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肩周炎”越治越重?肩關節疼痛難忍,還可能是這個病

當下,常常有中老年人感到自己的肩關節疼痛難忍,活動不利

。往往第一時間就會給自己做出一個“肩周炎”的診斷。

然後通過詢問家人或是自己查閱一些治療肩周炎的資料,做一些“爬牆上舉”、大幅度活動肩關節等運動。

但做了這些運動後症狀不但沒有減輕,反而越來越嚴重。其實這是“肩袖損傷”在作怪。有相關研究發現,肩關節的疾病當中肩袖損傷佔據60%。

“肩周炎”越治越重?肩關節疼痛難忍,還可能是這個病

什麼是肩袖損傷?

肩袖指的是覆蓋在人體肩關節前、上、後方的一些肌腱組織的總稱,這些東西像袖子一樣把肩關節包裹起來,所以形象的稱之為“肩袖”。

它主要的作用就是上舉我們的上肢以及上肢的向前和向後旋轉功能。

我們所說的肩周炎與肩袖損傷的區別主要在於前者是肩關節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也就是說不管是你自己活動肩關節還是在其他人的幫助下,都會覺得自己的肩關節活動不開。

而後者主動活動受限,在其他人幫助下肩關節活動無明顯受限。

“肩周炎”越治越重?肩關節疼痛難忍,還可能是這個病

病因

肩袖損傷的病因多為以下幾點:

1.由於個體發育的差異,每個人的肩峰是不一樣的,有平坦型、彎曲型、鉤型。相比於第一種類型,第二和第三種在肩關節活動的時候,肱骨大結節容易撞擊肩峰以及旁邊的韌帶等。造成肩袖的損傷。

2.隨著年齡的增長,肩袖組織出現退行性變,這是為什麼肩袖損傷好發於中老年的一大原因。

3.過度使用,某些職業需要肩關節長期的活動,如教師。運動員、油漆工以及經常做家務的家庭婦女等。

4.急性的外傷導致肩袖的損傷,如肱骨大結節的撕脫骨折等。

“肩周炎”越治越重?肩關節疼痛難忍,還可能是這個病

中醫稱之為“肩痺”,從中醫理論上來認識,肩痺的病因不外乎內因和外因,人過中年陽氣虛弱,正氣漸損,肝腎不足,氣血虛弱,營衛失調,以致筋脈肌肉失去濡養,是其內因

遇有風溼寒邪外侵,易使氣血凝滯,陽氣不布,脈絡不通是其外因

《中藏經·五痺》曰:“腎氣內消……精氣日衰,則邪氣妄入”。宋·王懷隱《太平聖惠方》曰:“夫勞倦之人,表裡多虛,血氣衰弱,腠理疏洩,風邪易侵……隨其所惑,而眾痺生焉”。

從這兩本古籍可以看出肩痺主要是由於素體虛弱,久病後耗傷肝腎,損傷精血,導致正氣不足,復感風、寒、溼邪而致。

“肩周炎”越治越重?肩關節疼痛難忍,還可能是這個病

臨床表現

肩袖損傷早期最常見的表現為肩關節的疼痛,一般呈間歇性發作,夜間比白天加重,不能臥向患側疼痛區域常為肩關節周圍。

肩關節的活動障礙也是本病的重要臨床表現。

病程較長者可出現組成肩袖的肌肉的萎縮,肩關節活動時可以聽到磨沙音。但肩袖損傷的確診還需到正規醫院通過醫生詢問病史、相關體格檢查以及配合影像學檢查。

在治療上以休息制動、中藥或非甾體抗炎藥口服、外用藥物、封閉等為主。

中醫藥在治療這類疾病上有著獨特的優勢,中醫通過辨別體內的的風、寒、溼、熱、痰、瘀的不同,有側重的辨證用藥內服、外用,同時配合理筋手法治療,使得中藥治療肩痺療效頗佳。

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骨傷科大科主任、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導師、湖南省名中醫仇湘中教授提醒,肩袖損傷多是日積月累勞損所致,常和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因此應注意預防。

“肩周炎”越治越重?肩關節疼痛難忍,還可能是這個病

同時,患者應堅持自我保健,推薦在急性期過後進行相關鍛鍊

《內經》雲:“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因此在日常保健中“扶正”尤為重要。

首先日常生活中應加強鍛鍊,如太極拳等,增強自身體質,加強抗禦風寒溼邪侵襲的能力。

其次,注意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不穿溼衣、溼鞋、溼襪等。夏季暑熱,不要貪涼受露、暴飲冷飲等。此外應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這對維持機體的正常免疫功能是很重要的。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 骨傷一科 仇湘中 鄧豪 薛凡 通訊員 夏愛民

湖南醫聊每日分享健康科普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