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近防炮能拦住高速反舰导弹吗?

上帝之杖


近防炮武器系统的拦截能力到底有多强呢?这里以中国730舰炮武器系统为基准进行阐述。730舰炮射速分三档,每档最高射速为每分钟1200发、2200发、4200发,射击启动时间0.5秒、膛压313.6MPa、主用脱壳穿甲弹,对导弹类目标的最大有效射程为2.5公里、对飞机类目标的最大有效射程为3.5公里。730舰炮当初研制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填补中国海军近程反导武器系统的空白,主要用途为拦截来袭的反舰导弹和飞机,可拦截2倍音速目标。也可用于对其它低速目标的如空中目标和海面快艇及飘雷的摧毁,在近距离海战时可以压制敌方舰面武器,消灭敌舰面人员。

在730舰炮武器系统取得巨大的进步后,中国海军又着眼于新一代近程反导舰炮武器系统的研制,这就是PJ-11型11管30毫米近程反导舰炮武器系统,此武器系统又被称之为“万发武器系统”,仍是西安昆仑厂的产品。1130舰炮武器系统是在730舰炮武器系统的基础上研制而来的,系统组成除舰炮之外与730系统大体一致,1130舰炮较730舰炮在射速和备弹量均有较大的提高,射速达到超高速的10000发/分钟左右,为目前各国海军近防武器中射速最高的。1130近程反导武器系统可拦截以4马赫飞行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其射速和对导弹拦截效果在世界主要近程反导舰炮武器中位于前茅。1130舰炮武器系统已经被广泛安装在中国海军驱护舰和航母上,由此也看出军方对其优异性能的满意。


鼎盛成宁


一般可以拦截。但面对突防速度超过三马赫的反舰导弹就有些无能无力了。

我想题主这个问题是因去年春节前后《红海行动》这部电影的热播而引起的。作为一部典型的军事题材大片,场面火爆,特效精湛,博得观众的喝彩。电影里有一段我国的054A型护卫舰的近防炮系统拦截敌军火箭弹的画面,让人热血沸腾。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近防炮的工作原理和探讨对导弹的拦截概率。



当今世界主要有几大主流近防炮系统。如美国的密集阵,俄罗斯的AK630(组合版本“卡什坦”弹炮合一近防系统),荷兰的守门员以及中国的730/1130近防炮系统。电影《红海行动》中054A导弹护卫舰使用的就是我国自行研制的1130近防炮系统(730的升级版)。这里说明一下,根据电影中军舰的弦号判断为临沂舰,属于我国054A级护卫舰较早批次的军舰,应该装备的是730近防系统,而不是1130,此处应该是导演想要展现更好更震撼的视觉效果而为之。


那么,近防炮是如何工作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它的结构。一般近防炮由雷达,火控系统,炮体(含炮管)以及供弹系统组成。一般的近防炮的炮管数量都有6根以上,射速高达数千发每分钟。其中的佼佼者,如中国自用的1130近防系统,炮管数量达到11管,射速更是达到疯狂的万发以上。在实战中,对快速靠近的导弹或者其他弹种,近防炮的雷达先发觉,然后跟踪锁定,并启动拦截模式,由计算机系统控制自动拦截。可以说,只要被近防系统锁定,目标物体都会在瞬间被打成渣滓,大部分物体都休想通过近防炮弹幕的拦截。


那是不是近防系统就是无敌的存在呢?那倒不是。

首先,近防系统作用有限。作为军舰上远中近三层防御系统的最后一层,是军舰的最后的防御手段,突破了这一层,军舰就会以脆弱的舰体直面危险,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近防系统的作用就是在危险突破了前面两层防御之后,对漏网之鱼予以清除。这也就意味着,一般而言近防系统面对的都不会是很严峻的威胁。如果连前面两层由导弹组成的防空网都拦截不了,那近防系统的希望也不大。


其次,近防系统的能力有限。一般而言,近防系统面对突防速度三马赫(约三倍音速)的目标能够起到明显的拦截效果,如美国的密集阵系统验证的拦截几率甚至高达95%以上。但超过三马赫的目标,近防炮就有些无能为力了。例如,《红海行动》中,对军舰飞掠而来的是火箭弹,其飞行速度算是比较低的目标,对1130近防系统而言是构不成威胁的,在弹量充足的情况,一般都能予以有效拦截。但如果来袭的目标是反舰导弹,特别是弹道反舰导弹,如大名鼎鼎的DF21D“航母杀手”,其末端突防速度甚至高于三马赫,那留给近防系统的时间太短,客观来说近防系统机会不大。


有限的性能参数以为着有限的作战能力。在我们惊叹于近防系统强大的弹幕拦截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夸大其作用。其在现代战争装备体系中,只是小弟般的存在,其大哥们即各类导弹防御系统远比它厉害。

你眼中最厉害的近防系统是哪一种呢?欢迎下方留言告诉小编哦~


兵者诡道也


现代海战场的攻防和对抗一直以来就是各个主要军事强国研究的重点,而现代化反舰导弹技战术性能优良,集重点优点于一身,已经成为现代海战中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攻舰武器和手段。目前,各种型号的现代化反舰导弹及其相关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扩散,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军或者海上武装力量都装备了大量的性能优异的反舰导弹武器系统,这些都对水面舰船的生存能力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应对这样的严峻挑战,不断增强己方水面舰船在现代海战场的生存能力,各个主要军事强国都在水面舰船防空反导领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以美国、前苏联/俄罗斯为代表的军事强国,从冷战时期就开始发展CIWS(近防武器系统),形成了以“火神-密集阵”、“卡什坦”、“拉姆”等为代表的小口径多管速射反导舰炮武器系统、弹炮结合反导武器系统和超近程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等,并且也被英国、日本、以色列等数国引进,装备本国的各型水面舰船;以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为代表的欧洲国家,也凭借自身较为雄厚的军事工业基础,发展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奥托”、“万发”、“守门员”和“梅罗卡”等中小口径速射反导舰炮武器系统。

目前,多层次综合防御的概念已经被各个主要海军强国所接受,都致力于为其水面舰船配置多层次多手段的覆盖远中近程、高中低空的防空反导火力体系,而以小口径速射反导舰炮为主的近防武器系统则是这个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通过实弹射击测试和计算机仿真计算的结果来看,小口径速射反导舰炮武器系统配合舰载电子战系统,可以在较近的距离上(1-3公里)有效拦截来袭的反舰导弹(高海况会影响到小口径速射反导舰炮的命中概率),提高水面舰船的生存能力。

但是,矛与盾的斗争是针峰相对,交替发展的,随着新一代智能化、突防策略化、航路复杂化的反舰导弹的出现,高速突防和机动突防已经成为新一代反舰导弹较为普遍的突防模式,这对现有的小口径速射反导舰炮武器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困境(高速突防针对其固有的反应时间和拦截时间,令其措手不及;机动突防针对其火控解算的固有缺陷,破坏其跟踪精度)。因此,对于小口径速射反导舰炮武器系统的实际作战效能进行评估,还只能集中在特定的某一实弹射击测试或者演练环节或者假设特定的拦截目标,编制和运用小口径速射反导舰炮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评估和优化仿真程序,对其开火距离、射击校正方式、火力协调、命中概率等进行仿真运算,为防空反导作战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虹摄库尔斯克


近防炮,诞生于反舰导弹对海军水面作战舰艇的威胁越来越大时,欧美和苏俄走在了第一方阵。

国内军工在荷兰“守门员”近防炮系统,以及引进自俄罗斯现代级驱逐舰卡什旦弹炮合一近防炮基础上,研发出了730近防炮系统,可谓后来居上,作战性能名列世界前茅。

当代近防炮,对亚声速反舰导弹的拦截效果一般,美军“密集阵”近防炮20毫米弹丸,对反舰导弹的毁伤力有限,即使中弹导弹依然能飞行,绝难彻底打爆,这是很可怕的。


当超声速反舰导弹袭来,尽管其红外特征比较明显,但即使舰上探测系统抓取到信号,由于反舰导弹高速飞行,所以留给载舰的反应时间很短了,近防炮不一定能将其彻底打下来。

为此,国内军工在730近防炮的基础上,研发了1130近防炮系统,即有11根30毫米的炮管,每分钟能发射10000发以上的弹丸,组成了一道密集的火网,将反舰导弹击落在载舰前。

据称,即使730近防炮每分钟6000发的射速,要打爆超过3倍音速的反舰导弹,都力不从心,这是国内军工开发1130近防炮最主要的原因。


当军工开发的鹰击18超声速远程反舰导弹服役海军,并获国家重大科技特等奖时,海军又有了十足的低气,诸如20毫米“密集阵”近防炮想要打落鹰击18超声速反舰导弹,目前看门都没有,所以它是海军强有力的杀手锏。

由于近防炮射速高,一、二千发的载弹量,在战时,没几个目标能对付,所以盾对矛的攻击,盾显然比较被动,尤其是当数枚反舰导弹飞来时,难免手忙脚乱,疲于应对,陷入被动挨打局面。

作为论坛军迷,个人认为要打掉高超声速反舰导弹,目前只有国内的1130近防炮能够胜任,但对付的目标也只是少数,毕竟高射速,弹药基数有限。

至于美军的“密集阵”近防炮,20毫米的弹丸杀爆力非常有限,对付高超声速反舰导弹,只能祈祷上帝保佑了。

对本文有不同意见,欢迎参与讨论,到评论栏目,发表您的高论,谢谢拜阅!

2018年2月17日于杭州


国平军史


图注:每分钟万发的俄罗斯“卡什坦”近防炮在拦截3马赫导弹时仅可发出最多400发,拦截成功率大大降低


近防炮号称水面舰艇对空防御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但事实上现役大部分近防炮对超高速(超音速、超高音速)以及末端机动的反舰导弹无能为力,面临的主要挑战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系统反应时间的问题。新一代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大都采用低空甚至超低空掠海飞行,使得水面舰艇难以在远距离发现来袭导弹。当目标速度大于3马赫后,对现役大多数近程防御系统来说,已没有足够反应时间对目标实施拦截,最终会导致拦截失败。

图注:随着技术的发展,导弹的速度将越来越快,美国的X-51已经可以达到3马赫,届时现有技术下的近防炮系统将无能为力

第二、有效拦截区段射的弹数的问题。国内外近程反导舰炮武器系统对反舰导弹的最佳拦截区段通常都在2~3千米以内,当反舰导弹飞行速度越来越快后,在同样的有效拦截区段内火炮能够发射的弹数将越来越少。在有效拦截区段内射弹数的减少必然会降低近程反导舰炮武器系统的拦截成功概率。

第三、系统跟踪预测的精度的问题。反舰导弹的高速机动飞行,特别是末端的不规则机动,将导致火控解算精度的大幅度降低。由于舰炮武器发射的弹丸与目标相遇需要飞行一段时间,所以在弹丸飞行时间内对超音速和末端有意机动的反舰导弹运动规律的准确预测,是决定武器命中精度最为关键的因素。

第四、弹丸的威力的问题。现代反舰导弹的威力不断增大,对近防炮的弹丸威力也提出了严峻挑战。一般情况下,即使反舰导弹被近防炮拦截,距离也可能已经非常迫近了,如果近防炮的弹丸威力不足以迅速消灭目标,那么反舰导弹上威力巨大的战斗部仍然有可能对舰艇造成很大的伤害。

第五、对多目标的处理能力的问题。超音速饱和攻击,曾被苏联海军元帅戈尔什科夫誉为对付航母编队最好也是唯一的办法。今天,现代化的大型水面舰艇在今后的海战中,仍然可能受到多枚反舰导弹的协同攻击。对近防炮而言,对付多目标能力实际上考验的是火炮动态跟踪、多目标预测和结算以及随动系统的火力转移能力。

因此,近防炮只具备一定的顺序拦截多目标的能力,不具备同时拦截多目标能力。来袭导弹飞行速度达到超音速以后,如果是多目标同时攻击,现役的近防炮系统恐怕都难以具备这样的处理能力。


兵工科技


存在即是理由。世界各国海军舰艇基本都安装部署了近防炮,其对反舰导弹的防御效果肯定是有的,但由于设计之初就针对的是当时主流的亚音速掠海反舰导弹,所以面对当今越发先进的超音速反舰导弹、亚音速隐形反舰导弹作战效能有所下降。加之目前先进反舰导弹攻击末端具备主动变轨能力,近防炮就显得越发的吃力。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向定向能武器转变,特别是舰载激光武器,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当然,其真正部署仍面临许多问题,诸如,能量转化、天气影响、侦测瞄准,仍需克服许多技术难点。


塬上青禾


肯定能,否则这么多国家都不会去装备了。

近防炮主要依靠高射速形成弹幕,对来袭捣导弹进行拦截。导弹速度越快,发射出的有效子弹越少,拦截难度越大;同时,导弹速度越快,意味着导弹弹道越难改变,对于其轨迹预测相对容易些。所以速度越快越不好拦截。拦截成功率取决于近防炮的水平了。

有人说炮弹速度慢,不好拦截快速导弹。这个是错误的。两者速度相对,只要能瞄准,算好提前量,就能打中。打中后对弹体造成严重损毁,破坏导弹引信,从而达到保护舰艇的目的。导弹惯性很难造成严重伤害。


Markgqp


难度很大,可以说大部分现役近防炮都拦截不住,只有少数几款,比如中国的1130近防炮等才有可能做到,也只是有可能而已。这是因为:第一、近防炮的射速有限。现役近防炮的射速很少能达到8000-10000发/分。据分析,要在进程有效地拦截飞行速度为2-4.5马赫的超音速导弹,就需要近防炮的射速为8000-10000发/分的超高射速火炮。对13种现役防近炮进行统计,只有包括中国1130型近防炮在内的三四种防近炮的射速超过8000发/分,有可能成功拦截,大部分近防炮在飞行速度超过2马赫的反舰导弹面前无能为力。第二,近防炮精度有限。近防炮系统跟踪预测的精度受到反舰导弹末端不规则机动影响很大。反舰导弹的高速机动飞行,特别是末端的不规则机动,将导致近防炮火控解算精度的大幅度减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