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水稻秧苗移栽後如何進行田間秧水管理?

明端木執之


水稻移栽後的田間水層管理非常關鍵。決定著水稻緩苗的快慢和分櫱的數量。



插秧後要儘快補扶苗水,水層不要太深,3釐米左右即可。睡到尾吸收水肥主要靠鬚根,水稻插後,根系受損,需要時間恢復鬚根的生長,既農民常說的緩苗、返青。在緩苗、返青前,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較差,尤其在田面沒有明水的情況下,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供應不上葉片的蒸騰作用和呼吸作用,導致秧苗緩苗慢、不見綠。所以插後要及時補充扶苗水。

在補充扶苗水後可以適當的施用硫酸銨等速效肥料,加快秧苗的緩苗速度,用量可靈活施用,每畝地用量5-10公斤都可以。也可以施用市場上的返青柯叉肥,按說明指導用量施用。肥料施用的越早,秧苗緩苗越快,尤其是在連續低溫陰雨天氣的情況下。

補充扶苗水要注意水層不要過深,低窪地塊更要注意水層不要淹沒秧苗。插後使用最易發生潛葉蠅蟲害的時期,尤其是水層深的地塊,只要發現潛葉蠅,那麼水層深的地塊一定有,所以在補充扶苗水的同時,要進行潛葉蠅蟲害的防治工作。


在插後10-15左右,要用分櫱肥,此時期可以使用淺、溼、乾的灌溉技術,提高根系的紮根能力同時提高秧苗的有機物質積累,利於秧苗快速分櫱。

插後的水層管理主要就是這些。我是黑龍江農墾的一名基層水稻研發人員,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生產上的實際問題。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水稻移栽後田間水如何管理?注意什麼問題?

在我們洞庭湖區有田的地方基本都是用來種植水稻的。有的人家種一季稻,有的人家種2季稻。在我比較小,大概上小學一二年級樣子吧,就開始跟著大人們學插秧。那時候在田裡經常亂踩,到處是腳印,搞得秧也不好插,自己也經常摔跤。

水稻區別於旱稻,對水份的要求比較高。從播種發芽開始,可以說就幾乎離不開水。下面我們來看看插秧後田間水如何管理。


水稻插秧時,這個時候田間水並不是很高,主要是因為秧苗不高。特別是早稻,秧苗都會比較矮一些就開始插秧了,這時候田間水大概只有四五公分深樣子。晚稻不一樣,晚稻插秧時秧苗要高的多,這時候田間水也可以適當加深。不過整體來說插秧時保持淺水插秧為適宜。

插秧後,由於天氣氣溫高,田裡水份蒸發作用大,秧苗的蒸騰作用也大,所以在插秧後應該馬上放水進田,提深水深,一是深水護苗,防止大風天氣吹跑、吹到還沒生根的秧苗,二是防止失水導致秧苗缺水乾涸。插秧後,一般水深控制在不淹沒秧苗心為最好。

插秧3-4天時間秧苗開始返青,返青後,水深可以降低到5公分左右深。這樣既可以保田間水溫,也可以促進秧苗分櫱。

分櫱出現達到70-80%時,需要放乾田間水進行曬田。特別是針對生長旺盛的,或者是出現葉黑、葉下垂的,都需要曬田。葉色淺的可以少曬田。一般曬田時間大多在5天左右,也可適當延長。等秧葉片退青,秧的根部往上變硬變圓為止。

曬田過後要放水進田,水深一般保持在5公分左右,並進行有水、無水交替管理。

在開始抽穗後,水分更要管理好。這直接影響到稻穀的飽滿程度,如果缺水過多稻穀的空秕率會高很多。一般都是間歇性灌水方法,在灌水後關水等它自然落幹,過2-3天再灌水,如此反覆一直到稻穀成熟。在收割稻穀前10天的樣子放乾田裡的水。如果是稻田比較幹,提前5天即可。

田間水管理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一是田間水不可暴漲暴跌,排放水要平緩。

二是灌水時一般在下午四五點鐘為好。這樣可以避免水溫溫差給水稻帶來不適應。

三是打農藥一般都會幹水或者少水。打完藥後恢復水位。

四是灌水後應該一天早晚各一次查看水位情況。檢查田埂是否有黃鱔、龍蝦打的洞導致漏水。


洞庭清水塘


水稻適時移栽後需要加強幾方面管理,才能利於早活棵返青分櫱壯苗,為高產優質打基礎:

一、水肥管理要溼幹交替。


水稻移栽時田間保持淺水,以利減少高溫損傷,及時活棵,若水層過深,容易秧苗漂起,或不利根系生長下扎,形成僵苗黃苗。


田間排水口要與水層持平,預防栽插後大雨,田間積水過深漂秧,造成缺苗斷壠。

移栽5-7天后可以適當晾田,促進紮根生長返青,秧苗分櫱後再保持淺水,乾乾溼溼交替,以促進分櫱,莖櫱數達到成穗數量的80%左右及時曬田控苗,以利壯秧,減少無效分櫱及病蟲害發生。

二、注意病蟲害防治。


沒有帶藥下大田的,可以秧苗栽插五天左右,選用噻蟲胺或噻蟲嗪顆粒劑撒施,可以有效防治薊馬,灰飛蝨為害,同時噻蟲胺明顯促進調節生長。


同時注意觀察,田間出現苗瘟或鑽心蟲造成枯鞘明顯時等症狀時及時噴藥防治。


三、及時進行化學除草。


移栽前沒有封閉除草的,紮根活棵(移栽後5-10)後,根據栽插方式選用易拋樂或乙.苄,丙吡或丁苄或苯噻酰草胺苄嘧磺隆,或乙氧磺隆等封閉。

也可田間雜草三葉一心期選用二氯喹啉酸或稻傑或二甲滅草松或吡嘧磺隆或雙草醚等藥劑田間封行前噴施防除。


三、及時追施分櫱肥。


根據底肥使用情況結合秧苗長勢在水稻栽插5-7天后可以及時撒施6-15斤尿素,也可以結合封閉藥劑混拌均勻後撒施。


關於這個問題就講解到這裡,若有不足或其他問題,可私信找我諮詢,你的問題我解決!

稻麥巴巴團隊宗旨:用最質樸的語言,幫助農民分享經驗,高產技術,解決實質性難題。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首發今日頭條。 關注稻麥巴巴頭條號,在第一時間瞭解學習更多技術資訊。


稻麥巴巴


清江鶴下鄉和一位種植能人交談,得知了他水稻秧苗移栽後田間秧水管理的一首歌謠:"養苗返青一寸水,分櫱階段巴掌水,苗夠曬田放幹水,拔節揚花灌深水,灌漿成熟過田水,黃熟以後才斷水"。

十幾年來,清江鶴把能人的歌謠,與現實的水稻生產實踐結合起來考量,認為幾句歌謠堪稱田間秧水管理的精典總結。由此,發自內心的佩服這位能人。下面,清江鶴來為親們講講它的意思?



一,養苗返青一寸水:

在五月中下旬,秧苗移栽後進入活棵返青階段,田間只保留一寸水,利於移栽秧苗的活棵返青。

二,分櫱階段巴掌水:

從六月初至六月中下旬,田間秧苗處於分櫱期田間只保留半寸水。因為在此階段秧苗生長進入梅雨季節,中雨較多間有大雨。秧田水源充足不缺水,所以要淺水分櫱。



三,苗夠曬田放幹水(落水曬田),拔節揚花灌深水(約兩寸左右):

七月上旬秧苗已經進入園杆拔節期。這時秧苗分孽基本完成,要落水曬田,曬田控苗,控制無效分蔡。所以要放乾田間秧水曬田,以增加秧苗生長的積溫。

七月下旬後,天氣從梅雨季節進入伏旱天氣。直至八月上中旬,才有中雷陣雨。故在此階段一定要注意蓄水,不蓄水很可能就要受旱。



四,灌漿成熟過田水(乾乾溼溼),黃熟以後才斷水:

水稻從九月中下旬開始,進入灌漿成熟期。此段天氣狀況基本上是晴雨相間,秋雨連綿,至十月底才基本結束。爾後雨水很少。所以齊穗以後,要乾溼交替以幹為主以保根系活力,防止水稻早衰才能保證穩產豐產高產。

此外,秧水管理還要因田而異,在不同的情況下要採取不同的管水措施:



例如:冷爛坐蔸田,鴨糞泥田,山彎田,深泥腳田完全可以搞秧苗溼潤分櫱。分櫱未期重曬田。隔秧田,自肥田,粘重田,綠肥田,有機肥多的田,苗色濃綠的田要適當早曬重曬田。水源缺乏的塝田,沙質田要輕曬或者不曬,灌深水(三寸左右)控櫱。水源較好的活水田,可以搞淺水活水灌溉。

總之,秧苗田間管水,不僅要看苗,還要看田和降水量才能真正管好水。

不知親們意下如何?歡迎各位親們提出異議!


清江鶴


移栽後上水不要沒過秧苗,使用丙草胺封閉預防出草,移栽田草害輕,如果出現草害在雜草兩葉至三葉期使用五氟磺草胺60毫升加10%氰氟草酯100毫升加乙氧磺隆基本可以防除大部分草害。注意在除草後不要急於追返青柯叉肥(追肥容易把草救活)。草死再追肥。發現追肥後苗還是不肯長,觀察苗是否有新根長出,如果沒有,建議排水烤田!讓根呼吸長出新根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