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4 《道德经》:如何满足欲望而避免灾祸?三个字,人人都适用!

老子所著《道德经》,博大精深,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以前读来,感觉就是“玄之又玄”!随着阅历的增加,再去品味,发现《道德经》确实是部奇书,也难怪道家思想,曾被历代皇帝采用。用《道德经》中的智慧,指导我们安身立命,为人处世,就能游刃有余!我分享一则故事来阐述《道德经》中,关于如何避免灾祸的智慧!

孙叔敖是历史名人,载于孟子的名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后世人也多对孙叔敖称赞有加,他治国有方,为官清廉,是身居高位的当政者之楷模!

《道德经》:如何满足欲望而避免灾祸?三个字,人人都适用!

孙叔敖才干卓著,年纪轻轻就被楚庄王任命为令尹,令尹相当于宰相,是楚国的执政官,可以说是楚国的二把手,位高权重!

人生如此,夫复何求,眼看孙叔敖年纪轻轻,已经是人生大赢家了!这个时候,整个楚国的官员人民,纷纷称颂、恭贺孙叔敖。就像现在一样,一人当了大官,身后拍马屁 ,歌功颂德的人必定不在少数,正常人都会飘飘然,以为自己功成名就,当得起这份称赞。

孙叔敖遇到一个老人,人称狐丘丈人。老人说:吾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你听说过吗?

孙叔敖:我很愚笨,并未听说。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

老人: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所谓三利与三患!

孙叔敖: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如此,可以免除祸患吗?

老人: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也!

《道德经》:如何满足欲望而避免灾祸?三个字,人人都适用!

这段对话,不知是不是事实,但我仍然想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因为这短短的几句话,饱含为人处世之道!

1、欲望是人的天性。人人都有欲望。七情六欲是人类基本的生理要求和心理动态,是人性的基础。马斯洛说人有五个层次的需求,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需求也包含在欲望中。现在有好多人避讳谈欲望,总觉的欲望猛于虎,可实际上欲望是人的本性,不管我们谈不谈,或者给欲望加上怎样华丽的包装,欲望依旧存在于人心。

说一说最世俗的几个方面:权利、地位、财富。在这三个方面拥有的多与少,实际上就构成了人类社会生物链的排序!获取更大的权力,更高的地位,更多的财富,在生物链条中获取更高的排序,是大部分人奋斗的原动力。没有人甘愿一生处在生物链的尾端,受压榨、欺凌。

故事中所说的爵、官、禄是什么?其实也就是地位、权利和财富。孙叔敖在楚国为官,因为能力强,年纪轻轻就成为楚国二把手,这三个方面可以说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此所谓三利!而且这三利,是很多人梦寐以求,但求而不得的东西。

2、人心中的相对剥夺感。举个例子,年底发奖金,每个人得一红包。你的红包里装了一万元,你觉得高兴吗?不,人还来不及评估自己应该得多少钱,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别人得了多少钱。如果没人都得了一万,你是一个心态,如果别人得了八千,你就会很高兴,如果别人都得了两万,你估计会很愤怒!按说每个人分多少钱,这把尺子在老板心里自有标准,可是拿钱的员工,却不由的想去对比,并因为对比的结果产生了不同的情绪。此所谓相对剥夺感,你总认为,别人拿了你本该拿的钱!所以《道德经》中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前后相随,恒也!人善于对比的心里,是人之天性!

《道德经》:如何满足欲望而避免灾祸?三个字,人人都适用!

同样,孙叔敖年纪轻轻,权利、地位、俸禄已经是楚国官员中最高得了,别人会不嫉妒,不眼红吗?肯定会!

所以狐丘丈人说,你爵位高了,官员会嫉妒;你官大了,权利大了,君主会猜疑;你俸禄太多,财富太多,普通人会怨恨!此所谓三患!

官员嫉妒,君主猜疑,人民怨恨,这样下去,祸患也就快来了!狐丘丈人是个智者,他洞察到人性中阴暗的部分,他对孙叔敖诚恳的提醒,包含着他对社会生活的全面考察和对人性深沉的思考。

人有欲望,总想向生物链的更高序列攀登,我们知道生物链是金字塔形的,序列越高,位置越少。一个人登上高位,势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后面的人前进,这大概就是相对剥夺感的缘由吧!

人的欲望驱使我们一往无前,人的天性导致我们高处不胜寒,这是一对矛盾的存在。

怎样既能身居高位,又能避免祸患呢?虎丘丈人只是提出了忠告,却没有能力解答。他只看到很多人身居高位后,没有忧患意识,结果招致灾祸。但是他也不能劝所有身居高位的人急流勇退,激流勇退的人少之又少,而且一个人如果的确有能力治理国家,造福百姓,只是为了自保而退位,这于国于民也是一种损失。

《道德经》:如何满足欲望而避免灾祸?三个字,人人都适用!

3、老子在《道德经》中言:反者道之动,物极必反!老子又说: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福与祸总是相伴相生。所以狐丘丈人说有三利,必有三患!

必,是一种趋势,就好比不加控制,水自然会从高处流向低处。如果加以控制,比如设置大坝,那水就不会流下去,如果加上水泵,水还能从低处流向高处!

所以思考是必要的,思考能让“必”变得不一定。有福之人思考过后,能让祸永远相依,但不变成现实。

所以上文中所说的矛盾并非无解。不一定要控制欲望,降低欲望,欲望本身不会给人招致灾祸,重要的是,人在实现欲望的过程中抱有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

应该抱有怎样的态度,采取怎样的行为,才既能大胆的满足欲望,又能避免灾祸呢?这还要更加深入的探讨,物极必反中的这个“极”字!只要我们的态度和行为,没有超过“极”这个临界点,灾祸就不会到来,形势就不会反转。

极,其实就是形势转变的平衡点,那问题就转变成,怎样把握这个平衡点的所在?怎样让我们的态度和行为不越过这条红线?

《道德经》:如何满足欲望而避免灾祸?三个字,人人都适用!

4、 老子说:吾有三宝,可以保身!曰俭、曰慈、曰不敢为天下先!

不敢为天下先,也可以提炼成“谦”这个字。所以《道德经》提出的保身之道就是三个字:慈、俭、谦。

孙叔敖是个能人,也是个智者。他有能力治理国家,造福百姓,不可能为了自保而退位,如果自己退位而继任者是个庸才或者败类,那自己的退却就是一种罪行!孙叔敖不避讳自己的欲望,也不否认由此可能产生的三患,这都是人性。但是他提出了自己的应对之道!

我们看孙叔敖回答狐丘丈人的警告,本质是什么。

吾爵益高,吾志益下。我爵位、地位越高,我对人的态度就越谦卑。按照一般人的逻辑,地位越高,不免的颐指气使,盛气凌人,欺压百姓(自行脑补你熟悉的那些嘴脸)。这样下去,就会越过“极”点,招致灾祸。而孙叔敖反其道而行之,我地位越高,我态度曰谦卑,对人越和善。本质上,正是《道德经》所言的:慈!

吾官益大,吾心益小。我官越大,权利越多,我心思就更缜密,处事就更小心。一般来讲,权利一大,人就容易变得独断专行,欺上瞒下。这势必会引起上级的猜疑,上级不信任你了,你的好日子也就快到头了!孙叔敖还是反其道而行之,我权力越大,我越是按规矩办事,不越雷池半步。本质上,正是《道德经》所言的:谦!

吾禄益厚,吾施益博。我俸禄越多,财富越多,我对人民施予的恩惠就越多!人很少嫌钱多的,我们看到这么多的贪官,贪污那么多的钱,感到不可思议,按说,你不缺钱,干嘛还要冒险伸手贪污更多的钱呢?他们的态度和行为越过了“极”点,肯定出事!孙叔敖再次反其道而行之,我钱多了,就能照顾更多的百姓,我自身不爱钱。孙叔敖确实做到了,史载,孙叔敖死后,家中没有余钱,连口像样的棺材都买不起!本质上,孙叔敖做到了《道德经》所言的:俭!

总结今天的探讨。人有欲望是正常的,欲望是好事,欲望使我们进步,不必避讳谈欲望,有欲望不是羞耻的事情。人的让欲望驱使我们不停前进,使我们越走越远,越爬越高,让我们享受更好生活的同时,也有潜在的忧患,要常常思考“极”点所在。给我们自己加装大坝、防火墙。什么是大坝与防火墙?老子的《道德经》中三个字:

慈、俭、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