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抛开其他因素不谈,单就其物理技术方面杨振宁和钱学森,谁更厉害一点?

文辉書苑XY


钱学森在技术上的贡献当然比杨振宁大多了,如果没有钱学森,我们国家的导弹就不会发射升空,我们国家的原子弹就没有远程发射能力,我们国家也不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的国际地位,我们国家也不会富裕,某些人就不一定会选择回国加入中国国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钱学森的在技术上的贡献非常重要。


在物理上来说,钱学森的计算能力是很好的,我看过钱学森的文集,里面用Tschapligin变换解决二维亚声速流动的文章都是与复变函数的柯西——黎曼条件等等挂钩,在解决飞机机翼附近的流动的时候,用到了很复杂的数学级数。所以很多人把钱学森当作工程师,我觉得钱学森是科学家,他的计算能力是一流的。

杨振宁先生在物理上的规范场论的基础理论一开始是外耳与克莱因等人提出来的,而且他提出的规范理论一开始就是一个数学游戏,因为不能解释规范玻色子的质量所以没有物理意义。他参与的宇称不守恒定理的实验验证很重要,这个实验是李政道找同事与朋友做的。


潇轩


钱学森不仅在东风31的弹道计算上有钱学森弹道方程式,而且钱学森率先在世界上突破了第六代高速飞行器飞碟的空气动力学理论,2009年高速军用飞碟实验成功。邓稼先在七十年代中期散裂中子源即中子弹研制成功。杨振宁在宇宙引力波,暗物质黑洞,量子武器方面贡献巨大。


红星照耀神州


物理技术方面当然是钱学森了,杨振宁是理论物理学家!

首先,来看钱学森在物理技术上的巨大成就!钱学森是世界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掌门人、是世界工程控制理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正是凭借他的高超的物理技术,我国才成功发射了“两弹一星”、发展了我国自己的航天事业!可以说,钱学森先生是中国的航天之父、中国的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

其次,杨振宁在粒子物理、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虽然他只和李政道因为发现宇称不守恒而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西方认为杨振宁还可以凭借他的成果再获得10多项诺贝尔物理学奖。尤其是杨振宁在规范场论方面的成就堪称20世纪三大物理发现之一。不过所有的这些成就都是和理论物理相关,与物理技术无关!


地震博士


物理是逻辑性。谁也离不开谁?科学家意境不是常人意境,从来不存在对比,科学家更知道成果就是贡献,怎么比没有成果都是零。科学家要做的是一个领域的解读,书写这个领域科普。现代人的比毁灭创造智慧,比什么?贡献大小就是利益大小吗?小课题也是科学,大课题没结论,还不如小课题,因为成果在物理逻辑性,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现代人放不开视野,是科学停止发展原因,看眼前、看微观,忽略了宏观,更要命的是,西方标准化,埋没中国传统文化。任可承受灾难,也不愿挖掘《张衡传》,好像挖掘《张衡传》,在研究地震成了大逆不道似的,还违背主流全世界都认可领先数据。切不知道这数据是候风数据。中国传统文化《张衡传》,世界没有。中国地震科学家,小时候学地震仪的,工作单位牌匾,也有一个“震”字。就这样此地无银三百两,上班就把板块想。今天俯冲;明天平移,就不怕缝隙出来岩浆吗?怎么重来没见过地震爆发火山。

杨振宁与钱学森比,怎么拿瓦特比贡献,就知道谁贡献大了。屠呦呦、阮隆平的贡献能比吗?地震无伤害,屏蔽候风建筑无破坏,不也是贡献吗?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家是我们的贡献。

瓦特得到尊重,才有蒸汽机。发现地震前动物惊恐信号,得到尊重,建筑也避震了,还要预报做什么工作?避雷针的存在,预报雷的三要素了吗?这就是物理的逻辑性。心在哪财富就在哪?不忘初心追求地震出在哪?震字、震卦、地震、地震仪、地震局,关键词就是震。挖掘震文化最伟大,正文究天重写历史。


震公常平


两个人所在的领域完全不一样,所以没有办法直接比较。

钱学森是一名空气动力学家和系统工程学家。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钱学森主要是在应用物理领域,具体的说应该是在空气动力学、工程控制领域。其中空气动力学领域就不要说了,钱学森基本上是鼻祖级的存在:

钱学森28岁就与导师冯·卡门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学森”公式,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其他诸如压缩边界层理论,已经是流体力学里必学的、基础性的课程,而著名的钱学森弹道为远程导弹地飞行轨迹提供了一种更为合理地攻击路径,也是可以载入史册的。

↑神一样的钱学森弹道↑

几乎国内外一致认同,钱学森的理论是美国著名的喷气推进实验室建立的基石,是行业内绝对的顶尖人才。

而杨振宁的成就则主要是在理论物理方面。

↑理论物理大神杨振宁↑

很多人可能只是知道杨振宁获得过一次诺贝尔奖,但是实际上有人统计过,杨振宁本人足足在四个领域有十三个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

(A)统计力学A1. 1952 Phase Transition(相变理论)。论文序号: 52a,52b, 52c。
A2. 1957 Bosons(玻色子多体问题): 论文序号: 57h, 57i,57q。
A3. 1967 Yang-Baxter Equation(杨-Baxter方程)。论文序号: 67e。
A4. 1969 Finite Temperature(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论文序号: 69a。(B) 凝聚态物理
B1. 1961 Flux Quantization(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论文序号:61c。
B2. 1962 ODLRO(非对角长程序)。论文序号: 62j。(C) 粒子物理
C1. 1956 Parity Nonconservation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受恒)。论文序号:56h。
C2. 1957 T,C andP (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论文序号:57e。
C3. 1960 Neutrino Experiment(高能中微子实验的理论探讨)。论文序号:60d。
C4. 1964 CP Nonconservation(CP不守恒的唯象框架)。论文序号: 64f。(D)场论
D1. 1954 Gauge Theory(杨-Mills规范场论)。论文序号: 54b, 54c。
D2. 1974 Integral Formalism(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论文序号: 74c。
D3. 1975 Fiber Bundle(规范场论与纤维丛理论的对应)。论文序号:75c。

有人更是说,杨振宁是现在还健在的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跟爱因斯坦、麦克斯韦、牛顿是一个级别的物理学家。

所以说杨振宁在他的领域也是无可匹敌的存在。

钱学森和杨振宁要比较学术上的成就基本上是等于关公战秦琼,没有什么可以比较的价值,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二人几乎都是在各自的领域属于最顶尖的学者。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比什么比呀?钱学森是一片赤子之心,他要不回国只想拿诺奖早就拿了。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就算两弹一星研发之前杨振宇也回国内,同样改变不了钱教授的领头人地位。


天泽方圆之杨春顺


问题不是很清晰,物理技术是指什么?

其实杨振宁和钱学森都是著名科学家,但是研究的领域却完全不同,这样比较没有多大意义。

杨振宁是做基础物理(理论物理)研究的,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奖,主要成就有宇称不守恒、杨-米尔斯规范场论等,二十世纪后期的量子力学的基础物理研究都绕不开杨老的规范场论,就连前几年获得诺奖的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也是基于规范场论模型之后的研究。在历史上物理学家的地位,可以这么说,前十绝对有杨老一席之位,牛顿、爱因斯坦是第一档的,第二档就是波尔、狄拉克、薛定谔、海森堡(量子力学奠基人),以及杨振宁、费曼、朗道等人。可以说,目前在世的理论物理学家按资历和贡献排队入座,杨老绝对是稳坐前三的,而且他不入座,估计其他物理学家也不敢先坐,对,就是这么牛逼。至于他和翁帆的结合被喷私德有亏,这个真的不算事,他们是合法夫妻!你们为什么不喷爱因斯坦的私生活呢?老爱和他的表姐(还是堂妹?)、和众多富家妇人、苏联女间谍、护士都有N多腿,薛定谔的私生活更可以用糜烂来形容,相比之下杨老其实已经是纯情老白菜了。

钱学森不是做理论物理研究的,而是做研究空气动力学和自动控制的研究,他是中国的导弹、火箭研制的奠基者和领军者。他是美国空气动力学泰斗冯卡门的得意门生,巅峰期大概在这个专业细分领域是世界前五左右吧(个人估计)。当时受排挤要回国被美国扣留入狱,美国曾说,他一个人顶5个师。后来周恩来总理经过很多努力才把钱老接回国。其实钱老是不懂原子能领域的,原子弹更多是邓稼先和钱三强领导下研制出来的。

综上,个人认为,单论在物理学上的成就,应该是杨老更高。


EricSiu


这个题目听起来有些别扭,什么叫物理技术方面?时空通讯的理解出题者大概是说在物理理论和应用方面吧?这正好可以区别两位科学家的不同侧重,我就顺着这个说法来简单谈谈对二位伟人的理解。

首先这两个人都是很著名的科学家。但杨振宁主要研究基础科学方面的理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杨振宁的理论更具有世界性,他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的贡献是世界里程碑式的,他在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并由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个理论引起了世界震动,使物理学定律在爱因斯坦之后有了新的突破。杨振宁在基础物理学理论方面多有建树,对世界物理学界的影响很大,无疑是一个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他一直以来都非常关心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美定居时,多次归国支持教育和科学事业,晚年回国定居,培养人才和做研究,为中国现代化事业做了很多贡献。

而钱学森则更注重实用方面的研究。他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在中国政府的帮助下回到中国,从此开始了全身心投入建设事业,它的主要贡献是在两弹一星方面,是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所以钱学森的主要贡献是将其高深的物理学知识运用于中国的建设事业,在应用科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当然,他也出版过《物理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等几部书籍,但这些书籍的理论意义远远不如他对中国建设的实践作用伟大。

论起对中国发展的贡献来说,当然要数钱学森;但就物理学理论的建树来说,杨振宁就远远超出钱学森了。他们各有所长,都是对人类做出重要贡献的伟大人物。现在一些人老拿钱学森与杨振宁对比,认为钱学森才是伟大科学家,对杨振宁却颇有微词,甚至恶意贬损,如果对一个为世界科学做出重大贡献的世界顶级科学家都这样,这是对科学的亵渎,对科学精神的背叛,这种狭隘的道德观是非常错误的。其实,对世界做出重要贡献就是对人类作出了贡献,同样也就是对中国作出了贡献。人类不管是哪国人氏,都在享受着这些伟大科学家发现发明带来的文明成果,所以我们要感恩他们,谢谢他们。


时空通讯


这个问题是我不请自来的。

正如网友所言,提这个问题的家伙不是知识匮乏,就是别有用心。

看了许多回答,我仅就我的理解和立场说明如下:

关于爱国者。钱学森是立场坚定的爱国者,恐怕没有人能反对。但对于杨振宁恐怕就众说纷云了,从我的理解上来看,杨振宁也是爱国者。他们的区别在于钱学森是伟大的爱国者,杨振宁和你我一样,是个普通的爱国者。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从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的角度去评价二者,一个巍如泰山,一个渺若土丘。从历史的角度而言,个人的价值更多地体现推动社会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个人区区的学术成就又算得了什么?

退一步回到学术本身上来。杨的理论物理是基础科学研究,而钱的航空航天属于应用科学,在不同领城的科学工作者作比较,论高下,无异于关公战秦琼,令人啼笑皆非!再退到具体学术成果上来,杨等人的宇称不守恒定律的科学价值确实高于卡门-钱学森公式,但是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属于科技哲学领城的方法论,其适用范围和指导意义又远高于一般的具体的科学发现。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这个问题本身不值一提,不值得过份重视,值得重视的是从众多回答和评论中所看到的价值观混乱,国家民族意识的淡泊,历史虚无主义的滥殇,以及个人主义的膨胀。这是及其危险的,值得高度重视与警惕!

这也是我愿意在此作答的根本原因。


林督学的教育观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