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果德国不进攻苏联,那苏联会进攻德国吗?

龍洵潭


苏联不敢!苏联人对德国有着天生的惧怕!在历史上,俄国人与日耳曼人交战不少!基本都是被虐的份!德国的前身是普鲁士王国,而普鲁士国盛产雇佣兵,他们经常被其他国家雇佣去打仗!而俄罗斯的哥萨克人也是精于战之道,几乎揍遍了欧洲,却是败于普鲁士人之手!在拿破仑时代,拿破仑就大量雇佣普鲁士士兵,揍得俄罗斯是满地找牙!

其次,德国当时是苏联的盟友,作为盟友,苏联对德国的了解比英法多得多!他们真正了解这其间的德军有多么恐怖!比如,他们曾联合出兵波兰,德国打前锋,苏联吃现成的,斯大林自以为苏军不是对手!这是斯大林非常恐惧德国的主因,他甚至下令,有边防官兵朝德国一侧开枪就地枪决!

最后,也是最关键一点,苏联在德国没有利益!德国是一个贫瘠的国家,他根本就没有任何值得被惦记的东西,如果有,那只会是德国工业。而想要夺取德国工业就必须击败德国工业,不过既然有击败德国工业的能力,那还要德国工业干什么!


优己


有一个说法是有大雷雨计划,德军和英法打的疲惫不堪时,从德军的薄弱环节入手,占领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乘胜直捣敌人的心脏,那样半个欧洲将在苏联的控制之下。这样离苏联红军用刺刀创造出来的和平革命就为时不远了。而随后法国的败降和英国武装力量被迫退出欧洲大陆也使得苏联在未来可能向中欧和西欧大陆进行的战略进攻作战中一下子少了两个强劲的军事对手,现在苏军只要解决德军这一个对手就行了。如果斯大林真是这样想的,那我们不仅要惊诧于他那鲸吞整个欧洲的野心,更要惊异于他对于臃肿而效率低下的苏军战斗力的极度自信。

但个人以为,苏军应该不会主动进攻德军。苏军的作战思想实际上是德军入侵后立即展开反攻,也就是所谓的“进攻性防御”思想,而不是“防御性进攻”。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东线德军老兵的回忆录中描述了苏军的部署十分的反常,军队过于靠近边界等现象的原因。事实上是苏军低效的指挥系统把自己玩崩了,所以才有了“巴巴罗萨”期间丧师失地一溃千里的局面。

但是,“大雷雨计划”的说法只是源自华西列夫斯基的一份手稿并不能证明什么。另外,1939年苏芬冬季战争中苏军的惨败已经使斯大林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军队不会是横扫大半个欧洲且经验丰富的德军的对手(至少在1941年不是)。类似“大雷雨”的计划至少要在1943年苏军重建军官团后才有起草实施的可能性。这里再发散一下:也许斯大林的如意算盘是英美盟军登陆欧洲先跟纳粹死磕自己再坐收渔利吧。


李三万的三万里


肯定会,苏联不会坐视一个强大的德国崛起,只有有机会苏联会毫不犹豫的进攻德国,夺取整个欧洲!

具体的证据有如下几个:首先在德国1939年闪击波兰后,其大规模使用装甲部队进行决定性的突破战术震惊了世界,而后在法国战役中更是大放异彩,苏联也开始效仿德军组建拥有大量坦克的机械化军,这种部队编制法上千辆坦克,完全是为了进攻所准备的;其次就是关于坦克数量问题了,苏联一直在大量生产坦克,而坦克在当时普遍是作为进攻用的,到1941年德军侵苏时,斯大林同丘吉尔的联系中提到苏联拥有近24000辆坦克,虽然其中大部分都是轻型坦克,新式的T-34坦克很少,但是很难让人信服斯大林制造如此数量的坦克只是为了单纯的防御。



从苏军在1941年的兵力部署上也可以得到一些证明,当时苏军一半的兵力都部署在西部,尤其是新组建的机械化军,但是在西部的苏军又呈现出一种离国境线较远的地方部署,所以难以确定苏军到底是要进攻还是防御。不过当时德军将领曼施坦因的分析较为合理,即苏军的战略部署处于一种介于进攻和防御的并存的姿态,即既保持的防御的姿态,又随时可以迅速的转入进攻。


从苏军的部署上和大规模的组建装甲兵团以及更新现代化装备的情况来看,1941年的苏军显然是为了将来的大战再做积极的准备,苏联可以肯定将来必有一战。不过要让苏军发起进攻有以下两个可能,一是苏军实力已经增长到绝对的优势地步,如此即使没有外部的合作也会发起进攻;二是在德国同英国在地中海和大西洋全面展开作战时,德军必然要把大部分资源投入空军和海军,苏军一定会趁机联合英国进攻德国。后一种可能更为可能发生!


战略论


苏联肯定会进攻德国

苏联早已制订好了名为“大雷雨”的计划,原计划于1941年6月实施,因准备不充分,往后推迟了一个月,改为1941年7月。

苏联进攻德国只是时间问题,起先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只是为了拖延。

德国签订条约,是畏惧东方的巨人,害怕进攻波兰之后,苏联偷袭德国,保证东部边境安全以便全心投入于西部战事。

苏联签订条约,是争取其西部边境的安稳,此时的苏联,经过大清洗,大批有素质有能力的军官受到屠杀,苏军整体战力大幅下降,且苏联还经历了苏芬战争的惨胜,面对二百万人口的芬兰,苏联出动近百万兵力,最后还是惨胜,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苏联为了应对西线可能的战争,必须签订协议确保安稳,练兵以恢复战力。

而苏德之间,有势力矛盾,当初德国进攻波兰,就是因为苏联同时背刺波兰,波兰才会速败,苏联也因此获得了波兰的半数领土,建立了缓冲的部分。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德国的野心越来越大,吞并西欧又虎视英国,而德国对英国的不断空袭导致的石油短缺,使得德国将目光盯向了东方的石油大国,所以这些矛盾也决定苏德之间必有一战。

根据1941年6月底苏德边境的双方兵力部署也可看出来,苏军将大量部队开到了前线,边境部署的兵力多达268万,而德军部署兵力则为305万,且苏军在西线部署坦克数量多达22000辆坦克,虽大部分属于老旧坦克,但其中高质量的坦克于德军高质量坦克数量相差不多,如果苏联没有进攻德国的野心,为什么会在边境部署如此大量的兵力。这也不难解释德军进攻前15天为什么会有200万苏军伤亡。


回形针行动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就是德国为避免两线作战而设了一个骗局,希特勒为发动欧洲战争,从新做起欧洲的霸主地位,必须先打败英法波,然后在打败苏联,这是希特勒早已计划好的,在希特勒的书里《我的奋斗》就已苏联视为头号敌人,消灭斯拉夫人,斯拉夫人是劣等人。这是希特勒对苏联的仇恨。所以当他打败英法波时,西线大局已定,回头开始收拾苏联,以报一战时英法俄为首协约国对德国的战争,让德国战败投降,割地陪款。所以德国攻打苏联是必然的。反过来说,苏联主动进攻德国那是不存在的,斯大林跟德国签约可不是什么骗局,苏联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才跟德国签约,当时苏联想和英法波签约集体安全条约,给了一个所畏的雷雨作战计划。但是苏联的提议被波兰拒决了,波兰不想和苏联签什么条约,因波兰仇狠苏联,二国发动过波苏战争。所以波兰只跟英,法签订了互相安保条约,就形成了英法波同盟,把苏联拒在了门外,这样苏联就被独立了,雷雨作战什划也就流产了。当时,英法和苏联也进行了谈判,苏联是有诚意的,但英法毫无诚意,私下又和德国谈判,要和德国签订英法德互不侵犯条约,张坡仑和法拉第政府仇视苏联。但希特勒为德国复仇必须跟英法打,也和苏联打,希特勒看到了英法和苏联的谈判是对付自已的,但他们的谈判毫无进展,这是希特勒非常高兴,就这样,苏联看到了英法要和德国订约,所以先和德国签约了,打破了英法的计划,所以说苏联就跟本没有能力去进攻德国,苏军的战术上很落后,1939年的苏芬战争就证明了这点,斯大林很相信这个条约的。所以苏联不会主动去进攻德国。


枫叶飘飘263244


绝对会进攻德国!

看看后来苏联是怎样进攻日本的就明白了。苏联政府那是真正的不见兔子不撒鹰,胃口无限大,精敲大算盘。二战前,斯大林伙同希特勒划分势力范围,先后侵占了苏台德地区,瓜分了波兰,双方利益互保,斯大林的狠辣贪婪就连希特勒都心惊,希特勒由此看清了苏联政府的北极熊面目,才有了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后来苏联攻入德国,大肆烧杀抢掠史不绝书。

日本对苏企图在诺蒙坎战役碰壁后,转而南进发动太平洋战争。日苏互相戒备暗地磨刀,终因苏联西线对德作战孤注一注,日本陷足亚洲战事分身乏术,还签订了和平条约。中国抗战精疲力竭,美国太平洋作战希望苏联北部夹击,可苏联推三阻四。后来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提出巨大条件,美英牺牲中国,蒋介石无可奈何。一等到美国核爆广岛长崎,苏联方才大军进入东北,机器设备搬之一空,跟不久前攻入德国如出一辙。

总之,苏联政府当时的内外政策决定了他的战争目标,对外扩张本性。


今古达观


苏联对德国的作战堪称一个败笔,因为闪电战根本不适合用于对苏作战,而且苏联如果先发制人,德军还没闪击就被灭掉了。不妨假设一下,如果假设苏联人在1941年选择动手,可能会有这样的结果:苏军先发制人,苏德边境部署的防御中的德军肯定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由于装甲部队和空军已经陷入了和英军的作战中,部署在波兰的德军地面部队很可能遭到红军航空兵的压制和坦克部队的分割包围。苏军由于装备不利,大批老式坦克的摩托小时将近耗尽,零件缺乏,弹药供应不良、组织混乱,苏军在对德军的歼灭中会付出较大的代价。军事专家认为,苏军应该能挺进到原德波边境,如果部分德军能够撤退到并占领原有边境上的筑垒地区,或许能够遏制红军的进攻,并且将西部地区的部队东调回援,然后双方必然会陷入拉锯战。

如果苏军能够抢在德军之前突破原德波边境,那么苏军是很有可能一路打到奥德河边上甚至发动向柏林的进攻。但是此时德国并不像后来那样已经没有了战略上的挪腾空间,战争并不会因为柏林的得失而终止,还会继续打下去,往下的连锁反应就不好说了。考虑到苏联庞大的工业体系,最后的胜利应该还是属于苏联,但是由于苏联先于德国动手,世界各国的外交问题就会变得难以预测了。可是历史不能假设,苏联进攻德国在军事上没有毛病,而且德军必败。


深空电报


这是必然的,在斯大林看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完完全全就是一张纸,从某种程度上说希特勒发动巴巴罗萨计划是为了防止苏联趁德军被牵制在西线之机进攻德国的自保之举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苏联和德国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一方遭到别国侵略,另一方要保持善意中立。互不侵犯。当时斯大林在加速实现苏联的工业化,工农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但苏联是传统的农业国工业发展水平和老牌工业强国英法还有相当差距。发展本国经济才是重中之重,斯大林当时在国内搞排除异己的肃反运动。大批军队员勋干部被枪杀,撒职或关进狱中,军队原气大伤,无力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从俄国人性格上看他们只会落井下石,趁火打寸劫。如利用两次雅片战争掠夺我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利用德国闪击波兰,出兵波兰东部,制造臭名昭注的卡廷事件。所以斯大林不会主动召惹德国。


关东侠客


当然会。斯大林不是傻子,相反,他精明着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希特勒和斯大林不约而同选择的缓兵之计,希特勒需要专心应对西线,斯大林需要时间完成五年计划。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苏联的发展重点就是国防,主要在于飞机的生产。从38年到41年,苏联的军工生产已经达到英美总和,仅次于德国位世界第二,等到42年三五完成时就会是世界第一。因此斯大林要确保苏德战争最早也要在42年以后开始。然而与预想中德国继续进攻英国本土相反的是,德国似乎高估了西线的进展,决定立即进行对苏作战。苏联被打的措手不及,才造成了战争初期的颓势。现在看来,双线作战绝对是德国犯下的最致命的错误之一,但其实从二战爆发的那一刻起东线就注定要爆发战争,因为希特勒和斯大林都不信任对方。如果希特勒没有先动手,斯大林绝对会毫不犹豫地从背后捅刀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