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65型护卫舰性能如何?

哼哈321


65型护卫舰,是国内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型大中型水面作战舰艇,属于火炮护卫舰,全都采用国产材料和设备,北约将其称为江南级。

1964年8月,首舰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开建,至1969年6月,501下关舰、502南充舰、503开源舰、504东川舰、529海口舰全部5艘舰服役。

该舰长90米、宽10.2米、吃水2.92米,满载1249.5吨,2台柴油机,双轴推进,航速20.5节,续航力2700海里/16节,编制148人。

舰载武器为3门100毫米单管舰炮,4门61式37毫米双管高炮,2挺14.5毫米双联机枪,2座65式250毫米5管反潜火箭,4座64式432毫米深水炸弹发射炮。

65型舰,作为火炮护卫舰,其火力却不如排水量200吨级的21型导弹艇,配备有4枚上游1号反舰导弹;其航速、排水量也不如引进苏联技术的01型火炮护卫舰,只是火力配置和01型火炮护卫舰十分相似。

作为一型海军的主力舰艇,60年代末期建成的护卫舰,舰上既无鱼雷,又无反舰导弹,所以以军迷的眼光来看,65型火炮护卫舰,是一型奇葩的舰艇。

其最大20.5节的航速,无法和对方大型水面舰艇过招,只能用于掩护登陆舰艇,也不适合打击对方中小型作战舰艇,因此在对抗对岸海军的行动中,65型舰实际上处于上下都不着边的尴尬境地。

如此看来,65型舰设计时就侧重在缺乏强敌的南海海域进行巡逻警戒和护渔作业,同时加强海南岛方向的防御,因此才主要部署于南海舰队,使海军在南海有了可以与周边威慑相抗衡的舰艇,相对菲律宾等在局部形成压倒性优势。

1974年1月,西沙海战后,海军派遣东海舰队的4艘01型护卫舰加入南海舰队,提升海军在南海海域的战力,以期利用其高速能力防范南越海军可能进行的报复,65型护卫舰的低航速,使其无力对抗南越海军配备的多艘美制护卫舰、驱逐舰等大中型舰艇。

90年代初期,随着海军053H1G、特别是配备点防空导弹系统的053H2G、053H3等系列导弹护卫舰的陆续服役,65型火炮护卫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501下关舰、502南充舰、503开源舰、504东川舰、529海口舰全部退出现役。

总之,65型护卫舰性能落后,既无鱼雷,也无导弹,特别是航速极低,仅为20.5节,在海战特别需要大机动航行时,其动力不足的弊端暴露无疑。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2018年3月30日于杭州,每天都有精彩的内容推送,欢迎关注本文作者。


国平军史


提及65型护卫舰,就不能不提咱们海军的名舰“502”南充舰,而65型护卫舰从设计之初就是为保卫南海设计,最终65型护卫舰不辱使命,成为保卫我国南海的功臣。

为了提高南海地区我海军水面舰队的实力,海军方面决定在1965年之前研发一款护卫舰装备到南海方向。1965年首舰下水,但是由于上世纪60年代,台湾海峡被美帝和国民党海军封锁(客观上我们的海军实力太弱),所以虽然上海的江南造船厂可以生产65型护卫舰,但是却无法经过台湾海峡到达南海。最终决定使用火车将65型护卫舰的配件运往广州,在上海江南造船厂的帮助下,广州开始生产65型护卫舰。

不得不说当年的高瞻远瞩,到了1988年3月14日,中越爆发南海“3.14”海战,此战时我65型502南充舰虽然是一艘老舰,但比起053K型护卫舰531“鹰潭舰”、053H1型护卫舰556“湘潭舰”,531舰是防空实验舰武备老化;556舰是一艘新舰,人舰尚处于磨合期,所以最终挺身而出的却是服役近20年的65型护卫舰502南充舰。由于该舰服役时间相对较长,人员与武器结合较好,“3.14”海战中充分发挥了火力优势,3门100mm舰炮以及4门37mm高炮,甚至两门12.7mm高机都充分发挥了火力压制的作用,打的越南军舰抬不起头来。

最终“3.14”对越海战,我方在仅轻伤一人的情况下,击沉2艘、重伤一艘,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65型护卫舰是当时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最为复杂水面舰艇,并且居住条件较好,安装有空调,火力猛,适航性好,在保卫南海作战中立下首功。


霹雳火防务


中国的65型护卫舰,是我国海军于上世纪60年代装备的一种火炮型护卫舰,也是我国第一艘自行研制的护卫舰。该舰的北约代号为江南级。主要作战任务是在南海担任舰艇编队的护航警戒,在近海地区巡逻警戒和渔场监护,还可用以参加登陆及抗登陆作战和布设水雷。

65型护卫舰是我国第一艘自行研制的护卫舰,不过,该舰实际上是我国仿制苏联里加级的成都级01型护卫舰的低档山寨型号,技术水平相当于二次大战前期欧美国家的近海护卫舰。

在1958年,中国海军曾经提出过一个新型护卫舰计划,代号022型,新舰的计划性能是比较逆天的,排水量800吨,采用燃气轮机动力,航速达到45节,装备2门100毫米舰炮,3门57毫米自动副炮,4座8联装反潜火箭发射器,以及雷达火控系统。因为燃气轮机、火控、自动舰炮等一系列关键设备无法落实,这种好高骛远的新型护卫舰后来被迫下马。

研制65型护卫舰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在50年代末仿制的4艘01型护卫舰,均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建造,均进入东海舰队服役,作战区域为台湾岛北部的黄海和东海海域。由于当年台湾当局把持着台湾海峡的制海权,大陆海军的军舰无法通过海峡。此时,我人民海军南海舰队的力量比较薄弱,没有中型以上作战舰艇,只有一艘老式护卫舰南宁号,原为旧日本海军丙型海防舰,急需护卫舰等水面作战舰。于是决定在广州造船厂建造65型护卫舰,专供南海舰队。

65型护卫舰共建造5艘,首舰由上海江南造船厂建造,原因是广州造船厂的技术积累不足,此前只建造过木质鱼雷快艇、55甲炮艇。于是决定由广船派员赴上海江南造船厂全程学习首舰的建造过程,然后由上海方面帮助广州方面建造后续4艘舰,在南海交船。广州只承担舰体结构制造和总装任务,上海提供所有能够用火车运输的成套部件,并提供人员培训和工艺装备。目前,广船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军用造船厂之一,产量最多的军舰是054A型导弹护卫舰。

这是80年代初,我海军501下关舰在南海海域与美国诺克斯级护卫舰DE1074哈罗德.霍尔特号对峙的情景。501下关舰于1965年11月在广州造船厂开工,1966年12月下水,1967年6月服役于南海舰队。

65型护卫舰的排水量1250吨,主机是采用单机仅3300匹马力的柴油机,最大航速仅21.5节(设计航速20.5节)。主炮为100毫米舰炮,由100毫米岸炮改造而来,采用一前二后的布置方式。副炮为4座双联37毫米高炮,另有2挺14.5毫米双联高射机枪。该舰的反潜火力较强,包括2座64式250毫米火箭式深弹5管发射器(射程1280米)。4座大型432毫米深弹发射器,配弹6枚。2条深水炸弹和水雷投掷轨道。


科罗廖夫


65型护卫舰是新中国自主建造的第一型长首楼,重型柴油机,双桨双舵火炮护卫舰。总长90米,型宽10米,型深6.8米,正常排水量1198吨,满载排水量1249.5吨,吃水2.92米,航速20.5节,自持10昼夜。装2台9EDZ43/67重型柴油机,额定功率2×2425千瓦,(3300马力)。

65型护卫舰的武备与01型护卫舰一样,由三座单管100毫米主炮、四座双联装37毫米舰炮、2座双联14.5毫米舰载高射机枪、2座1200型5管火箭式深水炸弹发射炮、4座深水炸弹发射炮,2座深水炸弹投掷架组成,并可携带10枚锚雷或是8枚沉底雷。电子设备方面配备有仿苏尼泊东导航雷达、512甲型对海警戒雷达、仿达米尔-11声呐、水声通信机、无线电通信、救生电台、电罗经、计程仪等。

从表面上来看,较01型多二座,但在近距离战斗时,65型护卫舰的四座双联装37毫米呈菱形布置,每舷有三座37毫米同时射击,火力提升了三倍。但在中距离炮战中,65型护卫舰尽管同样配备了三座单管100毫米舰炮,但由于没有配套炮瞄雷达,完全依赖于人工进行目标测距和弹着点修正,其命中率远低于01型护卫舰。另外,由于采用了长首楼型,很难布置鱼雷发射管,加上航速不够,占位困难,65型护卫舰没有配备鱼雷发射管,导致了65型护卫舰在攻舰火力上缺乏致命一击的能力,这是非常可惜的,否则在“3.14”海战中,对那艘已经坐沉的505号登陆舰,完全可以给予其仁慈的一击。

作为新中国首次建造的中型水面舰艇,65型火炮护卫舰的水平并不高,其战技术性能只相当于二战中期的护航驱逐舰,但对于当时的中国海军来说,4艘65型火炮护卫舰的入役极大的提高了海军南海舰队的战斗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