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近防炮能攔住高速反艦導彈嗎?

上帝之杖


近防炮武器系統的攔截能力到底有多強呢?這裡以中國730艦炮武器系統為基準進行闡述。730艦炮射速分三檔,每檔最高射速為每分鐘1200發、2200發、4200發,射擊啟動時間0.5秒、膛壓313.6MPa、主用脫殼穿甲彈,對導彈類目標的最大有效射程為2.5公里、對飛機類目標的最大有效射程為3.5公里。730艦炮當初研製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填補中國海軍近程反導武器系統的空白,主要用途為攔截來襲的反艦導彈和飛機,可攔截2倍音速目標。也可用於對其它低速目標的如空中目標和海面快艇及飄雷的摧毀,在近距離海戰時可以壓制敵方艦面武器,消滅敵艦麵人員。

在730艦炮武器系統取得巨大的進步後,中國海軍又著眼於新一代近程反導艦炮武器系統的研製,這就是PJ-11型11管30毫米近程反導艦炮武器系統,此武器系統又被稱之為“萬發武器系統”,仍是西安崑崙廠的產品。1130艦炮武器系統是在730艦炮武器系統的基礎上研製而來的,系統組成除艦炮之外與730系統大體一致,1130艦炮較730艦炮在射速和備彈量均有較大的提高,射速達到超高速的10000發/分鐘左右,為目前各國海軍近防武器中射速最高的。1130近程反導武器系統可攔截以4馬赫飛行的高超音速反艦導彈,其射速和對導彈攔截效果在世界主要近程反導艦炮武器中位於前茅。1130艦炮武器系統已經被廣泛安裝在中國海軍驅護艦和航母上,由此也看出軍方對其優異性能的滿意。


鼎盛成寧


一般可以攔截。但面對突防速度超過三馬赫的反艦導彈就有些無能無力了。

我想題主這個問題是因去年春節前後《紅海行動》這部電影的熱播而引起的。作為一部典型的軍事題材大片,場面火爆,特效精湛,博得觀眾的喝彩。電影裡有一段我國的054A型護衛艦的近防炮系統攔截敵軍火箭彈的畫面,讓人熱血沸騰。那麼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近防炮的工作原理和探討對導彈的攔截概率。



當今世界主要有幾大主流近防炮系統。如美國的密集陣,俄羅斯的AK630(組合版本“卡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荷蘭的守門員以及中國的730/1130近防炮系統。電影《紅海行動》中054A導彈護衛艦使用的就是我國自行研製的1130近防炮系統(730的升級版)。這裡說明一下,根據電影中軍艦的弦號判斷為臨沂艦,屬於我國054A級護衛艦較早批次的軍艦,應該裝備的是730近防系統,而不是1130,此處應該是導演想要展現更好更震撼的視覺效果而為之。


那麼,近防炮是如何工作的呢?這就不得不提它的結構。一般近防炮由雷達,火控系統,炮體(含炮管)以及供彈系統組成。一般的近防炮的炮管數量都有6根以上,射速高達數千發每分鐘。其中的佼佼者,如中國自用的1130近防系統,炮管數量達到11管,射速更是達到瘋狂的萬發以上。在實戰中,對快速靠近的導彈或者其他彈種,近防炮的雷達先發覺,然後跟蹤鎖定,並啟動攔截模式,由計算機系統控制自動攔截。可以說,只要被近防系統鎖定,目標物體都會在瞬間被打成渣滓,大部分物體都休想通過近防炮彈幕的攔截。


那是不是近防系統就是無敵的存在呢?那倒不是。

首先,近防系統作用有限。作為軍艦上遠中近三層防禦系統的最後一層,是軍艦的最後的防禦手段,突破了這一層,軍艦就會以脆弱的艦體直面危險,後果不堪設想,所以近防系統的作用就是在危險突破了前面兩層防禦之後,對漏網之魚予以清除。這也就意味著,一般而言近防系統面對的都不會是很嚴峻的威脅。如果連前面兩層由導彈組成的防空網都攔截不了,那近防系統的希望也不大。


其次,近防系統的能力有限。一般而言,近防系統面對突防速度三馬赫(約三倍音速)的目標能夠起到明顯的攔截效果,如美國的密集陣系統驗證的攔截幾率甚至高達95%以上。但超過三馬赫的目標,近防炮就有些無能為力了。例如,《紅海行動》中,對軍艦飛掠而來的是火箭彈,其飛行速度算是比較低的目標,對1130近防系統而言是構不成威脅的,在彈量充足的情況,一般都能予以有效攔截。但如果來襲的目標是反艦導彈,特別是彈道反艦導彈,如大名鼎鼎的DF21D“航母殺手”,其末端突防速度甚至高於三馬赫,那留給近防系統的時間太短,客觀來說近防系統機會不大。


有限的性能參數以為著有限的作戰能力。在我們驚歎於近防系統強大的彈幕攔截能力的同時,也不能誇大其作用。其在現代戰爭裝備體系中,只是小弟般的存在,其大哥們即各類導彈防禦系統遠比它厲害。

你眼中最厲害的近防系統是哪一種呢?歡迎下方留言告訴小編哦~


兵者詭道也


現代海戰場的攻防和對抗一直以來就是各個主要軍事強國研究的重點,而現代化反艦導彈技戰術性能優良,集重點優點於一身,已經成為現代海戰中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攻艦武器和手段。目前,各種型號的現代化反艦導彈及其相關技術已經在全球範圍內擴散,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海軍或者海上武裝力量都裝備了大量的性能優異的反艦導彈武器系統,這些都對水面艦船的生存能力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為了應對這樣的嚴峻挑戰,不斷增強己方水面艦船在現代海戰場的生存能力,各個主要軍事強國都在水面艦船防空反導領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尤其是以美國、前蘇聯/俄羅斯為代表的軍事強國,從冷戰時期就開始發展CIWS(近防武器系統),形成了以“火神-密集陣”、“卡什坦”、“拉姆”等為代表的小口徑多管速射反導艦炮武器系統、彈炮結合反導武器系統和超近程艦空導彈武器系統等,並且也被英國、日本、以色列等數國引進,裝備本國的各型水面艦船;以意大利、荷蘭、西班牙等為代表的歐洲國家,也憑藉自身較為雄厚的軍事工業基礎,發展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奧托”、“萬發”、“守門員”和“梅羅卡”等中小口徑速射反導艦炮武器系統。

目前,多層次綜合防禦的概念已經被各個主要海軍強國所接受,都致力於為其水面艦船配置多層次多手段的覆蓋遠中近程、高中低空的防空反導火力體系,而以小口徑速射反導艦炮為主的近防武器系統則是這個體系中的“最後一道防線”。通過實彈射擊測試和計算機仿真計算的結果來看,小口徑速射反導艦炮武器系統配合艦載電子戰系統,可以在較近的距離上(1-3公里)有效攔截來襲的反艦導彈(高海況會影響到小口徑速射反導艦炮的命中概率),提高水面艦船的生存能力。

但是,矛與盾的鬥爭是針峰相對,交替發展的,隨著新一代智能化、突防策略化、航路複雜化的反艦導彈的出現,高速突防和機動突防已經成為新一代反艦導彈較為普遍的突防模式,這對現有的小口徑速射反導艦炮武器系統造成了巨大的困境(高速突防針對其固有的反應時間和攔截時間,令其措手不及;機動突防針對其火控解算的固有缺陷,破壞其跟蹤精度)。因此,對於小口徑速射反導艦炮武器系統的實際作戰效能進行評估,還只能集中在特定的某一實彈射擊測試或者演練環節或者假設特定的攔截目標,編制和運用小口徑速射反導艦炮武器系統的作戰效能評估和優化仿真程序,對其開火距離、射擊校正方式、火力協調、命中概率等進行仿真運算,為防空反導作戰應用提供指導和參考。


虹攝庫爾斯克


近防炮,誕生於反艦導彈對海軍水面作戰艦艇的威脅越來越大時,歐美和蘇俄走在了第一方陣。

國內軍工在荷蘭“守門員”近防炮系統,以及引進自俄羅斯現代級驅逐艦卡什旦彈炮合一近防炮基礎上,研發出了730近防炮系統,可謂後來居上,作戰性能名列世界前茅。

當代近防炮,對亞聲速反艦導彈的攔截效果一般,美軍“密集陣”近防炮20毫米彈丸,對反艦導彈的毀傷力有限,即使中彈導彈依然能飛行,絕難徹底打爆,這是很可怕的。


當超聲速反艦導彈襲來,儘管其紅外特徵比較明顯,但即使艦上探測系統抓取到信號,由於反艦導彈高速飛行,所以留給載艦的反應時間很短了,近防炮不一定能將其徹底打下來。

為此,國內軍工在730近防炮的基礎上,研發了1130近防炮系統,即有11根30毫米的炮管,每分鐘能發射10000發以上的彈丸,組成了一道密集的火網,將反艦導彈擊落在載艦前。

據稱,即使730近防炮每分鐘6000發的射速,要打爆超過3倍音速的反艦導彈,都力不從心,這是國內軍工開發1130近防炮最主要的原因。


當軍工開發的鷹擊18超聲速遠程反艦導彈服役海軍,並獲國家重大科技特等獎時,海軍又有了十足的低氣,諸如20毫米“密集陣”近防炮想要打落鷹擊18超聲速反艦導彈,目前看門都沒有,所以它是海軍強有力的殺手鐧。

由於近防炮射速高,一、二千發的載彈量,在戰時,沒幾個目標能對付,所以盾對矛的攻擊,盾顯然比較被動,尤其是當數枚反艦導彈飛來時,難免手忙腳亂,疲於應對,陷入被動挨打局面。

作為論壇軍迷,個人認為要打掉高超聲速反艦導彈,目前只有國內的1130近防炮能夠勝任,但對付的目標也只是少數,畢竟高射速,彈藥基數有限。

至於美軍的“密集陣”近防炮,20毫米的彈丸殺爆力非常有限,對付高超聲速反艦導彈,只能祈禱上帝保佑了。

對本文有不同意見,歡迎參與討論,到評論欄目,發表您的高論,謝謝拜閱!

2018年2月17日於杭州


國平軍史


圖注:每分鐘萬發的俄羅斯“卡什坦”近防炮在攔截3馬赫導彈時僅可發出最多400發,攔截成功率大大降低


近防炮號稱水面艦艇對空防禦的最後一道安全防線,但事實上現役大部分近防炮對超高速(超音速、超高音速)以及末端機動的反艦導彈無能為力,面臨的主要挑戰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系統反應時間的問題。新一代的超音速反艦導彈大都採用低空甚至超低空掠海飛行,使得水面艦艇難以在遠距離發現來襲導彈。當目標速度大於3馬赫後,對現役大多數近程防禦系統來說,已沒有足夠反應時間對目標實施攔截,最終會導致攔截失敗。

圖注:隨著技術的發展,導彈的速度將越來越快,美國的X-51已經可以達到3馬赫,屆時現有技術下的近防炮系統將無能為力

第二、有效攔截區段射的彈數的問題。國內外近程反導艦炮武器系統對反艦導彈的最佳攔截區段通常都在2~3千米以內,當反艦導彈飛行速度越來越快後,在同樣的有效攔截區段內火炮能夠發射的彈數將越來越少。在有效攔截區段內射彈數的減少必然會降低近程反導艦炮武器系統的攔截成功概率。

第三、系統跟蹤預測的精度的問題。反艦導彈的高速機動飛行,特別是末端的不規則機動,將導致火控解算精度的大幅度降低。由於艦炮武器發射的彈丸與目標相遇需要飛行一段時間,所以在彈丸飛行時間內對超音速和末端有意機動的反艦導彈運動規律的準確預測,是決定武器命中精度最為關鍵的因素。

第四、彈丸的威力的問題。現代反艦導彈的威力不斷增大,對近防炮的彈丸威力也提出了嚴峻挑戰。一般情況下,即使反艦導彈被近防炮攔截,距離也可能已經非常迫近了,如果近防炮的彈丸威力不足以迅速消滅目標,那麼反艦導彈上威力巨大的戰鬥部仍然有可能對艦艇造成很大的傷害。

第五、對多目標的處理能力的問題。超音速飽和攻擊,曾被蘇聯海軍元帥戈爾什科夫譽為對付航母編隊最好也是唯一的辦法。今天,現代化的大型水面艦艇在今後的海戰中,仍然可能受到多枚反艦導彈的協同攻擊。對近防炮而言,對付多目標能力實際上考驗的是火炮動態跟蹤、多目標預測和結算以及隨動系統的火力轉移能力。

因此,近防炮只具備一定的順序攔截多目標的能力,不具備同時攔截多目標能力。來襲導彈飛行速度達到超音速以後,如果是多目標同時攻擊,現役的近防炮系統恐怕都難以具備這樣的處理能力。


兵工科技


存在即是理由。世界各國海軍艦艇基本都安裝部署了近防炮,其對反艦導彈的防禦效果肯定是有的,但由於設計之初就針對的是當時主流的亞音速掠海反艦導彈,所以面對當今越發先進的超音速反艦導彈、亞音速隱形反艦導彈作戰效能有所下降。加之目前先進反艦導彈攻擊末端具備主動變軌能力,近防炮就顯得越發的吃力。今後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向定向能武器轉變,特別是艦載激光武器,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當然,其真正部署仍面臨許多問題,諸如,能量轉化、天氣影響、偵測瞄準,仍需克服許多技術難點。


塬上青禾


肯定能,否則這麼多國家都不會去裝備了。

近防炮主要依靠高射速形成彈幕,對來襲搗導彈進行攔截。導彈速度越快,發射出的有效子彈越少,攔截難度越大;同時,導彈速度越快,意味著導彈彈道越難改變,對於其軌跡預測相對容易些。所以速度越快越不好攔截。攔截成功率取決於近防炮的水平了。

有人說炮彈速度慢,不好攔截快速導彈。這個是錯誤的。兩者速度相對,只要能瞄準,算好提前量,就能打中。打中後對彈體造成嚴重損毀,破壞導彈引信,從而達到保護艦艇的目的。導彈慣性很難造成嚴重傷害。


Markgqp


難度很大,可以說大部分現役近防炮都攔截不住,只有少數幾款,比如中國的1130近防炮等才有可能做到,也只是有可能而已。這是因為:第一、近防炮的射速有限。現役近防炮的射速很少能達到8000-10000發/分。據分析,要在進程有效地攔截飛行速度為2-4.5馬赫的超音速導彈,就需要近防炮的射速為8000-10000發/分的超高射速火炮。對13種現役防近炮進行統計,只有包括中國1130型近防炮在內的三四種防近炮的射速超過8000發/分,有可能成功攔截,大部分近防炮在飛行速度超過2馬赫的反艦導彈面前無能為力。第二,近防炮精度有限。近防炮系統跟蹤預測的精度受到反艦導彈末端不規則機動影響很大。反艦導彈的高速機動飛行,特別是末端的不規則機動,將導致近防炮火控解算精度的大幅度減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