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公务员编制变为参公编制值得吗?

段槿年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句话永远没错。

如果你的行政职级获得提升,那么从公务员编制变为参公编制,我的答案是值,完全值。如果你的行政职级没有变动,那么首先不是值不值的问题,是你为什么要变动岗位的问题。新岗位到底给你带来了什么,如果是有价值的东西,那就值!

我多年在地市级机构编制部门工作,熟悉公务员编制和参公编制的前世今生和暧昧关系。

首先:性质有差别

  公务员是机关行政编制,参公是事业编制,从身份与性质来看,两者完全不同。

  公务员属于行政编制,主要从事党和国家行政事务性工作,工资收入按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由国家财政拨款。公务员的录用、提升、退休、辞退、辞职等是按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保险福利等也是与《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相挂钩的。

  参公编制全称是参照公务员管理法管理。是指对政府委托或授权具有行政执法能力的单位和不属公务员系列的人员,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参公单位人员要具体分析,通过中央、省两级公务员(参公)考试正常考录的工作人员,严格意义上讲不是公务员,但在录用、晋升、考核、离退等方面按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参公整体上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但编制上不属于公务员的行政编,属于事业编制。

  其次:待遇无差别

  参公的事业编和公务员都属于国家财政同一拨款,在薪酬福利上没有任何差别,当然一般来讲,参公单位往往会是一些党政机关的下属单位,规格要低点。但是对个人来说,完全无差异。比如,你在一个省级机关,无论是下属的参公事业单位还是机关处室的主要负责人,你都是县处级干部,非领导职级的设置也是完全一致。

  最后:流动无障碍

  这一点是最为关键的。目前以我们浙江和绝大多数的省份来说。参公和公务员编制流动没有障碍,只要有接收单位和你现在单位双方的同意,一个愿意放人一个愿意接收就可以。而事业编不经过考试是不可能调入公务员和参公单位的。所以你即使变成了参公编制,以后有机会,变回公务员编制是分分秒秒的事情。

  总之,虽然参公编制是事业编制,但是绝不是普通的事业编制,他是已经无限接近公务员编制了。所以编制已经不是你考虑得失的关键了!


岩谭历史


公务员和参公编制没区别

公务员和参公编制没区别,这句话虽不准确,但也没什么毛病。先说区别:

1、机构。公务员单位是指行政机关单位,参公单位则分为党委、人大、政协机关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参公事业单位。参公事业单位又分为行政类事业单位、具有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一部分公益类事业单位。

2、编制。公务员编制是行政编制,党委、人大、政协机关也是使用行政编制,其它参公单位使用的都是事业编制。

机构性质和编制类型虽然不同,但公务员编制和参公编制之所以说没什么区别,主要原因是:

1、薪资待遇没什么区别。公务员编制执行的是公务员工资待遇,而参公编制人员执行的也是公务员工资待遇。养老“双轨制”改革之后,养老也没有什么区别。

2、晋升无差别。公务员单位和参公单位一样,都有业绩考核,考核内容大致相同,晋升条件也是一样,上升通道并没有什么不一样。

3、相互之间调动无障碍。公务员单位可以调动晋升到参公单位,正如同参公单位可以调动到公务员单位,并不因其事业编制而产生什么额外的规定和手续,很多地方连参公转公务员的手续都没有的。

收入没差别,晋升无差别,流动无障碍,那么,再有什么不同,是不是都不是问题?对于个人来讲,值得不值得,看具体情况,身份、编制方面不用考虑。


职言管语


这不存在什么值不值的问题,因为公务员编制变为参公编制这不是你自己想改就改得了的,不是你自己能决定的。

首先,也询问过相关部门,一般情况下,在本省市内,参公人员与公务员的待遇是一样的,不管是在职还是退休后,完全一样,而且在本市公务员系统调动也可以,说白了,公务员编制与参公编制是没区别的。只要工作需要,公务员可以调到参公单位任职,参公人员也可到公务员编制单位任职,流动不受影响。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与公务员的根本区别就是,公务员是行政编制,而参公人员的编制为事业编制。公务员法中明确规定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执行,也就是说参公管理单位的性质是事业,其中人员编制也是事业,只是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如果个人待遇一样,你何必在乎参公不参公呢?何必管他单位是事业还是公务员性质呢?

个人认为个人是否是公务员还是参公,是与你供职的单位有关,个人待遇没什么变化。如果让你提升到参公单位,没什么不好,这主要还是看你的个人发展空间怎么样,如果有利于你的发展,你未来的职业规划不会受到影响,那何乐而不为呢?当然现在权力都是阳光化的,你在强势部门也不能乱来,你在弱势部门也得按规矩办。

所以个人认为个人没必要人为的去改变,如果组织安排也没必要想不开,至于个人发展,这只能靠你的能力素质和政绩考察来实现,最终由组织人事部门来决定,但最终一点要记住,既然是公务员,参公也好,不参公也好,都以服从组织安排为妥。


草根说说


我的看法,总体是悲观的,人社局系统所谓参公管理单位,无非就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就业管理机构两家,有的地方还有医保管理机构。参公和公务员编制,在工资待遇上是一样的,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不能评聘职称,而在干部提拔使用上,显然公务员机会更大,在程序上更简洁效率化,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则有比例、后备干部等制约。

你30岁,如果在畜牧局不是领导,在人社局能马上安排职务,那还有得考虑,如果不是,建议不要调动。


劳动创造美


我看到很多人说没什么差别,很替亲捉急。

我在机关14年,对机关里的等级及门槛非常了解。分两个情况分析:

首先,如果是交流到参公群团,如团委、妇联、科协、总工会等单位,那是没差别的,和原来一样管理,工资晋升等均不影响。

其次,如果是交流到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那就差别很大了。机关里十分讲究身份,从公务员到参公事业单位、事业单位都非常容易,但再从参公事业单位或事业单位转为公务员,难于上青天。虽然说经济待遇差不多,但是公务员与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在晋升空间上,完全不可相提并论,公务员可以在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等机关内交流,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只能在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之间交流,二者单位的数量、单位内职数差别巨大,特别是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一般为党政机关下属事业单位,职位级别就差了大半,做到头顶多算党政机关里的中层去,能一样么?

希望对你有帮助。

了解更多请关注:女人30要奋斗(ngwyczrj)


公务员体制心经


参公是什么意思呢?表面意思就是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猛地一听,是事业单位,但是其实几乎没有任何差别。不管是在工资,待遇,提拔,任用和公务员一模一样。

所以公务员变成参公没有什么实际损失。要不要变,就看自己所到单位怎么样,比如你原来是乡镇公务员,调到团委参公,这个肯定可以有。团委历来是出人才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结识更多人脉,锻炼自己处事能力,磨砺自己性格,增加工作经历,又和以前待遇没有什么差别,你说何乐而不为。



所以还是看单位的前景,与参公没有任何关系。祝你好运。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不过正好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笔者参加工作在基层政府机构,行编,基层工作经历6年,两年前面临选择。

一是回城到参公事业单位工作成为参公编制,二是继续在每天车程1小时左右的基层任正科级科室临时负责人(晋升年限不够)保留行政编制。

最后我放弃了自己已经占好的位置(镇街年轻公务员少),放弃了快速晋升正科的机会(年限到无人竞争),也放弃了行编。

回城不足两年,目前还是副科,和以前的变化就是,早上可以8.30出门,按时下班,家里有什么事可以灵活机动处理,如果去的单位好,平台优势比镇街更突出,可以照顾家庭,节约了车油费,收入待遇和以前没有差别。但是参公不同于行编,一个朋友也是行政转参公进城,准备提拔任副科长,但是因为是行政科室,最后被否定,现在还是科员。

最后,如何选择就看自己了。


先谢郭嘉万事无忧


对于公务员来说从来就没参公编制这个说法,因为公务员编制本身所从事的行政机关工作,也就是你所说的参公,因此,值不值得也就无从谈起了。

参公是指比照公务员管理,具有行政机关职能的事业单位,一般存在于行政机关内部,为行政机关的内设部门或者分支机构。比如:杂志社、协会、研究所等。

还有就是在行政机关内设机构中混编混岗,也就是事业编制干行政编制的工作,工资待遇比照公务员管理。最为典型的就是教育部门,教育局或者称之为教委其本身为行政机关,内设机构为行政编制,而学校是事业单位。

很多教师因为工作关系,从学校调入教育局机关工作,那么被调入之日起就是参公人员。事业编制人员参公之后职称评比也随之停止,因为国家规定参公单位是不允许评职称的,相比在事业单位工作来说,事业单位可以享受职称工资待遇,平均工资要比参公单位高得多,你说值不值呢?


榆树钱77542826


这个问题问的有问题的,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流动至参公事业单位,只是工作变动而已,跟编制没有关系。

参公事业单位里,并不是清一色的事业编制,公务员编制在参公事业单位、在一般事业单位工作很已正常,还是行政编制,这有什么关系呢?团组织、妇联这些单位里公务员多着呢,跟编制根本就相干。


社会这本书


就身份转换而言,更多的路径是参公编制转变为公务员编制,像题目所说的公务员编制换成参公编制,少之又少,但要区别来看:

如果原来的公务员编制,事情繁杂,成长空间有限,而换后的参公编制成长空间更大,那么这种转换也没什么不好。

如果转变后,成长空间更窄了,这种转变不太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