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66034096
顿巴斯战役总共有两次,分别是1941年的德军进攻顿巴斯的战役以及1943年的苏军解放顿巴斯战役,我想题主要问的应该是第二次战役。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次战役!
顿巴斯战役发生于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之后(该战役堪称曼施坦因的经典杰作,在我上一篇文章曾有介绍),虽然曼施坦因在哈尔科夫凭借着自己的军事天赋以10万德军成功击溃了50万苏军,但这并没有改变德军岌岌可危的态势。到了1943年8月13日,苏军为了解放工业重区顿巴斯,集结重兵发动了顿巴斯战役。
双方兵力对比
苏军:
苏联集结了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两个集团军群,其中包含有合成集团军、空军集团军、坦克军、机械化军以及骑兵军,共约105万人的兵力。在火力配备方面,有火炮与迫击炮2.1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257辆、作战飞机1400架。除此之外,苏军还有部分海军和游击队配合此次行动。
德军:
与苏军相比,德军的兵力显得比较寒酸,仅有曼施坦因南方集团军群所属的第6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团军约54万人的兵力,而这其中还包括1个罗马尼亚师。在火力配置方面,德军也处于劣势,仅有约5400门的火炮和迫击炮,坦克与自行火炮的数量只有900辆左右,作战飞机约1100架。
战役背景
顿巴斯是以能源和重化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区,是苏联最大的煤炭基地,对苏联战争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苏军希望通过此次战役彻底解放顿巴斯,并粉碎德军的顿巴斯军团。顿巴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德军自然也会拼死抵抗,顿巴斯战役就在这种背景下展开。
战役过程
8月13日,苏军近卫第1集团军向兹米耶夫以南地区发起进攻,斯巴顿进攻战役打响。紧随其后,苏军第6、第12集团军从伊久姆地区向德军发起了进攻,近卫第8集团军、第46集团军和近卫第3集团军随即也投入了战斗。尽管苏军占据绝对优势,但德军的抵抗也很激烈,苏联西南方面军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与西南方面军相比,苏军南方面军的进攻要顺利得多,其所属的突击第5集团军、近卫第2集团军很快就打的德军第306、294、336步兵师毫无还手之力;进攻首日,苏军就已经突入德军防线约10千米;而德军的第6集团军的兵力仅剩约3万余人。
德军的败局已经越来越明显,此时曼施坦因手头的兵力也是捉襟见肘,即便如此他还是咬着牙抽调了第17装甲师,甚至从中央集团军群讨来第9装甲师和第258步兵师,还拉来了A集团军群唯一机动兵团——第13装甲师前去增援!
曼施坦因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些援军身上,希望借此再次创造哈尔科夫战役的奇迹,不过这一次幸运女神并没有垂青于他。8月20日,德军援军与和突入苏军在55公里的狭窄正面遭遇。持续四天激战,最终苏军赢得了遭遇战的胜利。8月23日,苏军成功攻占阿姆夫罗西耶夫卡,德军第6集团军被一分为二。
随后,苏军继续发动进攻,第1近卫机械化军的坦克也以密集队形向德军阵地发动冲击,但因为遭到德军反坦克炮的反击,苏军遭受很大损失。但即便如此,苏军依然在坦克的掩护下不断向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冲击。
曼施坦因已经感受到了“空前的危机”。他不断向希特勒告急,请求大量增援,可此时德军的整个东部防线四处吃紧,已经很难抽调出援兵。到了8月30日,苏军攻占了塔甘罗格,德军防御被撕开一个大缺口。至此,善用奇谋的曼施坦因也没有多少办法了。
9月15日,无计可施的曼施坦因经过希特勒的许可,不得已下达了向第聂伯河撤退的命令。至9月22日,苏军西南方面军已经将战线推进至第聂伯河西岸,南方面军也推进到了莫洛奇纳亚河一线。斯巴顿战役以德军的败退而落下帷幕!
结束语
在这场战役中,苏军成功将战线向前推进了约300千米,击溃德军13个师,而且解放了重工业城市顿巴斯,从而为夺取第聂伯河会战创造了有利条件。虽然曼施坦因是一位优秀的将领,但面对巨大的劣势,他已无计可施,法西斯德国的丧钟已经敲响!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喜欢历史和军事史的朋友可以点一波关注!
历史文斋
顿巴斯位于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伏罗希洛夫格勒、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三个州及其毗邻的俄罗斯联邦的罗斯托夫州境内。
顿巴斯的煤田面积约6万平方千米,有1800米深度的地质储量,达到962亿吨,是苏联最大的煤炭供应基地,对苏联的战争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顿巴斯是以能源和重化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区。
1943年8月13日至9月22日,苏军为了粉碎德军在顿巴斯的集团,同时解放顿巴斯,于是出动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的百万大军,发动了顿巴斯战役。
此次战役是第聂伯河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方面军共击溃德军13个师,从而解放了顿巴斯。
苏联出动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两个方面军在宽约450千米的战线上向前推进约300千米战区,共击溃德军13个师,解放了重工业城市——顿巴斯,为取得第聂伯河会战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此次战役中,苏军以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相结合快速深入德军后方,进而破坏德军的纵深防御,再配合主力军的进攻,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其中由亚速海区战舰队运送到塔甘罗格、马里乌波尔、奥西片科等战区登陆的陆兵,在解放顿巴斯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小史坑
二战时的顿巴斯保卫战的确是非常激烈的,这里默认为1941年苏军守卫顿巴斯的行动。我们知道这次保卫战的背景是顿巴斯工业区为乌克兰最大的煤炭工业基地,拥有庞大的煤炭储藏,以及其他矿物资源,是苏联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也是乌克兰地区的工业精华所在,拥有发达的冶金、发电、化工和机械工业。
那么这里就会成为必争之地,毕竟谁都喜欢资源,尤其是德军严重缺乏资源。对于希特勒的“军事经济学”而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夺取顿巴斯,一方面可以对苏联的工业体系造成重创,进一步削弱苏联军事工业的产能,同时,夺取的工业设施和资源可以为德国自身的军事工业造血。此外,由于西南方面军在基辅战役期间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此时南线苏军兵力不足,如果能进一步歼灭苏军仅剩的重兵集团对于南方集团军群完成进一步的战役部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苏军而言,主要的任务是依托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下属的各集团军对哈尔科夫和更南方向上的掩护,加快工业企业的撤退和疏散,并遏制德军向罗斯托夫-北高加索方向的进攻。但此时形势发生了变化,苏联军队已经判断出东线要出问题,鉴于莫斯科方向的战役已经打响,主要的预备队都在向莫斯科方向集结,已经被削弱的南线苏军只能以顽强的防御来为工业的转移争取时间。
深空电报
顿涅茨地区之所以战况激烈是有两个方面上的原因:一个是顿涅茨地区本身是重要的产煤区和冶金区,战争经济意义重大,是希特勒和斯大林都争相夺取的地方;另一个就是1944年的德军南翼防线的顿涅茨一线是一个明显的突出部,在军事角度上来看防守的德军处于劣势,极易被苏军所切断包围,所以作为进攻方的苏军自然不会放弃这个绝佳的有利态势,而希特勒出于经济的考虑又严禁德军擅自放弃顿涅茨突出部,所以围绕着顿涅茨突出部的惨烈作战遂大规模爆发。
苏军对顿涅茨突出部的进攻分为两次,第一次是对顿涅茨的直接进攻,对正面的德军第6集团军和北翼的第1装甲集团军同时发起了强大的进攻,并且达成了突破,但是没能取得决定性的突贯,最终德军在得到了4个装甲师、1个装甲步兵师个2个步兵师的增援下对突入的苏军发起了反突击,全面恢复了顿涅茨地区原先的态势,苏军的坦克部队损失尤为严重。
苏军第二次进攻并不局限于顿涅茨突出部,而是整个德军南翼防线,尤其对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的结合部实施了重点的打击,并达成突破,这里事关德军整个南翼的生死,一旦让苏军突破深入挺进到第聂伯河一线,那么整个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都将被苏军所包围,于是在德军全力恢复这里的态势时,苏军再次对顿涅茨突出部发起了进攻,由于此前防守这里的第6集团军经历了上次的苦战后没能来得及补充损失,加之机动部队都调去了北翼,遂无力阻止这次进攻,被苏军突破了纵深,整个集团军被切为两段,尤其是靠近海岸的德军面临这被包围的危险,最终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下达了向第聂伯河一线全面撤退的命令,至此顿涅茨地区重新被苏军所夺回。
德军为了防守这个巨大的突出部使得自己本就薄弱的兵力更加分散,是自己在军事处于更加不利的态势,为的只是保住顿涅茨地区的经济价值,殊不知只有军事上的胜利才是其他一切目标的前提,否则一切只是空想。而德军的元首希特勒却始终不明白。
战略论
图为第聂伯河战役图
作为下第聂伯河战役的一部分,苏联和德国围绕着顿巴斯展开了惨烈的争夺。最终,苏联付出了巨大代价从德国手中夺回了顿巴斯这一工业重地。战争期间,双方投入了超过400万军队用来争夺第聂伯河和顿巴斯的所属权,其惨烈程度和规模丝毫都不逊色于斯大林格勒会战和库尔斯克战役。
图为准备进攻顿巴斯的苏联军队
库尔斯克战役后,德国彻底失去了在东线的主动权。而且,德国的精锐力量在这次大会战中损失殆尽,事实上已经很难保证对占领区内所有重要城市的防守。所以自1943年8月份开始,德国军队就开始集结力量沿着第聂伯河开始构筑防御工事,以保证那些珍贵的战略资源还处于德国的控制当中。
而对于苏联来说,乌克兰地区拥有大量的人口和肥沃的土地,若夺回,可以进一步增加苏联红军的实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苏联军队面临的食物匮乏问题。
图为河对岸的德国军队
为了一口气吃掉在第聂伯河和顿巴斯防御的德国军队,庞大的苏联红军沿着是斯摩棱斯克和亚速海展开了庞大的攻势,以求在第一时间内彻底包围在那里的德国军队。由于德国陆军和德国空军在顿巴斯和第聂伯河拼死抵抗,苏联军队又不顾忌损失发动一次又一次人海攻击,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值得一提的是,顿巴斯和第聂伯河保卫战首次出现了伤亡人数远远大于双方投入兵力的情况,也就是说,许多士兵在受伤之后经过简单治疗后还要继续走上战场,甚至多次负伤,也仍然在前线战斗,由此可见,顿巴斯和第聂伯河保卫战有多么惨烈。
欢迎大家订阅本号,提供更多的军武知识科普。
区域拒止
根据曼斯坦因元帅的回忆录介绍,从库尔斯克战役结束后,苏军先在米乌斯河防线发起了进攻,被德军暂时反击所阻;再在顿尼茨克地区也发起了攻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致从这时开始,苏德双方的兵力对比出现了骇人听闻的差距。自库战开始后至8月底,南方集团军群的损失补充率只有20%左右,呈现出越打越少,苏军越打越多的被动局面。曼斯坦因元帅只得再三请求增援,虽也得到了部分增援,但数量少、不能及时到达而限制了援兵的作用。米乌斯防线的第六集团军实际作战兵力甚至一时消耗到只有3又1╱3个师的程度。同时在顾此失彼的被动局势下,曼斯坦因元帅还不拥有行动的自主权。在此情况下,曼斯坦因元帅再三向希特勒陈述局势的危在旦夕的严重性,且用词非常严厉,向希特勒再三说明,南翼是苏军在东线寻找的突破口,而南方集团军群左翼(北翼的第四装甲集团军)又是苏军针对南方集团军群的突破口,此处是重中之重,且此处将是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的决战场所,必须在后方集结相应部队,部队来源是中央集团军群或后方预备队。曼帅多次与希会晤,并最终得到支持,可惜由于中央集团军群的克鲁格元帅的抵制和不配合,调动计划屡屡失败,并产生严重后果。至9月中旬,曼元帅只得通知希特勒,退过第涅伯河已不可避免,并准备明日下达命令。这时希特勒慌了……(此阶段的攻势,苏空军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规模超德倍数,且出动率和实际作用都越来越大,虽还不能压倒德国空军,但德空军的优势已荡然无存了,特别是此时部分东线战斗机联队还调往欧洲,更使苏空军坐大,并使德军战机损失暴涨,对陆军的支援也大不如前)
探测卫星A
与时俱进,应当把这个“顿巴斯”翻译成“顿涅茨克”了。顿涅茨克与哈尔科夫,是乌克兰东部极其重要的煤铁中心,对战局有着非同一般的战略意义。围绕这这一地段,1941-1943年先后进行了四次哈尔科夫战役。而第四次哈尔科夫战役,实际上是库尔斯克战役的延续和组成部分,是苏军从防御转入反攻后,在库尔斯克南线进一步扩大战果,不断打击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而取得的辉煌胜利。
虎眼看书
苏联除了平推和用人堆,战术水平差的太多了!德国是被苏联拖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