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四大名旦得名之源始

今日推送之《四大名旦得名之源始》錄自《半月戲劇》第6卷第4期,作者署名為屮屮,在文中提到了他所知的有關四大名旦來源的說法。

近年伶界最膾炙人口者。厥為四大名旦,而四大之中,復以名次之後先,為身價之輕重。四大名旦之外,更有所謂四小名旦,意若能側身其間者,必技藝超乎他人一等,其實不然。

在民國十年以前,無所謂名旦,遑論大小?民十一年秋,曹錕躋位總統,內閣中以高凌蔚、程克、吳毓麟等四人為心腹,京中相率呼之為直派「四大金剛」,蓋謂曹錕長厚,可比「菩薩低頭」,而此四人氣焰熏天,無異「金剛怒目」,實貶辭也。

四大名旦得名之源始

朱琴心之《春香鬧學》

其時北京,朝朝寒食,夜夜元宵,堂會戲極多,而承辦者,無外乎梅蘭芳、尚小云、朱琴心、程硯秋四人,四人氣焰之盛,亦與直派四總長相埒,《順天時報》稱之為「伶界四大金剛」,亦諷刺意也。

不久直派失敗,皖派登臺,程克、吳毓麟等走天津,朱琴心遂一蹶不起,尚小云亦韜光養晦,皖派中梁士貽獨賞荀慧生,當時北京堂會幾為荀一手包辦,以前奔走於朱、尚之門者,轉而捧荀,於是梅尚程朱之四金剛,一變而為梅荀尚程之四金剛矣!

四大名旦得名之源始

王幼卿、筱翠花、尚小云、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之《五花洞》

及民十沙大風發刊《天風報》,惡金剛二字不雅馴也,改稱為「四大名旦」,所謂名旦者,仍以其能提調堂會戲,非為四旦之外,另無名旦也。然四人均特意精研,爭奇鬥勝,今也年屆知命,須鬢半倉,技藝之精,不特同輩難與爭雄,即後起之秀,仍望塵莫及。設非沙大風之推崇獎掖,或未必聯驃邁進如是之勇,四大之名,發源於北京,滬上能談此掌故者,恐不多也,故特揭之。

(《半月戲劇》第6卷第4期)

光風霽月的梨園

久已被人遺忘的

故紙堆中那個

致力於尋找和分享

懷舊

梨園雜志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