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女孩出生前汶川地震中喪父 收百餘名各地網友奶粉

十年牽掛

“孩子們你們好,我是北京瑪麗婦嬰醫院的餘梅。10年前,是我親手把你們接到了這個世界。特別是震生,出生在一片斷牆碎瓦旁的臨時帳篷。時光匆匆,你們馬上10歲了,雖然工作原因,我沒能去看你們,但你們的樣子我常常想起。無論什麼時候,遠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始終都會有一個人、一群人在牽掛你們!”

十年前,餘梅和同事作為第一支民間志願者醫療隊奔赴汶川地震一線。十年後,她們再度來到這裡,探望日夜牽掛的“親人”,為這裡的鄉親再度送去醫療技術和暖暖情意……

女孩出生前汶川地震中丧父 收百余名各地网友奶粉

朱銀萍和小震生

在震中降生的震生

小震生正在擂鼓鎮一所寄宿制小學上四年級。靦腆是媽媽朱銀萍對孩子的評價,看到陌生人,小震生總是抿著嘴一樂,就躲在了媽媽的身後。

不過混熟之後,小震生調皮起來。每次他調皮搗蛋,爸爸王仁德總是揚起巴掌又輕輕地落下,他捨不得打孩子。王仁德並不是震生的親爸爸。他和同村的朱銀萍原本是鄰居。十年前的地震中,即將分娩的朱銀萍失去了丈夫。而王仁德也在地震中砸傷了腿。

2008年5月15日早晨,待產的朱銀萍開始陣痛,羊水也破了。王仁德顧不上腿傷跑到當地醫院,醫生告訴他醫院震塌了,沒法為朱銀萍接生。王仁德又跛著找到救援醫療隊,在北川救災指揮中心,遇到了來自北京瑪麗婦嬰醫院的婦產科主任餘梅。餘梅帶上護理人員和急救包,同王仁德趕到幾公里外為朱銀萍做接生手術。一個小時的剖腹產手術後,孩子在地震棚裡平安降生,取名“震生”。

十年過去了,震生已經十歲。被震塌的村子上蓋起了漂亮的羌族小樓,王仁德和朱銀萍開了一家農家樂旅館,每年有十多萬元的收入。6年前,家裡添置了一輛轎車,在旅遊淡季,王仁德會開車給別人送貨,補貼家用。每年,北京瑪麗婦嬰醫院的醫生還會去探望小震生,王仁德成為了一名志願者,幫助聯絡需要就診的村民。

女孩出生前汶川地震中丧父 收百余名各地网友奶粉

張建清和席菁雯

接到北京的席菁雯

從擂鼓鎮政府順著大道往北走,是張建清震後的新家。十年過去了,小女兒席菁雯已經出落成一個大姑娘。和震生一樣,她也是一名遺腹子。

2008年春節,32歲的張建清懷孕兩個月。其實她和丈夫席剛已經有一個女兒了,但席剛還是希望張建清再生一個閨女。他更喜歡女孩,這和農村很多父親不太一樣。

2008年5月12日下午2點多,北川天氣陰沉悶熱,張建清快走到廁所的時候,地震來了。大女兒席蝶和她倖存了下來,但是公公婆婆和丈夫再也沒回來。震後的一個多月,張建清依然挺著大肚子住在擂鼓鎮的帳篷裡,悲傷和絕望一直籠罩著她:“孩子生下來,我拿什麼養活她啊?”

幸運的是,趕去救援的北京瑪麗婦嬰醫院醫護人員發現了張建清,將她送至救助中心。餘梅不斷安撫著張建清,並對她做出了承諾:“只要你願意,我們就帶你回北京,在北京給你接生,一切費用都由我們來承擔”。

如席剛生前所願,張建清生了女兒。在北京,大家在網上給她徵集名字,最後取的名字是:席菁雯。“菁”是“京”的諧音,北京出生的意思。“雯”是“汶”的諧音,為的是銘記汶川大地震。

小菁雯出生後,張建清過度思念丈夫,幾乎沒有奶水喂孩子。求助信息傳播出去後,100多名網友從各地寄來奶粉。可以說,小菁雯是喝著“百家奶”長大的。

再婚後,張建清和丈夫沒有再要孩子。去年高考,席蝶考上了成都一所大學。張建清有時會囑咐小菁雯:“你也要像姐姐那樣,考上大學呀”。小菁雯說:“我一定比姐姐考得更好,要考北京的大學”。

女孩出生前汶川地震中丧父 收百余名各地网友奶粉

小予涵

失獨後再次當媽的張輝敏

8歲的小予涵是什邡市鎣華鎮雪門寺村村民張輝敏失獨後和丈夫再次受孕要的孩子。如果不是十年前的大地震,她的大兒子已經20歲,上大學了。

大兒子去世後,張輝敏把他所有照片都收了起來。為了從傷痛中走出來,丈夫建議她再要一個孩子,但一直沒懷上。2009年4月,北京婦聯、什邡婦聯和北京瑪麗婦嬰醫院聯合舉辦了“救治一個女性,就是救助一個家庭”的公益活動,就是幫助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婦女重新懷上孩子,彌補破碎的家。

張輝敏報了名,經過治療,當年9月,張輝敏再次懷孕。第二次做媽媽,正值災後重建,受條件限制,張輝敏的營養跟不上。得知她懷孕的消息後,北京瑪麗婦嬰醫院的專家們發現張輝敏還住在帳篷裡,環境潮溼惡劣,營養又跟不上,肚子裡的孩子發育遲緩。醫院決定將張輝敏接到北京來生孩子。2010年4月26日,在餘梅的幫助下,小予涵呱呱降生。

現在的張輝敏不想溺愛孩子,她把小予涵送到什邡市裡的一家寄宿制小學就讀。小予涵很快懂得獨自生活。有時他還會幫媽媽做飯,張輝敏只需要在一邊看著。小予涵懂事後,張輝敏就很少哭了,多數時間裡她都在笑。日子就像門口的那株朱頂紅,紅紅火火。

本報記者李環宇文並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