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道家思想的精髓是什麼?

職業景區運營人


道家是中國文化中的主要流派。雖然說儒家學派長期以來佔據中國文化的主流,但是道家文化始終和儒家文化一起,在中國的文化史上忽隱忽現。可以說,道家文化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性格和氣質。我們的內心深處,一定是端坐著一個孔子,他告訴我們,人生當努力有為,也一定會端坐著一個老子,他會告訴我們,做人別太累,追逐夢想追逐聲色犬馬全都沒有意義,不如無為而為,不如盪舟五湖煙海之中,做個快樂的閒人。

所以,你年輕時候肯定是儒家,年老時候肯定是道家,你得意的時候肯定是儒家,你失意的時候就會想起道家。在中國文化的組成中,儒家是堅硬的,道家是柔軟的。這是中國文化儒道互補的底色。

那麼,道家思想的精髓到底是什麼呢?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就像是道家的追求一樣,簡單簡便簡潔,我儘量說的通俗一點!

1.小國寡民的烏托邦的政治思想。其實,道家思想是很厭惡政治的,它不像是儒家思想一樣,非要在社會上出人頭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家認為這樣很累,不符合自然規律。儒家追求小康社會、天下大同,實現王道理想。而道家特別是老子,則追求最好回到小國寡民的狀態。大家沒事就在家裡待著,也不要出來亂跑,在家裡修身養性是很美好的狀態。所以老子說理想的政治形態就是雞犬之聲相聞而老死不相往來。把兵器都收起來,把那些新發明的武器、工具都棄之不用,完全回到一種原始的田園牧歌的生活。所以,道家思想在政治上在國家的治理上,就是無為。無為就是不要瞎折騰,就是要像炒小魚一樣,別去亂翻。所以道家認為,一個明智的君主,治理國家的原則有三條:第一是守柔處弱,你就別逞強就示弱,二是不爭,你不和別人爭,別人自然就不和你爭,三是為無為,事無事。就是一切按照天地之道來,不去做那些沒有意義的違反天地大道的事情。

2.道家反對有所謂的智慧。道家認為,人變聰明瞭,這個世界就會壞掉。所以他反對提倡什麼仁義禮智,認為這就是世界壞掉了之後,為了補救這個世界,才提出來的。那麼為什麼一定要出了事情采取補救呢?不如從源頭上去解決。如何解決,就是反對一切的聰明智慧。所以莊子就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知識是無窮無盡的,你的人生卻是短暫的,你幹嘛整天累得像條狗去學習呢?你非要去學,那麼你是個大傻子。這一點,和儒家是完全不同的。儒家強調為學日益,說學習就要每天下功夫,增益你人生的智慧,而道家認為這個是錯誤的,要為道日損,就是要減少你的知識,減少你的慾望,減少你的社會活動,這樣你才能無限接近於道。也就是說,儒家的人生做的是加法,道家的人生做的是減法!

3.道家追求的是個人的絕對的逍遙和自由。我們知道,儒家特別重視人在集體中的作用,他的最高理想就是立德立言立功,生而為人,你得為社會國家天下做貢獻,你是一個單位人集體人,你並不是你自己。而道家與此完全相反。道家特別重視個人的價值,我只要自己開心,自己逍遙,我不去求任何人,別人也別來求我,我不去幹涉任何人的自由,別人也要保證我的自由。而道家認為的人的絕對自由是什麼呢?是與自然的天人合一,用莊子的話說就是無所待的逍遙遊。所以,儒家往往追求做官,道家追求隱居,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冬夏與春秋!

4.道家追求完全超脫生死。儒家對生死很看重,但是道家認為,人就是和草木一樣的,春天來了,咱們就瘋狂生長,秋天來了,咱們就靜靜地離去,一切都是那麼自然,沒有什麼可怕的,也沒有什麼可遺憾的。所以,莊子的老婆死了,莊子在那兒敲鑼打鼓地興高采烈,好多人認為莊子肯定外面有人了,所謂升官發財死老婆,人生三大喜事。這就完全不懂道家哲學,完全誤解了莊子。

道家思想的精髓還有很多,限於篇幅的關係,就說這麼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