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歼20克星”横空出世?中国:18年前我们就造出来了

近日,台“中山科学研究院”称其在配合西方军事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成功研制出“收发分离多基雷达”。这名字听着颇为拗口且冷门,但“中科院”称其功能非常强大:能在数个测量接收站同时工作的基础上,能够在远距离上对隐形战机进行侦察、追踪并最终锁定,导引导弹完成攻击——换句话说,就是“歼-20克星”。

“歼20克星”横空出世?中国:18年前我们就造出来了

图为“收发分离多基雷达”的机动接收站。

那么,暂时放开某些人宣称的“歼-20克星”这一说法吧。首先,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收发分离多基雷达”,的确能发现现行概念下的隐身战斗机,诸如F-117、F-22A、B-2乃至歼-20毫无疑问都被包括其中。

而鲜为人知的是,所谓“收发分离多基雷达”所使用的原理,实际上是由中国大陆首创的。根据相关公开资料显示,这种被称为“多输入多输出”的雷达探测机制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形成雏形,在2000年时宣告完成。由于该成果显而易见的重要性,使得它分别获得了200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2001年度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因为直到2003年,国际上才将这种探测机制统称为MIMO,这才有了所谓的“收发分离多基雷达”。

“歼20克星”横空出世?中国:18年前我们就造出来了

图为被摄影师拍下的B-2轰炸机。

因此,“收发分离多基雷达”能发现隐形机,这是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但是,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战例早已证明了,在战场上遇见晴好的高云层天气时,最基本的人体肉眼也一样能清楚地发现隐形机的航迹,甚至是辨认隐形机本身。

但是,地面防空部队依旧对此完全束手无策:防空导弹可不会顺着期待的目光命中目标。而世界上尚不存在能射击高度达一万多米,还能保持精准度的高射炮。因此,单独一台搜索雷达“发现”第四代隐形战斗机,乃至给出准确的距离和高度,其实都没有什么用。

“歼20克星”横空出世?中国:18年前我们就造出来了

图为尺寸异常巨大的55Zh6ME米波警戒雷达。

但是,由于运作波段问题,“收发分离多基雷达”并不能像一台传统的3D雷达那样给出准确的目标坐标和方位:由于原理限制,“收发分离多基雷达”只能运作于米波(VHF)环境下。而众所周知的是,米波探测技术虽然有反隐形能力较强的优点,但其探测精度和抗电子干扰能力都极差,只能作为大型固定预警雷达的波段。

“歼20克星”横空出世?中国:18年前我们就造出来了

图为歼-20的红外传感器特写。

和被S-125击落的F-117不大一样,第四代战斗机拥有的不仅仅是极低的雷达反射截面,更有超群的战场感知能力:诸如歼-20、F-22A和F-35等第四代战斗机普遍装备的全方向红外传感器,能在一百公里之外轻易辨识和识别大型防空导弹发射的火光和轨迹特征,更有甚者还能收集地面照射雷达制导站持续不断发出的波束,利用“射频管理“技术轻易地扰乱半主动/驾束制导体系的防空导弹。而“收发分离多基雷达”碍于其机制,并不能为导弹导引头引导至目标所用,真正要“打下”隐形机还必须要体系的配合才能奏效。

“歼20克星”横空出世?中国:18年前我们就造出来了

图为歼-16电子战机。该机将是歼-20的重要帮手。

相对应的是,第四代隐身战斗机也并非“单打独斗”。即便是在独自突入敌军深处,进行“踹门”打击的同时,第四代隐身战斗机的背后也有无数的侦察情报、指挥控制单位在进行无时不刻的支援。

而克制四代机这张“鬼牌”的最好办法,无非就是反过面来的鬼牌自己。只有在双方的兵力、情报、指挥、技战术都在平衡线上时,守方才有机会同样使用隐身的第四代战斗机,出现在攻方的同类装备面前——至于那些号称“歼二零克星”的雕虫小技,在体系的碾压面前只能是彻头彻尾的玩具。(利刃/TO)

尊重内容,从尊重作者开始,转载、合作请私信联系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