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客人突发身亡 酒店要担责么?

酒店管理上的一个漏洞,可以从各个层面上折射出来。

案例:

一天傍晚,一位当地制鞋业的刘姓老板来到某酒店总台,问住在917房的胡先生是否已退房离店?

总台查阅了有关资料后答曰:“还没有退房,离原定的离店时间还有一天。”

刘老板一脸困惑地说:“这个房间是我为他订到明天的,怎么这两天打他电话能通却不接,也不见他本人。如果回去的话也该给我打个招呼呀!”刘老板接着急切地问道,“能不能打开他的房间看看行李是不是还在,可以吗?”

由于平时刘老板经常带外地客人来住店,都很熟了,总台主管自然同意刘老板的要求,于是通知客房领班协助开门。

当刘老板来到楼层时,客房领班已在917房门口,她告诉刘老板说:“这个房间这两天都亮着请勿打扰的灯。昨天下午我们就敲过门,客人没应答。以后我们也就不敢再打扰了。刚才已试过用IC卡开门,开不进去,因为客人将门的插闩插上了,说明人还在里面。”

刘老板用自己的手机拨通胡先生的手机,可以听见房间里手机的铃响声,说明胡先生确实在房内。但任凭刘老板怎么呼唤胡先生的名字,房内就是没有应答声。刘老板顿时紧张起来:“会不会出事啦?”胡先生是他从武汉请来的一位客商,此人年约50岁,身材较胖,说话常带有喘气声。刘老板猜想,胡先生会不会是高血压或冠心病患者呢?会不会出了脑溢血或心肌梗塞之类的事呢?刘老板真不敢再往下想。

破门而入后发现,客人衣服齐整地蜷缩在卫生间门前,已停止了呼吸。后经公安部门法医鉴定,证实了刘老板的猜测是正确的,胡先生是因心肌梗塞而亡,死亡时间就在入住酒店的当天晚上。

按理说,客人因自己身体原因而突然死于酒店,酒店并无责任。然而,远道赶来的死者家属并不这么认为。他们提出:酒店每天都应当整理房间,也就是说,在胡先生死去的第二天就能被发现,但为什么到了第三天下午还是在当地朋友寻找之下才被发现的呢?显然,酒店疏于管理。胡先生妻子本已悲痛欲绝,再听到其他家属在旁称酒店负有责任,于是坐在大堂的地上嚎啕大哭,呼天喊地,引得路人拥入大堂观看。在这样的情况下,酒店自然无法正常营业。

酒店也感觉到对死者滞后的发现确实是工作疏忽所致。于是向死者家属表示了歉意,不但免费接待了死者的几位家属,并主动送上数万元以表示慰问。最后,死者家属被酒店的安排所感动,很快就完成了善后事宜而离店,酒店终于恢复了平静。

点评:

酒店对胡先生的突发性死亡虽然没有直接的责任,但也存在工作上疏忽的过错。疏忽的地方在于胡先生死去的第二天下午,一位房务员曾敲门三次无人应答,却再也没有按该继续的程序去做。比如,开门检查。若发现门打不开,再通过电话联络,若无人接听,即可判定房内可能出事,从而能够早一天处理这一事件。如果当时这位房务员按上面程序去做了,就不至于给死者家属留下话柄,也不至于因此陷入被动局面而付出不菲的代价。

本案例再一次告诉我们:酒店服务若不按程序办事,或执行程序不严谨、不完整,轻则影响服务质量,重则将产生无法挽回的声誉乃至经济上的损失!

这一案例还暴露出该酒店管理上的一个漏洞:房务员在“房间整理报告表”上没有注明917房为何未整理;领班检查时对917房未整理也没有过问(领班职责是要全面检查做房情况的,包括检查某房间为何没有整理)。如果管理到位的话,有可能弥补服务上的过失,也许还可能改变本案例滞后发现的状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