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常见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有哪些?

raoyaoting


首先,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由于骨量降低,骨组织的微结构退变导致骨脆性增加,从而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疾病!骨吸收和骨形成平衡被打破,为其主要特征。

1.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常用的有:

钙尔奇D :为复方制剂,含有钙剂和维生素D,维生素D促进钙质吸收。

骨化三醇软胶囊 、阿法骨化醇软胶囊 :两者在体内均能产生维生素D的作用,服用时检测血钙含量,禁用于高钙血症,高磷酸盐血症患者。

降钙素 、依降钙素 、鲑鱼降钙素:均为注射剂,是肽类激素的一种,对破骨细胞有快速抑制作用,兼有改善骨平衡和缓解骨质疏松性疼痛作用!

伊班膦酸钠、唑来膦酸钠、阿伦磷酸钠、利塞膦酸钠:通过抑制因破骨活性增加而导致的骨吸收,增加骨密度而治疗骨质疏松。

2.促进骨形成药

雷奈酸锶 :具有抑制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双向作用机制的骨质疏 松症治疗新药,适用于绝经后的骨质疏松。

3.激素替代疗法

雌二醇: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最佳选择。

以上都是些常用治疗骨质疏松的西药,具有不同程度的肝肾毒性,长期应用容易引起并发症,有的价格昂贵,导致临床应用受限!

这里特别推荐几种常用的治疗骨质疏松的中成药:

强骨胶囊 :可以增加骨密度,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具有补肾 、强骨 、缓解疼痛症状的功效!特别注意感冒发烧时不宜应用!高血压 心脏病 、肝病 、肾病严重时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骨疏康胶囊 :具有补肾益气,活血壮骨的功效。肾虚气血不足导致的原发性骨质疏松首选!年老体虚,高血压患者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发热病人禁用!

治疗骨质疏松的中成药配合适量的运动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增加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

特别提醒患者:治疗骨质疏松要一边治疗一边测,关注血钙和骨密度,利用骨密度检测指导骨质疏松的预防治疗!


药事健康


骨质疏松常用治疗药物有哪些?请看逸仙药师介绍:

一、钙剂和维生素D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基础药物,钙剂可改善骨矿化、减缓骨量丢失,维生素D可促进钙吸收,同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可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最常见的复方制剂是碳酸钙维D3片,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者禁用。

二、抑制骨吸收类药物

1、双膦酸盐类:主要包括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伊班膦酸钠等。此类药物能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作用,降低骨转换,有较强的抑制骨吸收及增加骨量的作用。肾脏肌酐清除率<35ml/min患者禁用。

2、降钙素类:此类药物主要有鲑鱼降钙素、依降钙素,为肽类激素,可抑制破骨细胞生物活性、减少破骨细胞数量,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的急性骨丢失和疼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适用于骨质溶解或骨质减少引起的骨痛,建议短期(不超过3个月)应用。

3、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目前用于临床的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有雷洛昔芬片。雷洛昔芬可选择性地作用于雌激素的靶器官,阻止骨丢失,增加骨密度。该药只用于女性患者,有静脉栓塞病史及有血栓倾向者禁用。

4、雌(孕)激素:此类药物包括雌激素、雌孕激素等,只能用于女性患者。临床研究已证明激素补充疗法能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危险,建议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个体化运用,对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较大子宫肌瘤患者禁用。

三、促进骨形成类药物

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是当前促进骨形成药物的代表药物,具有促进骨形成、改善骨重建的作用,可有效增加骨密度,显著降低绝经后妇女椎体和非椎体骨折风险。治疗最长时间不宜超过 24个月,用药期间要监测血钙水平,防止高钙血症的发生。

四、活性维生素D类

主要包括骨化三醇及阿法骨化醇,活性维生素D能增加钙、磷酸盐的肠道吸收,促进骨矿化,降低血浆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同时减少骨钙消溶,最终缓解骨和肌肉疼痛,改善绝经、衰老和内分泌变化引起的肠道钙吸收障碍所导致的骨质疏松。此类药物禁用于高钙血症、高磷酸盐血症(伴有甲状旁腺机能减退者除外),高镁血症。

五、维生素K类

四烯甲萘醌为维生素K2同类药物之一,它有促进成骨和抑制骨质吸收两方面的作用,可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再骨折发生率。四烯甲萘醌为脂溶性制剂,饭后服用吸收较好。

六、雷奈酸锶

有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双重作用机制,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仅用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需进行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

七、中成药

如人工虎骨粉、异黄酮类及淫羊藿类复合物等中成药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有减轻疼痛、提高骨密度的疗效。


逸仙药师


(一)基础性用药

维生素D3和钙剂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基本药物。骨质疏松病人负钙平衡的原因之一是肠道对钙的吸收障碍。具有活性的维生素D能加强肠道内钙磷的吸收,调节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及骨细胞的分化,促进骨形成,与钙剂合用时,剂量宜小,防止高钙血症的发生。维生素D经肝、肾羟化后形成1, 25 (OH) ,D3为最终活性物质,直接参与骨矿物质代谢。老年人维生素D吸收和代谢(羟化)功能下降,影响钙的吸收,应适当补充。老年人每日维生素D摄取量为400~800U。阿法骨化醇(a-D3)只需要经肝羟化为1, 25(OH),D参与骨矿物质代谢,所以肾功能不全者亦可应用。

(二)骨吸收抑制剂

1.降钙素 破骨细胞具有丰富的降钙素受体,降钙素能短时间内迅速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长期作用则可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从而抑制骨吸收;此外对于骨骼相关的疼痛如肿瘤骨转移、骨质疏松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止痛机制仍不完全清楚。降钙素对于近期非创伤性骨质疏松椎骨骨折的止痛作用已经在多个前瞻性的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

2.二磷酸盐类 二磷酸盐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抗骨质疏松的药物之一。二膦酸盐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药物进入体内后与羟基磷灰石紧密结合,在破骨细胞周围释放并进入破骨细胞内,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甲羟戊酸合成途径,抑制其中间产物焦磷酸法尼酯 I焦磷酸牛二酯的形成,使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受阻,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增殖、成熟及干扰成熟破骨细胞的功能,并促进其凋亡。

(三)骨形成促进剂

甲状旁腺激素是由甲状旁腺分泌的含84个氨基酸的单链多肽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9500,它是调节钙、磷代谢及骨转换的最为重要的肽类激素之一.。甲状旁腺激素生理作用可促进尿磷排出,从而增加肾小管重吸收钙,促进生成活性维生素D,对骨合成代谢的机制尚不清,可能与成骨细胞的增殖激活有关。人甲状兴腺激素(hPTH)是唯一被FDA批准临床应用的促进骨形成药物。传统研究认为,甲状旁腺激素是刺激骨分解的骨代谢调节激素,直接作用于骨和肾,促进骨钙动员和骨对钙的重吸收,通过促进I, a-羟化酶使25(OH)2D3转化为活性1, 25(OH) ,D3,间接起到加强肠钙吸收的功能。

(四)混合制剂

新一代的锶盐类药物雷奈酸锶为混合制剂,既能抑制骨吸收又能促进骨形成,且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锶盐分子由2个稳定性锶原子和1个有机单位组成,从而使锶的生物学效用得以发挥。目前,锶对骨质疏松治疗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学者们提出了以下儿种假设:①锶可以活化某些类型细胞的钙感受器,导致磷酸肌醇的产生和丝裂原信号的激话:②些锶敏感受体有可能对骨细胞产生作用:③锶通过激活成骨细胞的胞外激酶调节信号可以诱导环氧化酶-2和前列腺素E2的产生,锶盐这些作用有可能对骨形成产生作用。


医睹为快


刘医生谈骨论筋🍎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

人到了中老年,都会有骨质疏松的情况。只是有的重有的轻。重的腰背部疼痛并且容易骨折,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家中的父母也有这种情况。那应该怎么预防和治疗呢?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老百姓经常说的是骨头糠心了。医学上是指单位体积内骨量低于正常为特征的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质的有机成分生成不足、继发钙盐减少及骨组织的微细结构破坏。主要引起腰背部的疼痛及容易骨折。

一、钙剂。钙是骨组织中最重要的成分。所以补钙非常重要。比较好的有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


二、降钙素。是一种骨吸收抑制剂。可预防绝经期前后的骨量丢失,还可以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商品名密盖息。


三、维生素D。它可促进钙的吸收,一般要于钙剂一起服用。

四、二磷酸盐。是一种骨吸收抑制剂。抑制破骨细胞功能。临床应用证实可增加骨量。应用较多的有唑来磷酸、阿仑膦酸等。

五、性激素。雌激素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首选药,并可减少骨折的发生。雄激素对男性骨质疏松也有作用。

六、甲状旁腺激素。治疗低转换型骨质疏松。成骨作用大于破骨作用,使骨量增加,强度增强。

还有如氟化物、异丙氧黄酮等,都对骨质疏松有作用。但是所有药物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并定期检查。防止不良反应的产生。

大家可以关注我或下方留言,以了解更多医学知识。

关注🍎刘医生谈骨论筋🍎享健康人生

刘医生谈骨论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被破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通常临床上以骨骼疼痛、脊柱变形、骨折等为外在表现,许多骨质疏松患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往往在发生骨折后经X光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骨折最常见的部位是:脊柱、髋部、桡骨远端和肱骨近端。骨质疏松以老年性和绝经期较为多见,因此,老年人、绝经期妇女应定期检查骨密度,早发现早治疗为佳。今天主要说一下,骨质疏松等临床常用药物。


李药师谈健康,点击右上方关注,更多用药知识与您分享!


1. 骨吸收抑制剂


(1)双膦酸盐类:其作用机理是有效抑制骨细胞活性,降低骨转化。常见药物有:阿仑膦酸钠、依替膦酸二钠、伊班膦酸钠、利塞膦酸钠、唑来膦酸等。其中唑来膦酸具有独特的双氮结构,与骨组织结合力更强,药物疗效持久,能全面提升骨密度。

注意事项:此类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补充钙剂;该药物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性,消化道溃疡、返流食管炎患者慎用;静脉滴注给药应注意血栓栓塞型患者禁用;口服给药应注意肾功能不全者者(肌酐清除率小于35)禁用;

服药方式:建议患者用一杯水送服,服药30分钟内和第一次进食之前不要躺卧,不要咀嚼服用,不要与钙剂、抗酸药同时服用,会干扰药物的吸收,应分开时间段服用为宜。

(2)降钙素类:常见药物有鲑降钙素和依降钙素。能够防止骨量丢失并增加骨量,明显缓解骨痛。应用该药物前应先补充数日钙剂和维生素D,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面部及双手发热潮红、多尿、寒颤等。

(3)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本品只适用于女性患者,药物有雷洛昔芬,它能够有效抑制破骨细胞、降低骨转化至妇女绝经前水平。对乳房和子宫内膜无不良影响。有静脉血病史或长期床卧者禁用。

(4)雌激素类:限用于女性绝经期骨质疏松症雌激素疗法。应于绝经早期(小于60周岁)开始使用,并明确适应症和禁忌症,选择低剂量个性化治疗方案进行干预。

2. 骨形成促进剂

甲状旁腺激素:促进骨形成,能够有效的治疗绝经后严重骨质疏松,增加骨密度,降低锥体和非椎体骨折发生的危险,适用于严重的骨质疏松,治疗时间不宜超过2年,使用期间因检测血钙,防治高钙血症。

3. 骨矿化促进剂

(1)钙剂:成人每日应摄入的钙推荐量为800mg,可以维护正常的骨健康;但对于老人和绝经期妇女,每日推荐剂量为1000mg,根据我国日常膳食营养调查,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从膳食中摄入的钙约400mg,因此,每日应补充的钙剂应在500~600mg,摄入足够的钙能过减缓骨丢失,改善骨矿化。应用期间需注意补充钙剂潜在的增加肾结石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维生素D:众所周知,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的吸收,保持肌力,改善身体稳定性,降低骨折风险。普通成年人日推荐剂量为5ug,老年人日推荐剂量为10~20ug,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时,服用剂量可为20~30ug,有条件的朋友可以检测自身的25-羟基维生素D浓度,以了解自身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适当补充维生素D。国际骨质疏松协会基金会建议老年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应不低于30ug/L。

除了服用药物,骨质疏松患者应在生活上注意高钙、低盐、适量蛋白质、足量维生素C和维生素K的摄入,适度的运动锻炼,戒烟限酒、少喝咖啡浓茶、减少碳酸饮料的摄入等,都是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等生活干预方式。

关于骨质疏松,您还有什么切身体会和问题,欢迎在下方留言继续探讨!


李药师谈健康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高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Ⅰ型(绝经后)与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缺少,小梁骨快速丢失,破骨细胞介入,引起骨质疏松;65岁老年,由于钙的慢性丢失,导致小梁骨和骨质缺失,容易造成骨折。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则多是因为由其他疾病引起,如甲亢、性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骨髓瘤、长期卧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则是一种与遗传相关性疾病,多发生在青少年,并且女性的发生率高于男性。目前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可达20%,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我下面主要根据作用机制把常见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大体介绍一下,一般可以分成三类:骨吸收抑制药、骨形成促进药、骨矿化促进药。

骨吸收抑制剂

1、双磷酸盐类

该类与骨有很强的亲和性,被破骨细胞摄入后产生抑制骨吸收作用,抑制破骨细胞的多种酶的活性,促进破骨细胞的凋亡,减少破骨细胞破坏骨质。

依替膦酸二钠,为第一代药物,效价低,食物或Ca2+可降低其吸收,最好餐后2小时服用。该药还是双磷酸盐中唯一可致骨软化的药物。

阿仑膦酸钠,为第二代药物,效价是第一代的100倍,临床上可与维生素D3组合成复方制剂。此外二代的还有帕米膦酸二钠。

利塞膦酸,为第三代药物效价为第一代的10000倍。此外三代还有注射剂唑来膦酸(密固达)与伊班膦酸。密固达用于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症,用法为每一年注射一次5毫克的量,但是临床没有证据支持连续注射3年。而且密固达注射一次,费用大概要三四千。

为避免腐蚀性或溃疡性食管炎的发生,口服此类药时一定要喝清水200-300L,还要采取立为或坐位至少30分钟。

2、雌激素类

雌激素能有效预防绝经后骨丢失,增加骨质,缓解骨质疏松的进程,通过增高血液中的骨化三醇水平,促进降钙素的分泌,从而增加肠中钙的吸收,抑制骨钙的转移;作用于破骨细胞雌激素受体,促进破骨细胞凋亡。大剂量服用可引起子宫内膜增生,长期使用可能增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临床常用的有替勃龙,尼尔雌醇,甲羟孕酮,炔雌醇。

替勃龙,该药本身缺乏活性,通过其三种代谢产物发挥弱的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样作用。主要用于,自然绝经和手术绝经引起的各种症状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不良反应较其它同类的轻微,偶有体重变化,阴道出血和肝功能异常。


3、鲑鱼降钙素,又名密盖息。为含32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激素。通过激动降钙素受体,使血钙降低,直接抑制破骨细胞,促进骨骼吸收血浆中的钙,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增加β-内啡肽作用,可以缓解骨痛,四肢疼痛。有注射剂与鼻喷剂两种剂型。

骨形成促进物

1、甲状旁腺激素(PTH),可通过两种G蛋白偶联受体,作用于骨骼,肾脏,胃肠道,使血钙浓度增加,磷酸盐浓度降低,适用于男性骨质疏松症和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不良反应是大剂量可引起骨溶解,使骨折风险提高。

2、雄激素以及同化激素类

主要有苯丙酸诺龙,司坦唑醇,甲睾酮,达那唑,丙酸睾酮,这类药通过促进骨细胞的产生,抑制骨吸收,从而增加骨量和骨密度。主要不良反应是女性患者久用可能男性化,包括多毛,唑疮,声音变粗,性欲改变;男性患者用药后,可使男性性欲亢进,久用可致睾丸萎缩,精子生成受抑制;此外还有肝脏毒性等,导致限制了这类药物的使用。

骨矿化促进药物

1、钙剂,主要有碳酸钙,葡萄糖酸钙,醋酸钙 ,磷酸钙等,有了足够的钙,才能有效发挥维生素D3的催化效果达到骨质正常钙化的作用。所以钙剂是骨质疏松症的基础药物,但单纯补钙往往效果不好,常与维生素D等药物联合使用。

2、维生素D以及其活性代谢物

包括天然植物性维生素D2与动物性维生素D3,维生素D活性代谢产物骨化三醇与阿法骨化醇。

主要机制是促进小肠与肾小管对钙磷的吸收,提高成骨细胞的功能,促进钙磷沉积于骨组织中,使骨钙化。在甲状旁腺激素协同下,促进骨钙入血,维持血浆钙磷平衡。

其中骨化三醇为活性维生素D,临床上有注射剂与胶囊剂口服后吸收迅速,处理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外,还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所致的肾性骨病。


莫亟WHangYTeng


我们常说:“是药三分毒,七分疗效”,药物的毒副作用肯定是有,但当人体存在某些方面疾病的时候,“七分疗效”是我们更看重的。

那么对于治疗骨质疏松的这些药,老百姓使用了之后,到底对我们有多大的好处呢?

对于已经明确存在骨质疏松,或者存在骨折较高风险的患者,当医生给你开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时候,这些药物通常可以起到以下的作用:

1、减少骨丢失

先不说补钙、补骨头这些,治疗骨质疏松的一个原则就是避免骨头的继续丢失!

2、维持或者增加骨密度

骨头的密度减小了,骨头疏松了,治疗上当然需要使用一些能增加骨头密度的药物,就算不增加,起码也要维持住,避免骨密度进一步的降低。

3、降低骨折的概率

骨质疏松的患者,最害怕的一点就是由于严重的骨质疏松而导致的骨折!骨折可能发生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但以下肢骨头骨折最常见。通过治疗,增加骨密度,减少骨丢失能大大降低骨折发生的概率。

二、治疗骨质疏松,可能需要使用到的药物?

骨质疏松治疗药物有许多类型,医生将与你共同选出最适合你的一种或者几种药物。

你必须使用钙和维生素D补充剂以让这些药物起效,这两类药物是抗骨质疏松的基本治疗,相当于给你的骨头生长提供原料,同时促进下列其他药物发挥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下有关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基本信息,简单介绍一下药物的种类,及其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可能影响到药物发挥作用的各个因素。希望大家能够理解的了!

1、双膦酸盐

这类药物是目前抗骨质疏松治疗中最常使用,也是最先使用的一类药物。但如若这类药物无法达到良好的抗骨质疏松效果,或者因为副作用太大患者无法驾驭的了的话,还需要加用其他药物或者使用另外的药物来替代。

双磷酸盐这类药物的使用方法主要有两种:口服片剂的还有注射剂的。

对于口服双磷酸盐片剂的患者,医生一般要求患者1周口服1片,目前此类药物的规格主要是1盒4片,也就是说,1个月开一盒就足够了。

当医生在你看完病之后,给你开了这个药物的时候,一定要严格的遵医嘱使用这个药物

,否则这个药可能对你的咽喉部及胃部产生刺激......除此之外,使用此药物时,你还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一般在早上空腹的时候服用药物,这是为了药物便于吸收,同时避免对食管和胃的刺激,这跟我们平时说的一些伤胃的药(如阿司匹林)要在饭后吃不一样,需要注意;

②以大概200多毫升的水送服,也不用具体到200ml,但需要大量的水送服,吃完后保持坐位或者站立位,在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内,不要卧床以及进食任何东西;

③如果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咽喉部疼痛、进食困难、吞咽困难或者胸口疼痛,应该及时就诊治疗。

④对于一些消化道不好,不能口服此类药物者,建议可用静脉注射。但需要缓慢输入,避免短时间内高浓度快速输入导致不良反应的出现。

有些人听说:长期使用双膦酸盐有可能会增加骨折风险!这是真的吗?

确实有可能,但骨质疏松发生骨折的概率比这罕见的用药后骨折概率大得多!

2、“雌激素样”药物

我们常常说,老年的女性要比男性更容易患骨质疏松这个病。

这是有依据的: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有助于防止骨丢失,而绝经后的女性由于雌激素的减少,加上女性自身的骨储备没有男性多,所以更容易导致骨质疏松。

这也是“雌激素样”药物发挥作用的原因了。

这类药物医学上也称为“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其作用与雌激素类似,可以像雌激素一样阻止骨丢失的发生。

但同时也有一个缺点吧:这类药物只适用于经历了绝经期的女性,男性就别想着用了!

3、激素类药物

这类药物并非常用的方式,但不常用并不代表着不能用!

很多人有可能听过口服避孕药来抗骨质疏松,很多人都觉得是假的,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子的!

这一类药物被称为“激素替代治疗”,与上面那个“雌激素样”药物治疗不同的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还没经历过绝经期的女性,而一般不用于治疗那些已经绝经了的妇女,因为对于后者,雌激素类药物可能效果更好。

对于女性,如果绝经前出现了骨质疏松但又无法使用其他抗骨质疏松类药物的时候,这一类药物可能会有所帮助。

一般情况下会选择口服避孕药或者药物贴片等方式来补充激素,起到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

而对于男性来说,一部分的男性由于身体不能产生足够量的“睾酮”而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对于这类病人,医生可能选择给予适量的睾酮来治疗骨质疏松。

4、甲状旁腺激素及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

人工合成的机体自然产生的激素及其衍生物,其中甲状旁腺激素又称为PTH,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称为PTHrP。

这两者的功能在于促进机体产生新的骨头, 一般在非常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才考虑使用这种抗骨质疏松治疗。

5、地诺单抗

这是一类靶向治疗,具有独特的抑制骨吸收、防止骨丢失、降低骨折几率的作用。

简单来说就是身体里有一类蛋白质容易造成骨头的破坏,而地诺单抗的作用就是阻止这一类蛋白的药物------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嘛!

当其他抗骨质疏松类药物无法使用,或者可能造成的副作用对患者来说非常明显时,这个时候可以考虑地诺单抗的使用。

此类药物对于使用唑来膦酸等出现肾功能损伤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患者来说,是个福音!

使用方式:皮下注射,每半年使用1次。

当停用这个药物的时候,人体的骨头可能会出现骨密度再次降低的现象,这个时候发生骨折的风险大大增加。

所以,当停用这个药物的时候,你的医生可能会给你开其他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来替代治疗,避免骨丢失的快速出现而造成骨折的可能。

6、降钙素

当存在全身严重骨质疏松的时候,很多老人家的主诉是:全身痛,白天也痛,晚上也痛,尤其是腰背部脊柱这里。

这个时候,可以考虑使用降钙素,这一类身体能自己产生的一类激素。

之所以称之为降钙素,原因是它能够减少体内钙从骨头向血中转移的量,同时其对破骨细胞(顾名思义:破坏骨头)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骨头破坏,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属于抗骨质疏松的治疗。

此外,其常用于缓解脊柱骨折带来的疼痛,一般使用时间不得超过半年,半年后就应该更换一类效果更好的药物了!

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来评估你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最主要的当然就是做一个骨密度检查来看看骨头到底“松不松”?这在文章开头两个链接里面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如果评估之后觉得你发生骨折的风险非常高,那么你可能需要持续使用抗骨质疏松很长一段时间,当然这是在安全的前提下使用的!

如果评估后发现你骨折的风险不高,则可能停药观察或者重新再做一个骨密度检查评估,而且停药后,很可能随着时间而再次出现骨质疏松,需要重新用药。

使用上述一种或者结合用药抗骨质疏松一段时间,如果医生和你都觉得效果不佳时,可能需要换用其他药物!请理解,因为有时候疾病的治疗并非一蹴而就,没有难度!

四、总结

抗骨质疏松药物种类很多,得了骨质疏松的患者需要到正规医院找正规医生就诊,切记讳疾忌医,盲目听信民间偏方,耽误病情。

好了,今天的科普就到这,如果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给黑锅留言~写文不易,快快收藏转发给需要的那个TA吧!


骨科小黑锅


当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骨质疏松,通过食疗和改善方式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时,我们需要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药物治疗。常见的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包括双磷酸盐,降钙素,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解剂,甲状旁腺素片断(PTH),锶盐,活性维生素D3,四烯甲萘醌(维生素K2制剂)。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家庭医生在线


药物治疗:是本症治疗的主要方面,应根据病情综合应用。A,性激素:包括雌激素,雄激素和雄激素衍生物三类,能刺激骨质形成,减少骨质分解,主要用于老年性骨质疏松。B,钙剂:能够提高体内钙含量,促进骨质形成,达到正钙平衡,并可减少激素的用量。C,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D,可配合使用维生素A和维生素c。D,降钙素:对各种骨质疏松均有效,能抑制破骨细胞活动,防止骨钙丢失,增加钙盐的沉着。


仁济仁爱888


什么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常用的治疗方法 :1.改善营养方法,2.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3. 加强运动, 4.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偏差:提倡低钠、高钾、高钙和高非饱和脂肪酸饮食,戒烟忌酒。5.避免使用致OP药物:如抗癫痫药、苯妥英、苯巴比妥、卡巴马嗪、扑米酮、丙戊酸、拉莫三嗪、氯硝西泮、加巴喷丁和乙琥胺等。 常用的药物有:阿伦磷酸钠,维生素D,降钙素,依降钙素,碳酸钙,唑来磷酸,依替膦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