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誰說武俠沒有前途?好評如潮《繡春刀2》

這年頭,電影越來越多,好電影越來越少。馮導的《老炮兒》、《我不是潘金蓮》叫好不賣座,周星馳的《降妖伏魔》賣座卻不好。終於還是有人在找一點電影出路的,比如《繡春刀2:修羅戰場》。

誰說武俠沒有前途?好評如潮《繡春刀2》

開篇倒也來淡無奇,不就是戰場之中將金庸祖師爺的天龍八部又說了一次嘛。當然這部劇也是來自於武俠小說的。我隱約記得讀過。沒有了一些武俠的傳承,武俠不能稱之為武俠。金庸的武俠基本不願意寫社會的,他臨封筆之時以《鹿鼎記》作結,狠出了一口不寫官場的惡氣。而溫瑞安則離了官場不能辦事,他的筆下顧惜朝、神侯府都與官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當時看到武俠之中寫錦衣衛時,心中暗歎:此君編排故事情節緊湊,取金溫之長,更兼西方小說推理之細,寫作之綿密,局面雖小,人物雖少,不失一怪傑!搬到銀幕時再次證明,果然有傳承、有創新,非同凡響!

說是武俠片,也不盡然。這部片比武戲精彩的是文鬥。繡春刀、魚尾服,在第一部之中大家已經見識了,再來一次,也沒什麼稀奇,所以第二部之中,這兩樣之外又多了一樣,稱之為無常簿。這一本無常簿極有意思,凡事必記,下筆無常。為何?凌總旗可是按真實的一筆一筆記下來的,讓笑的人無法笑出來,讓官大一級的人無法正常地壓人。直筆合規矩卻不近人情。而南司裴綸的手下的筆隨意一寫,將大和尚下了詔獄,什麼也得說。來來回回兩三筆,何需刀來劍去?殺人無形,傷人無招式。這一無常簿,裴綸是玩到了極致的,然而出逃之時,覺得意興瀾珊,隨手便扔進了千島湖。

文戲卻又牽著武鬥!如果沒有北齋的“筆墨是非多”,陸文召也不必和沈煉反目,南北鎮也不必親自操刀追殺。文,何必為文?一幅普通的畫卷,卻又是無盡的人情意味,將萬乘之軀向一閹人屈就。筆墨之下果然是非!

但這一制度的修羅場,誰能躲得過!梁太監浴血而戰,失去了雄心壯志,去勢做了太監。陸文召浴血而鬥想換來不一樣的天下時,不得不花幾萬兩銀子去提魚簍委曲求全,期冀保全。連將繼承大統的皇帝也不得忍辱偷生,三叩九拜。修羅場中,今日一刀可免,明日一刀何在?!

誰說武俠就是死路?一個好本子,就是一條活路。《繡春刀2:修羅戰場》好過了諸多文藝鬧作和炒作。都說藝術源自於生活,我不禁想問2007年左右的作者,是以一種什麼樣的心境編出如此好戲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