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为什么有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还要在设立科学院大学?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128892632


这个主要有以下原因:

其实在1958年至1970年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1970年以后才迁到安徽合肥的。197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设立研究生院。此后于2000年12月正式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所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科院的大儿子,后来又在北京发展出小儿子——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科院研究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发现,由于中国科技大学自己在合肥也有研究生院,因而中科院研究生院很难有充足的优质生源。因此,在2012年6月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并于2014年9月正式招收第一届本科生!所以中科院的小儿子,现在叫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

总之,中科院这样一个庞大的科研机构,拥有如此多的科研精英,完全可以在北京和安徽办两所大学!


地震博士


1978年,中国科大在安徽回京希望不大的时候,先在北京的老校址成立了中国科大研究生院。这样很多在安徽工作的科大教师通过这个渠道回到了北京。当然,不可能所有的老师都回去,如方校长等人就在安徽培养研究生。因此,科大的研究生院一开始就分为北京和安徽两部分,虽然他们拿的是同样的文凭,盖的是相同的大印。

八十年代中期,数学所、物理所、生物所等也纷纷办研究生教育。中国科学院就有了统一筹划的意图,于是在中国科大在京研究生院的基础上同时挂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牌子。而在京研究生院一直想摆脱安徽的控制,归属北京。毕竟中国科学院是一级机关,中国科大是二级机关,中国科大在京研究生院是三级,划归科学院后就可以和中国科大平起平坐了。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这个愿望终于在2000年实现了,彻底摆脱了中国科大。

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在教育部注册时只是研究生教育,没有包括本科生教育。它集中了科学院在京各所的研究生教育,其实力量是很强的。但没有本科生只有研究生,它就不像是个教育机关,像是个科研部门。为了集中起来强化教育这部分功能,两边兼跨,给自己的研究员留出路,从研究生院变成大学是势在必行。社科院也是这个思路。


笑着向历史告别


1.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中科大目前在安徽,科学院想让它回北京,但一安徽不会放,二中科院也要考虑当年安徽收留中科大的情意,不能硬来……

2.虽然中科大名义上归属中科院管理,但考虑到中国独有的地域行政特色以及合肥略显薄弱的经济实力,中科院全力扶持中科大的意愿和动力,存疑。毕竟合肥,远不如北京方便,以及距离科技界的资源中心更近……

3.所以就只好另起炉灶,再搞一个中科院能完全掌控的学校了。

4.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前身,其实就是中科院的研究生院,挂了个国科大的名义之后,也就可以招收本科生了,借助中国科学院强大的科研实力和阵容,国科大的前景可想而知。

5.当然,这也就是个变通的方式,不久的将来,中科大和国科大没准有合并管理的可能,比如说中科大(北京)和中科大(安徽)。

6.根子的根子,则在于教育部和中科院以及科技部三个正部级单位的分分合合的关系……


搬不动的小强


中国科学院这个自带国家光环的名词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它是作为我国自然科学最高等级的学术机构和科学技术的咨询机构,很多为国家作出过突出贡献的科学家都是这个机构里面的成员。比如说: 两弹一星获得者,被大家誉为中国航天之父 -- 钱学森和两弹元勋 --邓稼先等。

可是大家知道在我国所有高校中直接隶属于中科院的大学就有两所 -- 中科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国科大(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科大论实力可以排到第一梯队的档次,本身头顶985+211工程头衔和双一流A类,在理工科专业是可以和清北这两所大学板板手腕。而国科大虽然也进入双一流大学,但是非985+211,所以在地位和影响力上,中科大是要强于国科大的。按照常人的思维,中科院已经有中科大这样一所王牌大学,足以的树立它在教育界的影响力,又何必再建一所国科大?很多网友对此发表了多种看法,在我看来无论是哪一种看法,建立国科大原因无非就是两个字 --“需要”。


在进入正文前我想还是说明下国科大和中科大这两所大学之间的历史关系,网上也有很多朋友为此争论得喋喋不休,会比较敏感。所以我也在这里班门弄斧了,如有偏差,欢迎指正。

首先中科大和国科大都是直属于中科院的高校,但是中科大成立于1958年,而国科大主要是由1978年中科大研究生院发展成立的(虽然在国科大的百度百科里面只字未提中科大研究生院,只是说前身是中科院研究生院,但是事实就是事实)。然后在1986年中科大研究生院一分为二 -- 中科大研究生院+中科大研究生院(北京),但是这两个研究生院发的毕业证和学位证都是中科大的,同属中科大。最后这个中科大研究生院(北京)也在2012年改名为现在的国科大。大概的关系就是这样子的。

所以如果你站在中科院的角度上想,中科大和国科大确实是手足兄弟,但是如果你站在中科大的角度上讲,国科大确实起源于中科大,中科大算得上国科大的父母。


那么接下来就进入正文了,前面也说到中科院是出于对现实的需求而创建的国科大,但是到底是处于哪方面的需求,我想可能是以下三个方面.

NO.1 中科院欲在教育界建立一个代表性更强的影子

对于中科院来说,中科大确实实力强劲,科研能力和水平也很高。但是中科大这个孩子已经成长为一个大人了,也已经具备足够强的能力去独自闯荡世界,更有着自己本身的想法和利益

。摆脱中科院的依赖,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主必然是好的。但是站在中科院的角度上想,独立必然会带来中科院自身在教育界的影响力下降。所以中科院需要建立国科大,但绝对不是为了再建一个更加独立的中科大,从“中国科学院大学”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其代表意义。

再者利用国科大这样一个载体,中科院不仅能快递的融入主流高档的教育圈,从中树立自己的影响力,同时也能够享受到国家给予大学的各种优惠和福利。

NO.2 国家对于科研场所的转变

大家知道新中国在建国初期的一段时间里面,国家运行的很多模式都是照搬苏联老大哥的机制,其中就包括科教这个领域,在当时分工是具有明确界限的,科研主要是以中科院掌管,教育主要是由高校负责,所以在当时中科院在科研方面可以说是一家独大,当然也享受到很多的福利和特权。但是随着国家的发展,科研和教育之间的界限也逐渐被抹去。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可以说已经是不再采用原先的苏联模式,改用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国家开始对大学给予强大力度的财政投入,这样一种投入也让大学在科研能力上得到很大幅度的提升,特别是像清北这样国内的顶尖大学在那样的一种投入下,可以说是科研、教育两不误。

在这样一种政策转变下,可以说我国的科研主流阵地已经开始向大学靠拢,所以在2000年以后中科院在地位上是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的。但是国家政策的偏向,中科院自身又无权改变。所以只能顺着国家政策向大学靠拢,前面也说到中科大虽然隶属于中科院,但是它更像是一个长大的孩子,已经变得独立自主。所以中科院处于自身地位和影响力的考虑,只能重新建立一所大学 -- 中国科学院大学。

NO.3 分担中科院研究生的学籍档案压力

中科院自身在全国有114个研究所,但是这些研究属于直属法人的独立机构,自身不属于国科大和中科大。而处于中科院自身的“科教融合”政策,所以中科院的114个研究所的教育学籍和学位任务自然就落到中科大和国科大身上,毕竟这两所是中科院直属的。所以无论是报名、学位,还是学籍管理都是这两所高校其中一所负责。

随着国科大的成立,中科院大部分的研究都已经对口国科大,由国科大直接负责学位、学籍和毕业证等,

只有的少部分的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和金属所等)还是由中科大负责正是这样国科大的成立分担掉中科院研究生的主要压力,所以现在国科大已经有在读研究生4.5万人,全国第一大研究生院,也为中科大分担掉很多学籍管理上的压力.


所以总的来说,中科院为什么已经有中科大还要建立国科大的原因,可以说是中科大虽然强大但是已经变得更加的独立,在学界和社会方面更多的是代表中科大本身而非中科院,所以中科院基于现状和自身利益的考虑所以建立中国科学院大学,作为一个缓冲和自身影子。但是不管怎么说,虽然国科大在综合实力上不及中科大,但是自身还是非常强的,能考进去绝对算是人中豪杰(看历年录取分数线就知道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骨子里的谦卑


只从一个侧面谈谈个人看法。以江苏为例。

生源。

从现在国科大的做法,已经把触角伸到第一流的高中了。比如成立国科大班。国科大班的培养模式是和其他班不太一样的,感觉更向着科研方向培养人才,在课程设计和思维逻辑教育模式方面。当然国科大班的学生高考是不受限制的,如果报考国科大的话按照综合评价的模式,国科大学生是有优惠的,因为人家有学生三年的学习历史成绩等作为样本参考。

那么问题是,为什么要费这么大的力气从高中就抓起呢?大家知道,第一流的高中的同学中出色的几乎都把目标瞄准 top2,或者至少top5等。如何引导这些优质的苗子中的一部分转向国科大?国科大班就是一个措施,在前面就进行截流,对优质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扩大自己的人才湖。另外一个,更有针对性的培养有高度科学素养的学生,而不是考试机器。


用户100864376142


20世纪50年代,中国当时的科技力量和综合国力十分薄弱,难以适应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

在中科院院长郭沫若的提议下建议设立附属高校,经过周总理的首肯后于1958年成立中国科学院技术大学。

要想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先给大家普及一下几个院校之间的关系。



中国科学院

中科院即中国科学院的简称,中科院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在行政级别上与教育部平级!

中国科学院是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

中科院包括100多个直属法人事业单位性质的研究所、2所大学(中科大和国科大)、网络中心、情报信息中心、中国科学报社、行政管理局、疗养院、附属公司、共建单位等多家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是2012年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改名的。

简言之“国科大”本身就是“中科院”的一部分,它并不是中科院的下属或直属单位。

国科大全校有专任教师442名,岗位教师2599名,在岗研究生指导教师11721名,其中院士283人,博士生导师6432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简称“中国科大”,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由中国科学院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

学校建有13个国家级科研机构和45个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

学校共有教学与科研人员1812人,其中教授547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副教授668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0人(包含双聘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7人。



故事情节

由于中科院与教育部平级,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又属于中科院下属机构,所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既受中科院制约又得听从教育部的,这导致很多矛盾。

加上中科院与教育部历来不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也是夹在中间难做人。


肥鸽传书


第一,建立背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当时的科技力量和综合国力十分薄弱,难以适应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作为全国学术科研中心的中国科学院虽拥有众多的高级科学人才,但急需补充优秀的后备力量,特别是国内新兴技术学科方面的尖端科技人才。而当时从高等学校分配的毕业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需要。为些,1958年,经中央批准,建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69年中国科大自北京迁入安徽。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2012年6月,教育部批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成立是为了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的学术、硬件资源,实施科教融合,中国科学院研究院所遍布全国,新成立的国科大也因些由京内四个校区(玉泉路、中关村、奥运村、雁栖湖)、京外五个教育基地(上海、武汉、广州、成都、兰州)和分布在全国的116个培养单位组成。

第二,根据ESI全称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最新排名,可见,中国科学院大学排名第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第8。

第三,根据录取分数,比如在山东,2018年理科录取线为: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8年在 山东省招40人:高考成绩最高分688,最低分67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省投档线为676,当然两校招生人数不一样。


河北领航高考志愿填报


大学是教书育人的,也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地理位置不重要,重要的师资条件咋样,所以好大学就好好努力争取呗😄


简爱淼


很简单,人家在首都,首都户口金贵着呢,怎可轻易离开?


50后男人


这个问题,只有问决策者才知道。不过,决策者都不大来这里。

欢迎大家加我关注,咨询任何法律问题问题,会在看见的第一时间答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