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唐代诗人多如牛毛,但这个人仅用一首诗,就冠绝了整个唐代诗坛

去年过年,看了一档有关诗词的综艺节目。这个节目的其中一个环节是攻擂和守擂,但在获得攻擂和守擂之前,要通过一个叫飞花令的关口。而飞花令这一关要做的就是,根据给出的特定字,在规定时间内,说出含有这个字的诗句,重复了不算。


在我的印象中,其中有好几期,都有以月为主字,让选手说出带月的相关诗句。

在观看的过程中,我留意到,很多选手都会说出“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两句。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诗人围绕一轮明月,反复着笔,几乎每两句诗都带月字。按双句算,全诗十八句,有十二句是带月的。如果一个选手能把这首诗整个背诵下来,然后依次往下说,赢得攻擂资格,应当不在话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唐代诗人多如牛毛,但这个人仅用一首诗,就冠绝了整个唐代诗坛

在全唐诗中,张若虚的诗歌仅存两首,但就凭借这两首诗,让后人记住了他的名字,而那些写了千百首也不甚出名的人,要骂娘了。

凭什么老子写了千百首,却不及你写的两首?这就好比写作的人给杂志投稿,张若虚写两篇,全被采用,而有的人写了几十篇、几百篇,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篇被采用,其他都被毙掉。这就说明,质量很重要。人家写得好,当然采用的就多,这就是差距。

读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张若虚围绕江与月这两个主题,不断变换深化,我感觉就像和面一样。

他用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树这纷繁的形与景,和着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楼、月华、月明复杂的光与色,通过与春、夜、花、人的巧妙结合,构成了一幅色美情浓斑斓迷离的春江夜月图。

张若虚写这首诗,没有局限于一轮江月,而是把一种复杂的人类情感贯穿始终。无论是初月的明媚、高月的皎洁还是斜月与落月的迷离缠绵,抑或楼头月的徘徊、镜中月的清影、帘内月的倾注、砧上月的流照,无一不打上情感的烙印。

把一轮明月写到如此清雅且夺人心魄的地步,就不仅仅是传世之作、而应该是旷世之作了。

所以,现代诗人闻一多先生把这首诗誉为“孤诗压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个赞誉足以见得,这首诗在诗坛写月的诗中地位很高。它如果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

唐代诗人多如牛毛,但这个人仅用一首诗,就冠绝了整个唐代诗坛

唐代至今一千多年,这千把年来,无数读者为之倾倒,把这首诗奉为经典中的经典。

诗歌讲究的是意境美,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这首诗的意境就是一轮简单的月亮。

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不停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

江月有恨,流水无情,张若虚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了后面写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唐代诗人多如牛毛,但这个人仅用一首诗,就冠绝了整个唐代诗坛

一个已婚女子在楼上看着悬在天上的圆月,那圆月似乎也知道楼内的女子思念远在外面的人,徘徊着不肯离去,好似满怀依恋。

那天上月要和楼内女子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女子看到月光,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

这里“卷”和“拂”简直写活了,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相思女子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

唐代诗人多如牛毛,但这个人仅用一首诗,就冠绝了整个唐代诗坛

这就是此诗绝美的精妙之处,也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诗。

张若虚凭借精妙的思绪,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相思女子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唐代诗人多如牛毛,但这个人仅用一首诗,就冠绝了整个唐代诗坛

这首诗以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我们可以看到,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相思女子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诗词的发展历程上,自浪漫诗歌源头《诗经》始,至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几百年的跨度里,没人把一轮江月写得如此凄美多情,也没有人把这样一轮明月写的如此绝妙。

把盛世的大唐王朝引进诗歌朝代的,也恰恰是张若虚以及他的这首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