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七旬夫婦20年將荒山打造成“花果山” 觀光客敬老院老人免費品嚐


在河南省偃師市山化鎮王窯村有一處風景秀麗的“花果山”,滿山遍野鬱鬱蔥蔥,山上長滿了柏樹、槐樹、棗樹、柿樹和杜仲樹。而在20年前這裡卻是沒有人願意來的荒山,打造“花果山”的是一對七旬夫婦,他們把這裡當成了美麗精神家園。

上世紀80年代已荒蕪的荒山當時村裡向外承包,沒人願包。1992年,54歲的村婦齊巧轉與剛退休的老伴張運來商議後,決定綠化荒山。兩位老人歷經20多年嚐遍了創業的甜酸苦辣,把自己種下的每棵樹看得比親孫子還金貴,老人說:“這兒是俺的精神家園,一到山上,啥人間煩惱都沒了,渾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勁。俺不圖任何回報,就是要給子孫後代留下個綠山,一直幹到幹不動為止。”

張運來老人當過兵,愛打少林拳,承包荒山至今,無論冬夏,每天早上5點準時打拳,6點吃過早飯就和老伴一起在山上勞作。最開始開荒、植樹,最後打井。“山上缺水,風一刮能把山上的土刮透。2006年我們栽下100多棵杜仲和刺槐,天一直乾旱,每天我倆從山下兩個蓄水池裡挑幾十擔水上山澆樹。兩池水被擔幹,種的樹苗還沒成活,我倆傷心了很長時間。” 張運來說。


後來,他們聽說酸棗樹生命力旺盛,讓在酸棗樹上嫁接大棗。於是他們先請來技術員,後因請人成本高,齊巧轉找出上初中時的植物課本,開始琢磨自己學嫁接。哪有好品種的嫁接棗芽,張運來揹著乾糧到山東、河北、陝西求人,每次花幾百塊路費,像寶貝一樣請回來一些棗芽。

“一棵嫁接好的棗樹缺水時一天要澆兩遍水,根部發芽要趕緊掰掉。嫁接好的棗樹到一人高,要用木棍分三次支撐,要不一颳風就把樹苗刮斷了。這在課本上沒有,是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齊巧轉說,真想不到初中植物課上的嫁接知識,到老年時派上了用場。後來每年都要嫁接1700多棵棗樹。

說起嫁接成功的大棗品種她如數家珍:“山上有寶葫蘆棗、酥棗、珍珠棗、梨棗、冬棗、長錘棗、藥棗、小雪棗、嶺棗、龍鬚棗……這些棗俺一點兒都不賣,全讓觀光的來品嚐,讓村上和鎮敬老院的老人們吃。”為解決山上植樹缺水,1998年老兩口在山頂修建了一個7立方米的蓄水池,供山頂種植的銀杏、香樟和石榴澆水。


提起創業艱辛,背有點駝的齊巧轉感慨萬千,“俺吃的是自己種的莊稼蔬菜,住的是座花果山。每當我看到這滿山的綠樹和果實,幹活渾身都是用不完的勁,一點兒也不覺得累。因為這裡是俺老兩口的精神家園,有俺後半生奮鬥的成果。要是在家生氣,一到山上啥氣都消了。”

“您老兩口在山上幹20年圖個啥回報?準備幹到啥時?”不少人問。“一到收穫季節滿山都能聞到果香味,十里八村來人都能吃個新鮮,這不都是回報?俺老兩口不圖任何回報,就是要給子孫後代留下一座綠山,一直幹到幹不動為止。”張運來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