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偶遇10年前去世的肺癌患者老伴,如果他活到现在,可能会继续活着

偶遇10年前去世的肺癌患者老伴,如果他活到现在,可能会继续活着

肺癌患者

昨天回家路上偶遇一位老太太,她说“何大夫:还记得我吗?”、起初我没有认出她来,我有点纳闷,“您是?”、“我是李某某的老伴,2008年老李在你那去世的”、“哦,想起来了”。老李是我当年管过的一个病人,2006年查出右肺腺癌,伴肾上腺转移,双肺转移,肝转移,曾行化疗,起初有效,后化疗无效,病情进展,2007年国庆前后,老李由于双肺遍布病灶,伴发肺部感染,双侧胸腔积水,呼吸困难,被迫卧床,遂来我科住院,由于病情危重,迫不得已,下病重通知,由于当时做基因检测不像现在如此方便,所以建议患者“盲吃易瑞沙(化学名吉非替尼,当时很贵)”,后来家属比较配合,就自费买了1盒,记得那时候的规格是1盒30片,每片250mg,每天吃一次即可。就这样国庆前让老李吃上了易瑞沙,国庆过后,短短1周时间,老李的症状明显减轻,后来继续吃完那盒药,30天复查肺CT,结果提示“双肺转移灶明显减少、双侧胸腔积液明显减少”,后来老李就这样吃着这个药,在家呆了足足10个月,生活质量如常人,10个月之后,也就2008年的夏天即将入秋,老李再次喘促发作,伴咯血,住进了我科,这次入院再复查肺部CT提示病情明显进展,又回到2007年的场景,肺部情况甚至比当时更差,在抗感染、平喘等多种治疗后,老李并没有坚持多久,就离开了人世。这是那个年代,从靶向药获益的病例之一,但由于靶向药耐药,无药可治,最后丧失了性命。

偶遇10年前去世的肺癌患者老伴,如果他活到现在,可能会继续活着

靶向药

老李之所以获益、延续生命,推测他一定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阳性患者。随着分子分型的研究进展,肺癌的治疗早已迈入精准治疗时代。10多年的临床实践证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阳性患者可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中获益,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从标准含铂双药化疗的半年左右延长到10~13个月,但遗憾的是所有获益患者最后均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耐药。耐药后怎么办?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做了大家的研究,发现EGFR-TKI常见的耐药机制有T790M突变和MET扩增,另外还有PIK3CA突变、EGFR过表达、向小细胞转化等等。

偶遇10年前去世的肺癌患者老伴,如果他活到现在,可能会继续活着

靶向药物

针对第一种:EGFR20外显子T790M突变是首个被发现的EGFR-TKI耐药机制,也是目前发现的最常见的EGFR-TKI耐药机制,存在于50%~60% EGFR-TKI治疗后耐药的患者。针对T790M的耐药研究已经取得巨大进展,第三代EGFR-TKI为针对此靶点的特异性靶向药物,奥希替尼(AZD9291)国内已经上市。奥希替尼为一种口服、强效、不可逆的EGFR-TKI抑制剂。两项Ⅱ期临床试验的合并分析显示,奥希替尼治疗第一代EGFR-TKI耐药后伴有T790M突变患者的ORR为66%,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11个月。所以,如果老李有幸活到现在,可能还能继续活下去。。。

偶遇10年前去世的肺癌患者老伴,如果他活到现在,可能会继续活着

靶点

针对第二种:MET扩增占第一代EGFR-TKI耐药机制的5%~22%。针对MET信号通路激活的特异性抑制剂也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INC280为一新型MET靶向抑制剂。2016年ASCO年会上报道了一项有关INC280的Ⅰb/Ⅱ期临床试验(NCT10610336)结果,吉非替尼联合INC280治疗EGFR-TKI治疗失败后出现MET扩增或过表达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可达81%。

偶遇10年前去世的肺癌患者老伴,如果他活到现在,可能会继续活着

此外,肿瘤细胞组织学类型改变已被证明为EGFR-TKI耐药的机制之一,主要包括EMT和小细胞转化两种,分子机制暂时不明确。EGFR-TKI耐药后发现小细胞转化的患者,如果是这类患者可能从针对小细胞肺癌的标准化疗中获益。


这么多的新认识,这么多的途径,这么多的新办法,如果如果老李还活着,他或许还能继续活下去。医学科技进步无时不在,癌症治疗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