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高考最後40天,只要這麼做,5月不緊張,6月胸有成竹進考場!

高考最後40天,只要這麼做,5月不緊張,6月胸有成竹進考場!

高考之年就是,取得一個高考分,完成一張志願表,贏取一份錄取書。現在距2018高考僅剩40天,考生複習已經到了白熱化階段,精華哥對家長目前普遍關心的“家有高考生,家長的宜和忌”給予以下中肯的建議。作好“後勤部長”的考生家長,要從這些方面來進行佈局,幫助孩子成就夢想、實現願望。

薄弱學科適量訓練,提醒考生避免“看著會做就錯”

考生在之前的一模與將至的二模中,已經對基礎知識進行了紮實地複習,精華哥建議考生,多多回歸課本,梳理知識,查漏補缺,對自己的薄弱知識來一次再總結、反思。後期複習要跳出“題海”,但考前適量的針對性、適應性訓練是必不可少的。這會讓考生的思維處於備戰狀態,對高考來說,是一個良好的預熱過程。切忌只顧刷題,不思考,不總結,沒有突破,做題能力得不到提高。

家長和考生都需要知道多次學習同一內容,很難從中獲得新意,也容易產生厭學情緒。有了厭學情緒,學習成績是很難提高的,所以跟著學校安排的複習節奏來即可。複習時準確把握整個高考內容,發現自己的問題,在後續複習時才能有針對性的尋求突破。

與孩子溝通“看透不說透”

不要過分強調每門科目考試分數指標,不要規定孩子考上什麼大學,否則就會給孩子加壓。制訂考多少分的家長是不懂教育的家長,能夠考多少分是由題目難度和個人能力綜合確定的,家長只能知道自己孩子的能力,卻不知道未來試題的難度,所以做分數要求是荒唐的。考什麼學校更是一個未知數,招辦主任也說不清楚的事情,家長如何能說得清楚。這純粹是給孩子添堵。

不良情緒會傳染,家長更該正確對待

做沉著應對型家長,把高考看作是孩子人生中的一個重大選擇,應該認真對待,但並不認為這是唯一的選擇。清楚自己孩子的能力,也充分信任孩子,給予正面的鼓勵和合適的幫助,讓孩子能夠非常理性地對待高考。

各位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助力高考,首先,緩解孩子緊張情緒;其次,應督導孩子抓重點課程的重點內容,抓自己學習的薄弱環節;第三,家長和孩子都應做好考前有關準備工作,適當放鬆心情,尤其是高考前幾天的時間裡,應遵循孩子意願,給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去放鬆的自由,不可強迫孩子學習。

心理關心要細緻,隨時留意考生情緒變化

臨近高考,一些孩子看起來毫無緊迫感,這時家長難免不安。在我看來,這些看起來毫無緊迫感的孩子在實際學習中可能更有後勁,能做到以輕鬆的心態學習。

也有一些家長反映孩子也知道要努力,但卻難以靜心踏實學習。難以踏實靜心學習實際上反映出考生比較浮躁的狀態。現在城市裡很多高中都在鬧市區,校外車水馬龍,考生要保持靜心學習確實不易。首選要選擇相對安靜、平和的環境學習,且應在學習前將自己的心態調整到最佳狀態,保證學習時心無旁騖,這就需要家長同時耐心細緻地與孩子交流溝通,創造良好環境。

人生道路尚在規劃,正確引導考生制定目標院校和專業

家長應該和考生一起制定一個目標院校和目標專業,讓考生在學習中能夠找到一個具體的方向。在選擇目標高校的時候,家長應該理性對待。目標定得太高會打消考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太低的目標又會讓考生產生倦怠心理。因此,家長應該深入分析考生的學習情況,根據之前的考試,尤其是模擬考來預估高考的成績,以此來劃定一個合適的高校範圍。

高考最後40天,只要這麼做,5月不緊張,6月胸有成竹進考場!

其次,在制定目標的時候,家長應該注重專業上的選擇,不能一味追求好學校而忽略了專業的重要性。在選擇目標專業的時候,除了要全面瞭解該專業的學習內容、就業方向和職業潛力等,更要結合孩子本身的興趣愛好,選擇一個孩子真正感興趣的專業,以此來激勵孩子努力學習,達成目標。

歡迎關注精華學校,金榜題名步步為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