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高考最后40天,只要这么做,5月不紧张,6月胸有成竹进考场!

高考最后40天,只要这么做,5月不紧张,6月胸有成竹进考场!

高考之年就是,取得一个高考分,完成一张志愿表,赢取一份录取书。现在距2018高考仅剩40天,考生复习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精华哥对家长目前普遍关心的“家有高考生,家长的宜和忌”给予以下中肯的建议。作好“后勤部长”的考生家长,要从这些方面来进行布局,帮助孩子成就梦想、实现愿望。

薄弱学科适量训练,提醒考生避免“看着会做就错”

考生在之前的一模与将至的二模中,已经对基础知识进行了扎实地复习,精华哥建议考生,多多回归课本,梳理知识,查漏补缺,对自己的薄弱知识来一次再总结、反思。后期复习要跳出“题海”,但考前适量的针对性、适应性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这会让考生的思维处于备战状态,对高考来说,是一个良好的预热过程。切忌只顾刷题,不思考,不总结,没有突破,做题能力得不到提高。

家长和考生都需要知道多次学习同一内容,很难从中获得新意,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有了厌学情绪,学习成绩是很难提高的,所以跟着学校安排的复习节奏来即可。复习时准确把握整个高考内容,发现自己的问题,在后续复习时才能有针对性的寻求突破。

与孩子沟通“看透不说透”

不要过分强调每门科目考试分数指标,不要规定孩子考上什么大学,否则就会给孩子加压。制订考多少分的家长是不懂教育的家长,能够考多少分是由题目难度和个人能力综合确定的,家长只能知道自己孩子的能力,却不知道未来试题的难度,所以做分数要求是荒唐的。考什么学校更是一个未知数,招办主任也说不清楚的事情,家长如何能说得清楚。这纯粹是给孩子添堵。

不良情绪会传染,家长更该正确对待

做沉着应对型家长,把高考看作是孩子人生中的一个重大选择,应该认真对待,但并不认为这是唯一的选择。清楚自己孩子的能力,也充分信任孩子,给予正面的鼓励和合适的帮助,让孩子能够非常理性地对待高考。

各位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助力高考,首先,缓解孩子紧张情绪;其次,应督导孩子抓重点课程的重点内容,抓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第三,家长和孩子都应做好考前有关准备工作,适当放松心情,尤其是高考前几天的时间里,应遵循孩子意愿,给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去放松的自由,不可强迫孩子学习。

心理关心要细致,随时留意考生情绪变化

临近高考,一些孩子看起来毫无紧迫感,这时家长难免不安。在我看来,这些看起来毫无紧迫感的孩子在实际学习中可能更有后劲,能做到以轻松的心态学习。

也有一些家长反映孩子也知道要努力,但却难以静心踏实学习。难以踏实静心学习实际上反映出考生比较浮躁的状态。现在城市里很多高中都在闹市区,校外车水马龙,考生要保持静心学习确实不易。首选要选择相对安静、平和的环境学习,且应在学习前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保证学习时心无旁骛,这就需要家长同时耐心细致地与孩子交流沟通,创造良好环境。

人生道路尚在规划,正确引导考生制定目标院校和专业

家长应该和考生一起制定一个目标院校和目标专业,让考生在学习中能够找到一个具体的方向。在选择目标高校的时候,家长应该理性对待。目标定得太高会打消考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太低的目标又会让考生产生倦怠心理。因此,家长应该深入分析考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之前的考试,尤其是模拟考来预估高考的成绩,以此来划定一个合适的高校范围。

高考最后40天,只要这么做,5月不紧张,6月胸有成竹进考场!

其次,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家长应该注重专业上的选择,不能一味追求好学校而忽略了专业的重要性。在选择目标专业的时候,除了要全面了解该专业的学习内容、就业方向和职业潜力等,更要结合孩子本身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孩子真正感兴趣的专业,以此来激励孩子努力学习,达成目标。

欢迎关注精华学校,金榜题名步步为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