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曹操的墓开启了吗?

狂闪的萤火虫


一、墓葬形制:国家文物局认定的曹操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墓,墓葬全长近60米,占地面积740平方米左右,由墓道、墓门、封门墙、甬道、前后主室和四个侧室组成,结构复杂,规模宏大,墓中发现三个棺椁残痕,其中后室一个, 为石棺床,后室南北侧室中各有一个,均为木棺。墓葬中有三具人骨,除了墓主外,还有两个陪葬女人。

二、出土文物:该墓虽曾多次被盗掘,但仍存一些随葬品,共出土器物200多件,包括铜带钩、铁甲、铁剑、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石龟、石壁、石枕、刻名石牌等等。其中极为珍贵的一共有8件,分别刻有“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用格虎短矛”等铭文。在追缴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的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依据。

三、认定依据:

1、墓葬形制、规模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时期的王侯级墓葬类似,与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称。该墓未发现封土,与文献记载的曹操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合。

2、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遗物具有汉魏特征,与年代相符。曹操主张薄葬,也在这座墓葬中得到了印证,墓葬虽规模不小,但装饰简单,兵器、石枕等有文字可证皆为曹操平时“常所用”之器,一些玉器等应是曹操日常佩带之物。
3、墓葬位置与文献记载一致。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等文献记载,曹操灵柩于建安二十五年二月运回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葬在了高陵,高陵在“西门豹祠西原上”。当时的西门豹祠在今天的漳河大桥南行一公里处,地属安阳市安丰乡丰乐镇。1998年,西高穴村西出土的后赵(345年)大仆卿驸马都尉鲁潜的墓志,墓志明确记载了魏武帝陵的具体位置,与高陵完全相符。
4、最为确切的证据就是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证明墓主就是魏武王曹操。据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先封为“魏公”,后进爵为“魏王”,死后谥号为“武王”, 此次出土石牌、石枕刻铭称“魏武王”,正是曹操下葬时的称谓。
5、墓主人为男性,经过科学检测,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

三、专家疑问

很多人认为说该墓是曹操墓有疑点,比如魏武王称号。历史上除了曹操外,十六国时期冉闵,姚襄等也都有“魏武王”的称号。曹操葬礼由曹丕主持,时曹丕继为魏王,应不会直称父亲为“魏武王”,而只称作“武王”;就算要使用全名,也应该用“汉魏武王”而不是“魏武王”;学者以此判断发现之陵墓“不为”曹操墓。

考古学家、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徐苹芳认为,西高穴大墓绝不可能是曹操墓,因为西高穴2号墓的形制与曹休墓是一个级别的,也就是侯这一级的,而不是王或帝王级的。

魏晋南北朝文学专家袁济喜认为,有关方面公布的“曹操墓在安阳”证据并非第一手材料,都不是很有力的证明。在还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公布相关消息,有悖学术研究的严肃精神。不能否认西高穴墓墓主认定的其他可能 。

四、答疑:

1、石牌因地层关系无法造假。石牌为真,最重要的一个证据就是考古地层关系,这种地层关系是没有办法造假的。石牌上的皮壳、土垢、水垢无法造假到这种程度。

从文字方面,石牌上的文字的结构、书体、用法以及文字内容都经得起时代风格、典章制度、组合关系检验。
2、魏武王称号为真。有观点指出,这种称呼将阴名和阳名混为一体,没有任何文献中提及。但其实文献中是有记载的,例如《魏氏春秋》中:“魏武王姿貌短小,神明英彻”;《宋书·卷二十三·五行三》:“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秃鹙鸟集邺宫文昌殿后池。明年,魏武王薨”。

曹操生前是魏王,他死后谥号武王,后来他的儿子曹丕当上皇帝,于是曹操就被追称为“魏武帝”。但曹操下葬的时候,曹丕还没有称帝,因此他只能被称为“魏武王”。

五、为何难以认定

东汉末年盗墓成风,曹操深知这是由厚葬造成的,因此曹操主张丧葬从简,根据他的遗令,他的墓葬没有封土建陵,没有大量的随葬金玉器物,也没有建设高大坚固的祭殿。数百年后,随着沧桑变化,墓葬简单的曹操墓就湮没在历史的陈迹之中了,唐太宗李世民还曾为曹操墓作祭文,但到了宋代,就无人知道曹操墓所在了。

此外,许多人不相信奸诈的曹操会如此简单地打发自己,因此认为这是曹操使用的疑兵之计,认为他设置了72座疑冢,不少人对此信以为真,使得曹操墓的认定更是扑朔迷离。

这是关于曹操墓是否开启的一点回答,您不一定满意,因为很多专家仍旧在质疑探讨,我们还真没法下定论,“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愿今后能出土更多的文物来继续解开这个谜团吧!


历史磨坊


一是墓葬年代吻合。出土的陶器、画像石,墓室结构与已发掘的东汉大墓相同,是东汉晚期的大墓。

二是墓葬规模与曹操身份相符。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墓室深达15米,为王侯级别的,并且与曹植诗中描写吻合。

三是墓葬地面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墓室上无封土无立碑痕迹。


四是与文献记载吻合。《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记载曹操墓的位置,“其规西门豹祠的祠西原上为寿陵”。

五是周边出土文物能旁证。附近有与曹操墓晚一百年的鲁潜之墓,墓志中有曹操墓相关记载。

六是称谓相符。曹操死前为魏王,称魏武王与其身份相符。

七是出土的文物中有七块刻有“魏武王”铭牌,还有“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的石牌。

八是有遗骨。九是出土文物与曹操遗令薄葬要求相符。墓葬规模虽大,基本上是粗糙陶器石器等,贵重物品少。

到底是不是曹操墓,仍有学者在质疑。无论是否是曹操墓,只能说曹操不愧为一世奸雄,死后这么长时间,还让人在议论纷纷,埋在土里还能“红火”一把。


星下静思


曹操墓即为安阳高陵,这在考古界是有定论的,而且也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认定,而对曹操墓有质疑的,大多是一些非考古专业人士,不具有权威性。

民间一直流传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说法,个人认为只是文学作品为了凸显其奸雄品质而杜撰的,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曹操在历史上可谓别树一帜,其实答主一直不赞同对其奸雄的界定,因为无论在军事、政治还是文学方面,曹操都有很独立的见解,思维也比较超前。自古帝王多厚葬,而曹操高陵墓却是实行的薄葬,没有封土建陵,没有随葬金玉,也没有建设高大坚固的宫殿。曹操在其死前一年的“终令”中称“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墓,不封不树。”

个人认为曹操之所以推行薄葬的原因,除了因为其独树一帜的思想,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

众所周知,曹操是摸金校尉的祖师爷,为了弥补军饷的不足,曹操在军中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专司盗墓取财,这也是为什么“汉墓十室九空”的原因,大抵因为曹操死后也是怕后人将其挖墓掘坟,所以就自己实行了薄葬,反而死后能落个周全。


一家之言,如有阙疑,欢迎斧正。


人亦谦兮


曹操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六月下诏安排后事。公元220年,曹丕遵曹操遗嘱,将其遗体葬于河北临漳西,南邺镇。奸雄曹操生前欺人,死后亦欺人,为防盗墓,曹墓设七十二疑冢,其中一墓埋于水底。目前还没有曹操墓地确切位置。

曹操历史评价: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有人格缺陷永在小人之列,为汉文化主流所不齿。


妖大就是仙


前段时间“曹操墓”说法,个人认为纯粹作秀,想要正真找到并开挖曹操墓为时尚早。

其一:曹操在死后设下了七十二疑冢,开挖出的可能是曹操的一个大臣墓;

其二:残骸不对,记载里只有卞夫人与曹操合葬,但在西高陵里有两具女性尸体,而且年龄与卞夫人不符合;

其三:曹操生前提倡薄葬,其子曹丕也完全按照其遗言操持,但西高陵里发现了许多宝贝,包括珍珠玛瑙;

如要证明其确实是曹操墓还需找到曹操后代进行DNA验证。。。所以说个人认为之前的曹操墓却有作秀之嫌。


先生2802


2009年,经考古发掘,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的高陵,就是曹操墓。然而,尽管发掘单位和国家文物局认定此处就是曹操墓,但是仍有一部分学者提出质疑的声音,这个需要进一步的考古发现,自然质疑声就消失了。


凉风有信瞻明月


首先,在官方渠道,未有公开报道,说发现正真的曹操墓,因为只有先开墓,通过物品鉴定才能确认是不是曹操。

其次,在民间也未听说发掘到曹操墓,当然不排除某些摸金校尉进去过的可能。

总之,回答曹操墓尚未发现,未成开启。


创意有毒


曹操是统一北方的雄主,打拼过程中,得罪不少多,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令天下人所不齿,虽没称帝,却也被很多人称为是窃取汉室江山的国贼。

曹操深知其不受世人待见。临终前,特意嘱咐要死后要建72座疑冢。

目前,官方并没公布发展曹操的真实坟墓所在。应该也是不知道的。

而民间,目前也没有传闻说曹操坟墓在哪。

所以,可以判断,曹操的真实坟墓还没我了被找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