湖,北到阴山山脉“不教胡马度阴山”,南到四川盆地巴蜀一带长江以北。这就是周朝时的版图,最早“中國”的范围意思,何尊上“宅兹中国”就是记载这一版图成绩。





八字风水研究会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何尊铭文,发现于宝鸡,目前是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里面的金文中国两个字也是中国邮政的标志来源。

何尊铭文记载了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洛邑,并打算在此统治国家的事。

中国两个字首次出现,在当时特指成周洛邑为中心的国家之中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何尊铭文注解


何尊铭文拓片

何尊铭文国家纪念邮票

何尊铭文考古论文


拿史实讲证据


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

三:指中原地区;

四:指国内和内地;

五:指古代华夏族,汉族居住的地区或建立的国家。


可以说我国自古就以泱泱大国自居,称周边的少数民族为南蛮、北狄、东夷和西戎。

当然现在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不会这么说了,但在古代建立在中原地区的王朝才称为中国,体现民族和皇权的优越感,有万国来朝,四海臣服之意。

所以无论是上面的哪种意义都是为了体现我们的大国和强国魅力。但是在古代与其他外国建交或外国对我国的称呼不会用中国这个词,还是会称呼汉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等等,至于什么时候以中国两个字作为国家名字简称的要从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开始,从那时起中国才具有受到外界认可的国家意义的正式名称,也是从那时起逐渐重回世界强国之列。到今天“中国”代表的是我们中华大地上生活的五十六个民族所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

以上就是中国为什么叫中国和中国所代表的意义,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果觉得满意请点赞支持,喜欢历史可以关注我了解更多历史史实和故事。


爱我中华2020


这个中,也是我们的河洛、太极、儒家文化,下面说说个人的理解,供参考。




从上面的洛书可以看到,5为中,与它相交的直线,不管怎样横拉斜扯,得出的数字均为10,10是河图数(先天数),也就是万物浑然一体,道家的无极,就省略不说了,只要知道10是一个圆满数,包含了一切。

拿人与社会来做表达就是,人要有天使的一面,当然也要有魔鬼的一面,文武兼修,德艺兼备……等等,才是圆满,这也是“仁”的概念,“仁”就是阴阳同体,也就是太极,一阴一阳之谓道,所以说仁者无敌,这是“体”。

体用体用,有体就有“用”,在“用”的方面,要以中庸之道为旨,5即为中点,用文字表达即是以不变应万变,有进有退,以求阴阳两端合二为一,成为一个圆满的太极数。所以古人自称“吾”,即有守中之意。





顺便说说太极中庸吧,太极,有三个特点,阴阳对立、互化、统一,世界所有事物都包含阴阳两个对立面,但对立了,要互化、互补,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向着阳,阳向着阴,才能互化,才能相互吸取、融洽,最终成为一个圆融和合的太极,才能生生不息,这是太极图的智慧含义,也是儒家的中庸之道。

如果阴阳对立,不是走向互化,那就成了矛盾了,从而走向矛盾互斗,互斗的结果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从而分了,这与太极是背道而驰的,因为矛盾看的不是圆满这一个参照物,它看的参照物飘忽不定,显然,黑格尔是没看懂中国文化,给鼓捣出一个矛盾出来。

其实还有很多内涵,比如太极文化的包容、同化,包中,不是折中等等,就不一一细说了,如觉得对你有帮助,请点点赞或者下面留言互动,感谢阅读!


绍煌文苑


中国一词最早见之西周初期一件青铜器,名“何尊”也,有“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民”,意思要在此建立天下的中心,开始统治人民。这个地方就在洛阳,《史记·周本纪》的解释,就是“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这个观念影响深远,几千年不变,乃致于清,以为华夏处天下之中,即全球中心,它处即蛮荒之民。根深蒂固我为中国,到中华民国,简称中国,1949开国我们的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正然中国也,不过意思与历史上的中国概念已经颠倒过来,相沿成习,我们就叫中国了。外国今天通称的中国,是瓷器,即英语china,他们是从瓷器开始认知中国的,与我们的意思完全两样。

地理上的中国,四面较为闭塞,北面高山荒漠,西、南有高原雄峙,东南则面向大海,于是家有长江和黄河二龙,长期以农业文明为主,而河流的治理必须有集中的权力,加之文字和语言的统一 产生了巨大的民族向心力,少数民族兄弟则为文化的有益补充。由此产生的文明,是统一为核心,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正是这一核心思想的体现。 我们的文化又是包容的,开放的,因是五千年文明唯一在全球以一而贯。

农业文明是自给自足,因为我们有此巨大的体量,足以令世上任何对手胆寒。

和的文化思想,于盛唐万邦来朝,泱泱气象,我们的文明又是不断进步的。

到清末,农业文明干不过西方工业文明,我们彻底地败了一次,即彻底打破了中国的固步自封,新中国图强,进行改革开放,乃能成就今天的中国。


魂舞大漠


中国为什么叫中国呢?我们需要追根溯源,看看古中国是如何形成,发展和演变而来的:中国的“国”,古意是“城”。城是有围墙四四方方的边。中间呢,有一个王。(把“国”字拆开看,正是如此)。而古代城外,有领土和人民。中国人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是华夏后裔。


我们先说炎黄子孙:最早有传说的中国先人呢,正是炎帝和黄帝。那时还是上古时期,氏族部落联盟,还没有形成国家。炎帝为首的部落和黄帝为首的部落由西向东,从陕西渭水流域和陕西北部,沿黄河到了黄河中下游流域。两大氏族部落经过很多年,三次大战,最终相并相合。共同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定居下来,创造出古老的文化和文明。(因为黄河中下游土质好,雨水充沛,适合畜牧业发展。原始部落逐水草而生。所以都落脚此处)。我们的最早的祖先正是发源于此,所以我们自称炎黄子孙。


我们再说华夏后裔:在黄河中下游流域的各个古老氏族随着相互战争,相互兼并,和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语言,习俗方面的交融。逐渐发展出来了氏族,部落,联盟,一直到国家。夏朝可能是我们祖先第一个国家。当时的古中国人口少,领土小,夏只有河南的西部和山西的南部这么一点。到了周朝,逐渐扩展到了河南,山西,陕西,山东,河北等黄河中下游流域的各个省。到东周(春秋)时期,黄河两边的古人自称诸夏,或“华夏”。古时,华和夏是同音,说的就是我们都是夏的后裔。

而当时我们的祖先生活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在疆土的中间地带,四方又全是蛮夷之地,(北方是北狄人,东方是东夷人,西方是西羌人,南方是南蛮,南越和九黎人)自己居中,所以叫“中国”!

当年青山


中国一词,最初指京师,就是西周王朝的首都宗周。随着京师京畿的扩大,京师王畿之地称中国。随着华夏民族的分封东迁,扩大到整个北方,所以北方称中国,再后来就是全国称中国。

最初的中国——京师:汉代研究《诗经》的学者毛苌,特意为“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作注“中国,京师也”。汉末学者刘熙“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而西周的京师是宗周,即丰镐。《说文》夏,中国之人也。朱骏声“就全地而言,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所以现代史学大家范文澜在其《中国通史简编》之指出,《诗经·大雅·民劳》篇称宗周和遵守周礼的诸侯国为中国。

个别人认为天下之中就是中国,这是望文生义。岂不知中国不是地理概念,而是政治概念。

最初的中国指西周首都宗周,随着周人大肆分封,大批姬姓宗室被分封到全国,所以中国就成了周朝天下的名称。因为周人自称华,也自称夏,所以把分封的诸侯国称为诸华或诸夏(为什么不称诸殷或诸商呢?因为殷商不是华夏)。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中国西部地区称为夏,夏有雅正大等义。宗周诗篇称雅诗,秦风诗篇称夏声,夏声就是雅诗。东方齐鲁卫等大国诸侯本是从西方(陕西)迁来,所以称东夏,东西合称诸夏”。“周人尚赤,赤即华。凡尊守周礼尚赤的人和族,就是华人华族”!所以,最初的中国就是华夏,也就是西周所在的关中。

很多人认为《何尊》铭文中的中国是最早的中国,但《何尊》是周成王五年的青铜器,他不可能早于西周京师丰镐。所以,最早的中国指西周京的丰镐,不可能指雒邑!


至乐无如读书


中国为什么叫中国呢?这个问题提的好,身为中国人应该知道这个问题。

首先说说“中”这个字,中国带中字的称谓有多少?中国,中原,中医,中庸,中秋,中华等等。自古以来,无论王朝'更迭,政权改变,对外都叫中国。

有一种说法,中国用中字命名,是因为古代地理知识有限,再加上“天圆地方”的说法,国人和统治者认为我国地处世界中央而叫之中国。

其实不然,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中讲过,中国的名称来自“中庸”思想。中庸思想是什么,不上不下,不高不低,做人也好,处事也罢,不要坏到极致,也不要做烂好人,好坏有度就最好。所以,统治者以中庸思想治国。中医也用中庸思想治病,阴阳不可偏胜太过,平衡就好。直至现在,河南人方言回答你行的时候,还会说“中”。

这是华夏一族的智慧。


乙亥山头火


民国时期,“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新中国成立后,定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统一简称“中国”。

”中国“的简称与“中华”两字关系十分密切。

中者,即是指中原河洛地区(河,黄河;洛,洛水、洛阳)。是我国的文明发源之地带。

华者,初源于华胥氏 (位于华山之西,今西安市 蓝田华胥镇),是炎黄的祖辈,也作华夏。我们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最早,马克思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走向,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预见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出现,并将未来的中国命名为“中华共和国”。

毛泽东深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他在一次会议中提到:“中华民国是名不副实的,现在,我们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

新政协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正式将新中国国名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伴随新中国成立的步伐,一个伟大而光辉的名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诞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