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在事业单位,没有“编制”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Avril--aili


机关事业单位编内编外两重天,没有编制,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暂时性非在编人员”,是正式职工,但因为超编调动、控编减编等原因,暂时不在编;另一种是“编外人员”,包括事业单位的临时工、合同工、人事代理、劳务派遣工等。编制对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正式职工来讲,非常重要。对于编外人员来讲,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墙,隔断了人生发展的道路,也隔断了收入调节的源头。

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有各种各样的分类,其复杂的程度,对于大多数公职人员来讲,都是难以理解的。即使自己有编制,但到底是什么类型的编制,有什么程度的保障作用,编制有什么样的作用,不同的编制之间有什么区别,不从事这一工作,估计十个里面有六七个都不知道。

事业单位的编制,最重要的分类,是按财政供养区分,总共有三类: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其中全额、差额是机构编制部门规定的正规编制类型,自收自支属于备案制编制,和自定、自筹类编制一样,是地方自定编制类型,这又是事业单位编制分类的一个重要类型。

按承担的职能和编制性质划分,又可以分为参公管理的编制,和非参公管理的编制。参公管理是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其身份与公务员基本一致。而对应这一分类,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将事业单位分为行政类、公益类(公益一类、公益二类)、生产经营类。参公编制是行政类事业单位使用的编制,而全额编制是行政类、公益一类使用的编制,差额编制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使用的编制,自收自支等自定编制是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使用的编制。到这一步,分类类型就有点乱了,上述说法只能说大体上是正确的,但要细分,也会有疏漏和错误的地方。各地编制数量和管理力度不同,无法一一对应,比如公益类、行政类单位中,即有全额事业编制,也有自收自支编制;既有参公人员,还有事业人员,这种情况极为常见。

对于在职人员,或者是参加事业单位招考,想入编成为正式的公职人员的大学毕业生来讲,首先要搞清楚,自己使用的是正规的编制,还是地方自定编制;是省级财政转移支付统一供养的编制类型,还是地方财政自行供养的编制类型。

编制虽然归个人使用,但对于个人来讲,意义不大,对于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意义更大。编制主要是用来区分财政供养方式,正式编制以内的人员,属于省级财政供养人员,其工资、经费等由省级财政部门保障,而自定编制、编外人员,则是由地方财政自行供养。这是编制存在最大的意义,尤其是对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讲,至关重要。对于个人来讲,只要是正式职工,即使暂时性“非在编”,不管是省财政,还是地方财政,工资、经费都不会少,每月领3000块钱,职工个人不会在乎这钱是地方财政出的,还是省财政供养的。(至于在编人员领取的公车补贴等部分福利,非在编人员不能享受,这些都是暂时的,而且也并非绝对的。)

对个人来讲,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明白自己使用的编制,是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正规编制类型。其次是保证机构、编制、岗位、人员“四对应”,不能混编混岗。《机构编制管理条例》规定,行政部门使用的是行政编制和工勤编制,事业单位使用全额编制和差额编制。行政编制中专供公检法司使用的又叫“政法专项编制”,事业编制中专供基础教育领域也就是中小学教师使用的又叫“教育专项编制”,这些都属于正规的编制类型。而自收自支、自定、自筹、备案制等,都是地方政府自定编制类型,自行核定,自行供养,自行使用,没有保障。

干部身份在党政机关,使用的就是行政编制,还有专门供军转干部使用的“军转编制”,如果使用事业编制,即“机关事业编制”,就是违规的,更不用说其他备案制、自定编制了。党政机关的工人使用“工勤编制”,使用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属于“混编混岗”,也是违规的。

至于事业单位,无论是干部,还是工人,无论是参公人员,还是纯事业人员,使用的都是事业编制,单就编制来讲,没有区别。干部和工人的区别,是岗位不同,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是干部,工勤岗位是工人。参公不参公,是管理模式和承担职能有区别。事业单位最关键的,是区分编制的财政供养类型。如果是在承担公益服务和行政辅助的事业单位,就应该使用全额编制,使用差额编制就有问题;如果是在公立医院等有生产经营收入的事业单位,使用差额编制是正常的,如果使用自收自支编制就有问题。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即将改企,即使你使用的是全额、差额等正规编制,也改变不了随企改制的命运,问题就更大了。

编制使用不合规范,在日常管理中,对个人没有影响,只对编制部门自身有压力。如果遇到机构改革,像去年开始的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以及正在进行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在人员转隶过程中,对个人的影响就出来了。在公车补贴等各类福利、补贴、年终奖发放等,以及职称评定、职级核定等过程中,也会有所表现。在岗在编有可以享受,非在编人员被排除在外;在编人员可以转公务员、可以参公,非在编人员被排除在外。同样是正式职工,却因为一纸编制,个人利益得不到保障。

机关、事业单位“凡进必考”,但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讲,一定要擦亮眼睛。现在,考试已经泛滥成灾了。即使公告上说明“提供编制”,如果提供的是自收自支编制,和不提供没有两样。如果含糊说“考核合格优先入编”,或者“有空编时优先入编”,这类承诺也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基层都超编,全国都在“控编减编”,靠自然减员、论资排辈,啥时间会有空缺编制?

对于正式职工中的“暂时性非在编”人员,还有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就是机关、事业单位中,在编人员执行的是“机关事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而非在编人员统一执行的是“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目前正式职工不管在编不在编,执行的都是前者,如果社保费用征收管理规范了,对于正式职工中的“暂时性非在编”人员,又多了一条限制。

写这么多,其实只是列举了一些编制管理中存在的乱象,提醒在职人员、尤其是想通过公考获取编制使用的大学毕业生,注意保护个人的权益,避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稀里糊涂上了当。要说有什么办法彻底解决,无非是管理规范、信息公开,这都需要时间。而对于个人来讲,没有那么多的生命可以浪费,尤其是新入职人员。只能自己平时多学习了解,避免吃亏上当。


职言管语


我所在的单位是一个乡镇,我的部门总的只有三个人,一个是事业单位工勤岗,一个是事业单位公益性岗位,还有一个就是我,是事业单位管理岗。


三个人两个正式工,一个零时工,平时工作都是一样的,但是工资却相差好几倍,我们两个正式工每个月能发3000多工资,每个月还有2000绩效,一个月到手工资5000多点,五险一金足额缴纳,但是那个公益性岗位的职工,每个月工资只有固定的2000元,没有绩效或者其他奖金等,另外隐形福利也只有五险,没有公积金。

其实大家能力都差不多,学历也是专科以上,干着同样的活,但是工资加福利两者相差3倍左右,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但是公职现在都是逢进必考,编制不同、有编与无编,各种差距非常明显。

在我们部门的公益性岗位那个职工,很多时候其实他都是努力工作的,并没有多少抱怨,但是每次发工资或者绩效以及其他的福利的时候,他都是非常沮丧的。

所以我和另外一个正式职工达成一种共识,从来不在他的面前提到工资或者福利等东西,但是依然能看出来,很多时候他都是失望的,而且随着时间一长,他的工作积极性越来越低,工资待遇和不被平等对待是影响他工作积极性的直接原因。

所以希望国家早点看到这样的不公平现象,早日找出同工不同酬的解决办法,让每个努力的职工都能得到相应的收入和社会待遇。


基层小老虎生活记


我用我亲身经历来谈谈没有“编制”的感觉吧。

我现在就在事业单位也就是学校上班,没有编制,属于劳务派遣制的那种老师,说白了就是临时工。



首先说说在地位上,因为没有“编制”,在有编制的老师面前始终都有低人一等的感觉,虽然我们文凭和教学水平都差不多,干的工作也一样,有时候还会更多,但有时候还是不太敢多得罪一下同事,忍忍就算了。因为如果周边同事对你不满,肯定会影响到学校对你的考核,两年的合同期一到就有可能不要你了,所以做事情都是胆战心惊的那种。

其次说说教师发展吧,学校有什么好事肯定都是先考虑自己学校内部的教师,比如评职称,区上赛课的这些资格编外老师一般情况下是没有任何名额的。基本上编外老师永远都会处于学校的最底层,发展前景基本上是看不到的。



最后说说大家最关心的薪资待遇吧。有些人可能觉得身份虽然有区别,只要钱给够就行,然而现实并不是那样。学校的编制内老师每个月的岗位工资都是和职称有关系的,我们这儿年轻老师基本上一个月岗位工资有2500+,每月教学绩效有1500+,一个月有4000+左右。而像我这种编制外的老师一个月也是分两部分,一个是劳务公司的,一个是学校的教学绩效,算下来和编制内老师差不多。但是每个月的五险一金差别就大了,我一个月社保1100,公积金都不想谈了,单边138,根本没什么用。再爆料一下,而编制内就不一样了,公积金都是单边1000+,社保就不用比了,你们想想都知道。还有就是编制内的老师年终绩效35000+,而我什么也没有😭。



总之,编制外的一年就几万元,达不到编制内的一半,唉😔努力考编制吧。


徒留纸上


天上和地下的差别啊!

我以前的同学张伟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进行公务员考试,可是屡屡考试失败,没有进入公务员的队伍。但是却考上了事业单位的政府雇员,张伟特别的开心。

进入单位后张伟负责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工作内容很事业编制同事一样,他也没有感觉到什么不妥。工作一段时间后,张伟发现单位过中秋节只给他发了一盒月饼,而其他同事又是豆油、又是面粉,令他很不舒服。

他去找科长理论:“为什么干着一样的工作,我的待遇差这么多”。科长支支吾吾的回答不上来,“这不是我也不知道,只是上面统一的福利”。

张伟还发现,在单位自己总收到不公平的对待,工作内容最多,自己的意见也不受到重视,年底评优秀员工的时候更没有他。

他工作一年后就辞职了,还是努力的在靠公务员。那么没有编制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1、没有提升空间。

在我国事业编制分为参公事业编、全额拨款事业编、差额事业编、自收自支事业编等类型。每个编制有设置管理岗、专技岗、工勤岗等,管理岗位可以进行级别提升,比如科员、主任科员、科长等;专技岗、工勤岗可以通过凭职称,比如中级职称、高级职称等。而编外人员没有提升空间,只能处于科员的级别。

2、有被解雇的风险。

事业编制虽然也存在被辞退的风险,但是几率很小,除非工作中存在违规、违纪行为,通常情况下不存在辞退的风险。而编外人员如果工作不努力,或者单位进行编制调整,具有解除合同的风险。

3、待遇区别大。

事业编制具有完整的福利待遇,包括绩效工资,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补贴,偶尔年终还有点小奖金。而编外人员是通常不具有完整的福利待遇,跟普通公司的员工具有相同的福利待遇,没有事业单位特殊的待遇。


时小慢


我在法院当过半年的临时工。为什么要去呢?因为我原来在工地上上班,基本全年无休。公司买的保险按最低买的,公积金没有。经常盯着重庆这边的大太阳放线,打混凝土。很累,工资也不高。后来结婚了,心想不能再这样了。工作地点不稳定,也没时间陪媳妇儿。再加上媳妇儿是小学在编教师,工资还可以。我想如果我再考个公务员或者事业编,我们两个人的工资加年终奖完全够用了。于是在媳妇儿的支持下回来考编。结果考编确实难,重庆这边感觉招得少把,待遇也还可以,报的人多。这期间很焦虑,差不多在家呆了半年。每天都在重庆人力资源网上看公招信息。结果没我这个专业的。三不限我这个实力也考不上。然后18年10月份,看到了法院书记员招聘,这个没得编制。但是在家耍太久了,焦虑。就去考这个,然后就进了法院,分到执行局。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停的整卷,打印。很累,特别是作为一个男人,很没得尊严,被人呼来喝去。试用期一个月扣除五险一金1810.26。才来一年的法官助理一个月差不多7000,年终还有几万。公积金2000多,保险也是最高的买。差不多5倍的收入差距吧。而且还低人一等,真的是身心俱疲。还好,只经历了半年的炼狱,考走了。看到隔壁县一个事业单位。现在体检,政审完了。等公示后单位通知上班。经历法院和工地的洗礼,我想没有工作会让我感到累了吧。加油,我对自己说。


枫叶11211560


亲身经历,从无编到有编的差距。我在毕业后吃了血亏被引进到老家机要局,然而是无编事业岗,和其他有编同事相比,干着同样的活,待遇只有干瘪瘪的两千多死工资,其他诸如下乡补贴,年终考核奖都跟我无关。不光如此,感觉还是二等公民,会感觉别人都带着有色眼镜在对待你。总之,不管经济待遇还是身份地位,都会有明显差别。


ps919


我今年35岁,分享一下,从我大学毕业至今的经历,供还在为事业单位有没有编的事情而操心的人参考吧!

05年7月毕业,学的专业是会计,擅长的是计算机,毕业的梦想是在外面的世界有所作为,但因为很多事情没有第一时间去外面的世界,07年就在家乡的一个事业单位里面上班,没编的,以为一两年之后就可以转正,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转成,10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朋友做了一个网站,一年之后被深圳的一个老板投资在深圳开立公司,就跟单位请假到深圳,一个月之后,单位催我回来上班,说可以转正了,纠结了很长时间,最终还是回来了,回来以后因为各种原因还是没有转正,14年,在我30岁的前一个月,我无法面对我目前的状况,打了辞职报告,彻底的跟过去的七年没编的事业单位说再见,选择重新来到深圳,在深圳呆了两年,感受到自己跟这个时代,因年龄各方面的原因,很难再追上去,16年老家这边事业单位招考,通过考试,又回到老家。

下面我来谈一谈,有编和没编的区别?

有编和没编的待遇区别差不多会差一半,在单位的地位主要是看单位负责人是怎么看待你这些没编的。

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可以选择事业单位没编的工作?

1.本身就没什么能力,只想混日子的

2.跟事业单位法人代表有关系的

给那些和曾经的我一样有梦想的人的一些建议吧!

年轻的时候,就要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奋斗,不要把自己的青春在这些没编的单位里面消磨掉,人的青春很短暂的,也许就是那么十年,年轻人只要有梦想,哪怕是没有文化,只要你肯努力的去奋斗,比在单位里没编的日子要过得好很多很多,再没有斗志,努力去考一个编也不要没编进单位,这样人会变的颓废。

千万不要想着通过在没编的单位里面好好的学习,去考编,没别的单位会让你变得颓废,做的都是一些杂七杂八的,别人没想做的事情,你可以选择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吃一吃外面的苦,或许更能加深你努力去考编制的动力。


HappySeek


我认识一个哥,他自己虽然有事业单位的身份,但是仍然被身份卡了很多年。

这个人在县里综合一科做牵头人,但实际上他是事业编而不是行政编。尽管材料写得非常好,大材料也都是出自于他之手,可多年以来仍然没有受到提拔,就是因为受到身份的限制。

你要说这样人有才吗?有。

可光有才是不行的,在当下的这个环境,是很少有领导愿意为了他去违规操作一些东西。

既然升迁无望,我也不明白这个哥在那里熬的是什么,可能就是一种成就感吧。

而我也在事业单位做过临时工,也没有身份,说说我的具体感受。

1,开始很卖力,随后也变得圆滑

初入机关事业单位的时候,是带着一种敬畏之心,所以不论领导安排什么事情,都会认真的去做下来,承担下来,不管做好做赖,都是自己的一个积极态度。

随着自己在机关事业单位,干的年代久一点,自己也感觉很多人和事都熟悉了,有一些不愿意做的事情,自己也变得很圆滑,能推就推,能撇就撇,不受那份苦力。

2,领导愿意培养几个心腹背锅

实际上在机关事业单位,大领导是很愿意找几个临时工做“心腹”的。因为这样的人,没有编制,不珍惜自己的羽毛,很多事情,正式工不愿意出头的都会交给临时工。

他们最严重的后果是拍拍屁股走人,他们自己也知道,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和领导达成了某种默契,大家心照不宣,各取所需。

3,正式员工对你的尊重,只是大面上

等你在机关单位混了几年之后,是有一定的资历的,但是,因为自己没有事业编制的身份,大家对你的尊重只是停留在嘴上,停留在表面上。

真正自己需要别人帮忙或者协调事情的时候,大家是不是对你内心的尊重就显现出来了。

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其实大家停留在表面的居多,真正尊重临时工的没有几个。

4,工资少,没前途,慢慢自己就会觉得没意思,离开

当你成家立业,拖家带口,你会觉得临时工这份工作,工资非常的稀薄,现在很多时候,逢进必考,你发现也没了前途,自己就会变得觉得没意思。慢慢选择离开,去找其他的事情做。

大家觉得呢?

我是小凌子


小凌子悟职场


我是一名事业单位的临时工,干了六七年了,工资是最低生活标准,再扣除保险,连2000都没有。为什么还一直干着,因为我自己身体不算好,主要是在这待着不累,半天活,中午管饭,吃完回家。上八点半,还可以带着我的狗狗一起去上班,单位有个大院子,养了几条狗狗,把狗放院子里我在办公室写写东西,一天的工作半个小时也就完成了,没什么技术含量,记录一下而已。然后就是在门口草坪里散散步,遛遛狗,晒晒太阳。

我没有什么追求,家里也不指望我养家糊口,两千块钱纯粹就是零花,买早点吃,上班是为了不让自己在家待废了,有个念想就好了。

刚生完孩子正在休哺乳假,虽然没有编制的福利待遇,但是该有的产假哺乳假还是可以申请的,不像私企,会挤兑人,逼你辞职。

时间充裕可以带孩子,以后上学接送我都可以,家里也安排的井井有条。

看怎么想吧!有追求就去努力,没有就随遇而安,我是后者,挺好的。


凳凳的宠麻


曾经我在一个很好的事业单位A,没有编制。

现在我在一个A单位层次那么高的事业单位B,有编制。

其实,从外人看来,有的可能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要离开那么好的单位A来到B,但是我的家人都很高兴,因为觉得有了编制,稳定下来了。我家人说,人生几十年,不用给自己压力太大了,开心很重要。

在我看来,在A单位工作的时候,我真的很有压力,因为没有编制,想得到编制,最苦最累的活,你要笑着做完做好。而得到的,却总是最少的。这么说吧,年终分绩效的时候,不是要开会评选么,分绩效的人选名单里面是没有你的,你只能够做会务做后勤看着别人进行评选,也就是说你没有绩效奖。久而久之,你会平衡么?

现在的单位B也许层次没有那么高,但是也是国家的事业单位。在这里,我得到了尊重,我享受到了公平。我会尽心做好自己的工作,是因为我想实现自己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