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秀才小羅若|小滿未滿年歲慢

原標題2018古風系列《秀才小羅若,古俗節氣文》 第九篇:小滿未滿年歲慢

秀才小羅若|小滿未滿年歲慢

每年的五月,草堂裡的那棵老桑樹上,在初夏的暖風吹拂中,新生的桑葉已是翠綠欲滴,隨風輕搖裡,桑葉下,那一顆顆三五成聚的桑葚,從綠色,到紅色,再到紫紅色,就這樣一點點變化地,漸到了成熟的季節。

小滿這天,秀才和小羅若到達草堂時,師孃徑直帶著他們來到老桑樹下,樹下石桌上的建盞裡,已經擺好了古井泉水潔淨好的,紅中帶紫,紫中泛黑,一粒粒如精靈般的桑葚。沾上點草堂自制蜂蜜,品嚐著一粒粒桑葚,酸酸的,甜甜的,酸酸甜甜的滋味中,師孃和秀才、小羅若聊起了古鎮上的小滿時節……

古鎮上,一年之中,最均衡、飽滿、且具美感的日子,就在這夏天的即將豐收之時,小滿之日來到了。如果把一年中的365天用黃金分割理論劃分,那麼一年之中,恰好有兩天位於黃金分割點,一個是8月13日,萬物成熟待盡,金秋收獲的日子,另一個,便是這5月21日,萬物小得盈滿,夏生旺長的日子,古人也將這個日子,稱為小滿。

小滿是夏時的第二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致於此小得盈滿。"這時候,古鎮上,夏熟作物的子粒開始鼓漲飽滿,水稻田裡,微雨中,皆已幾近盈滿,早稻的追肥,中稻的插秧,農作物們當此之時,都仰頸企盼著雨水的潤澤。在古早的華夏,小滿的"滿"字既意指北方麥粒的飽滿,又關乎南方雨水的豐盈。此時,往往可見,這古鎮之中的萬物,都那樣生氣盎然,又從容不迫:稻粒漸滿水田盈,而抽穗的水稻在暖風中搖頭晃腦,如孩子般嬌憨可人;蠶結新繭桑葚熟,肥綠的桑葉上,蠶寶寶們正歡快地啃個不停,像孩子般向著生長奔忙;菜籽舂油苦菜秀,漸漸成熟至金黃的油菜花燦爛不已中,孕出了油菜籽的豐美,一旁的苦菜亦不再羞澀,秀盡嬌容。當此之時,處處生長著一種期許,雨水滴滴澆灌著希望,小滿物物吟誦著大滿。

在師孃歡快喜悅的圖景描繪中,秀才不由想起,五代後梁時,布袋和尚所作的《插秧歌》:"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底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傳說中,這首淺白平易,而且飽蘸禪心的七絕,便是生於江南的遊方僧人,在幫鄰里插秧後隨口吟就的,其中亦度化稻農之心。想來,這布袋和尚應也是在這小滿時節,得吟此詩吧。

師孃還說,對古鎮上的農人來說,小滿節氣,充滿了對水的希冀與期許。這古鎮裡,"小滿動三車":水車、絲車和油車。從小滿開始,農人便要忙碌在這三車上了。乾涸的稻田亟需雨水,稻苗要在這小滿時節栽插下去,以免貽誤了時機。老天爺不下雨,農人便只好踏水車取水灌溉。用畜力或青壯力帶動水車輪軸轉動,將一條條清流自河中抽出,奔流到各家的農田裡。水車是解決"小滿未滿"之旱的最有利工具了,古俗裡,祭天祈水,還不忘祭祀水車神,而等到小滿時節,古早的人們,則會將蠶繭子一捧一捧地放在鍋裡煮,煮熟後的繅絲,在手搖絲車裡,年復一年織就精美,而彼時,一堆堆金黃碧綠的油菜杆在田坎邊疊成了小山,那油車悠悠然置於小山側,舂打出油菜籽後,菜籽油的清香四溢,悠揚在古鎮的天空,四處盈動出了那新生的憧憬與收穫的芬芳……

秀才小羅若|小滿未滿年歲慢

聊至性起時,師孃便拉上小羅若,奔去陌上田間,看古鎮上的小滿習俗---“祭車神”。小羅若只見,小鎮上的農人們,早已在水車上放置魚肉、香燭等物品,每個水車上的祭品中,都必定有一杯白水,祭拜時,農人們將白水潑入田中,祈禱是年水硯湧旺、小滿雨足。祭拜結束後,小羅若和師孃也學著農人們踏上水車翻水,看著翻騰的水花進入田中,滋潤著漸熟的稻穗,不遠處,又飄蕩來熟悉的蟬鳴聲,小羅若不由心想: “到底還要多長的時間,我才能夠真正長大呢?”於是,吟來小詞一曲:

《漁父之水車》

祭拜田頭對天思,小滿紅塵笑我痴。 千車競,萬雲歸,水波浪湧夏蟬催。

這邊,夫子則在草堂之中,和秀才娓娓道來這小滿時節的需卦時空。夫子說,萬物在千萬年的演進裡,有著氣候年的週期記憶,許多農作物,比如小麥,會記得此一時段陰陽比例構成的雨水情況,本能地選擇在此時灌漿。此時,先人的記憶也接近麥苗,他們跟麥苗一樣抬眼望天,直接把此時水天卦象中的水字寫成雨字,把天寫成人字,構成人站田頭望天求雨的形象,上水下天人求雨,這是一個等待,需要的卦,後人將此卦稱為需卦。

需卦是一個生長期的時空,自然之象是仰天等待雨水,人生之象則是少年時期等待飲食。需卦時空的象辭是:“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雲氣上升到天上,君子在時機未完全成熟時,需要等待,安心以飲食調養身體,宴樂團聚眾人,以養心志。

“從來茶倒三分滿,留下七分是人情,小滿莫滿,蓄志誠候,正是此時之道。”秀才記得夫子最後如是說。

識得小滿未滿日,最是悠閒自在時。每年小滿的這夜,師孃都要在草堂書房的茶室內燃香點茶。依慣例,茶室四周分別置放有紅、白、藍、綠四色臥香香盒,內點味道清新淡雅之檀木藏香,茶室正中的茶桌上,則置有天青色盤香香爐,內點味道渾厚綿長之海南黃奇楠沉香。在薰香繚繞的纏綿雅緻中,小羅若一旁鐵壺剪水,只見師孃細研茶末,輕輕放進茶盞,當水煮至湧沸如騰波鼓浪、水氣盡消餘音繞時,便先和入少許沸水,將茶末調成茶膏。接著便是一手執壺往青黑釉色的茶盞裡悠然點水,點水節制,落水有序,在師孃從容不迫的節奏裡,茶麵在注水中婉轉出了靈動;與此同時,師孃的另一隻手,則用茶筅旋轉輕擊並拂動盞中的茶湯,只見茶湯之中迅速泛起潔白湯花,如疏星淡月般,慢慢散露出優雅清麗之水紋,茶乳交融中,流光韻致裡,茶無須品,味已無窮。

是夜,風弄花枝月照階,醉和春睡夏盈懷,師孃更請小羅若和秀才於茶欲白、墨欲黑中,夜品櫻桃之紅。這小滿夜的微雨溼潤後,此時的櫻桃,正如那句:“西園夜雨紅櫻熟”般當時當令,那櫻桃入得口中,嬌嫩至極,似觸必碎,小羅若吃出的是“輕質觸必碎”的感覺;師孃於口,吃出的卻是“中藏半泓水”之意趣,泓為深廣意,道得便是這櫻桃水份豐滿,小小櫻桃之中,看似簡單,實蘊深邃;秀才品後,則想起那宋人楊萬里之詩:計會小風留紫脆,殷勤落日弄紅明。這櫻桃的紅與紫,就是在這樣有些計較的輕風殷勤裡,慢慢成熟出小滿的吧?而此時,剛獨弈成局的夫子,則揮毫而就一幅墨寶,濃墨淡出的正是一曲《漁家傲之年歲慢》:

五月輕風應猶盼,雨絲頻挽春來見。水淡雲清蘭磬漫。初夏喚,始聽伯勞鳴悠遠。

魚戲睡蓮年歲慢,紫砂品茶流光絢。獨落棋兒盤中算。夜漸晚,對空成局殘陽斷。

秀才小羅若|小滿未滿年歲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