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拋開其他因素不談,單就其物理技術方面楊振寧和錢學森,誰更厲害一點?

文輝書苑XY


錢學森在技術上的貢獻當然比楊振寧大多了,如果沒有錢學森,我們國家的導彈就不會發射升空,我們國家的原子彈就沒有遠程發射能力,我們國家也不能恢復在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的國際地位,我們國家也不會富裕,某些人就不一定會選擇回國加入中國國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錢學森的在技術上的貢獻非常重要。


在物理上來說,錢學森的計算能力是很好的,我看過錢學森的文集,裡面用Tschapligin變換解決二維亞聲速流動的文章都是與複變函數的柯西——黎曼條件等等掛鉤,在解決飛機機翼附近的流動的時候,用到了很複雜的數學級數。所以很多人把錢學森當作工程師,我覺得錢學森是科學家,他的計算能力是一流的。

楊振寧先生在物理上的規範場論的基礎理論一開始是外耳與克萊因等人提出來的,而且他提出的規範理論一開始就是一個數學遊戲,因為不能解釋規範玻色子的質量所以沒有物理意義。他參與的宇稱不守恆定理的實驗驗證很重要,這個實驗是李政道找同事與朋友做的。


瀟軒


錢學森不僅在東風31的彈道計算上有錢學森彈道方程式,而且錢學森率先在世界上突破了第六代高速飛行器飛碟的空氣動力學理論,2009年高速軍用飛碟實驗成功。鄧稼先在七十年代中期散裂中子源即中子彈研製成功。楊振寧在宇宙引力波,暗物質黑洞,量子武器方面貢獻巨大。


紅星照耀神州


物理技術方面當然是錢學森了,楊振寧是理論物理學家!

首先,來看錢學森在物理技術上的巨大成就!錢學森是世界空氣動力學學科的第三代掌門人、是世界工程控制理論的創始人、是二十世紀應用數學和應用力學領域的領袖人物!正是憑藉他的高超的物理技術,我國才成功發射了“兩彈一星”、發展了我國自己的航天事業!可以說,錢學森先生是中國的航天之父、中國的自動化控制之父、中國導彈之父、火箭之王!

其次,楊振寧在粒子物理、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雖然他只和李政道因為發現宇稱不守恆而獲得了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但是西方認為楊振寧還可以憑藉他的成果再獲得10多項諾貝爾物理學獎。尤其是楊振寧在規範場論方面的成就堪稱20世紀三大物理發現之一。不過所有的這些成就都是和理論物理相關,與物理技術無關!


地震博士


物理是邏輯性。誰也離不開誰?科學家意境不是常人意境,從來不存在對比,科學家更知道成果就是貢獻,怎麼比沒有成果都是零。科學家要做的是一個領域的解讀,書寫這個領域科普。現代人的比毀滅創造智慧,比什麼?貢獻大小就是利益大小嗎?小課題也是科學,大課題沒結論,還不如小課題,因為成果在物理邏輯性,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現代人放不開視野,是科學停止發展原因,看眼前、看微觀,忽略了宏觀,更要命的是,西方標準化,埋沒中國傳統文化。任可承受災難,也不願挖掘《張衡傳》,好像挖掘《張衡傳》,在研究地震成了大逆不道似的,還違背主流全世界都認可領先數據。切不知道這數據是候風數據。中國傳統文化《張衡傳》,世界沒有。中國地震科學家,小時候學地震儀的,工作單位牌匾,也有一個“震”字。就這樣此地無銀三百兩,上班就把板塊想。今天俯衝;明天平移,就不怕縫隙出來岩漿嗎?怎麼重來沒見過地震爆發火山。

楊振寧與錢學森比,怎麼拿瓦特比貢獻,就知道誰貢獻大了。屠呦呦、阮隆平的貢獻能比嗎?地震無傷害,屏蔽候風建築無破壞,不也是貢獻嗎?尊重科學、尊重科學家是我們的貢獻。

瓦特得到尊重,才有蒸汽機。發現地震前動物驚恐信號,得到尊重,建築也避震了,還要預報做什麼工作?避雷針的存在,預報雷的三要素了嗎?這就是物理的邏輯性。心在哪財富就在哪?不忘初心追求地震出在哪?震字、震卦、地震、地震儀、地震局,關鍵詞就是震。挖掘震文化最偉大,正文究天重寫歷史。


震公常平


兩個人所在的領域完全不一樣,所以沒有辦法直接比較。

錢學森是一名空氣動力學家和系統工程學家。

↑兩彈一星元勳錢學森↑

錢學森主要是在應用物理領域,具體的說應該是在空氣動力學、工程控制領域。其中空氣動力學領域就不要說了,錢學森基本上是鼻祖級的存在:

錢學森28歲就與導師馮·卡門共同完成高速空氣動力學問題研究課題和建立“卡門-錢學森”公式,成為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其他諸如壓縮邊界層理論,已經是流體力學裡必學的、基礎性的課程,而著名的錢學森彈道為遠程導彈地飛行軌跡提供了一種更為合理地攻擊路徑,也是可以載入史冊的。

↑神一樣的錢學森彈道↑

幾乎國內外一致認同,錢學森的理論是美國著名的噴氣推進實驗室建立的基石,是行業內絕對的頂尖人才。

而楊振寧的成就則主要是在理論物理方面。

↑理論物理大神楊振寧↑

很多人可能只是知道楊振寧獲得過一次諾貝爾獎,但是實際上有人統計過,楊振寧本人足足在四個領域有十三個諾貝爾獎級別的成果:

(A)統計力學A1. 1952 Phase Transition(相變理論)。論文序號: 52a,52b, 52c。
A2. 1957 Bosons(玻色子多體問題): 論文序號: 57h, 57i,57q。
A3. 1967 Yang-Baxter Equation(楊-Baxter方程)。論文序號: 67e。
A4. 1969 Finite Temperature(1維δ函數排斥勢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溫度的嚴格解)。論文序號: 69a。(B) 凝聚態物理
B1. 1961 Flux Quantization(超導體磁通量子化的理論解釋)。論文序號:61c。
B2. 1962 ODLRO(非對角長程序)。論文序號: 62j。(C) 粒子物理
C1. 1956 Parity Nonconservation (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受恆)。論文序號:56h。
C2. 1957 T,C andP (時間反演、電荷共軛和宇稱三種分立對稱性)。論文序號:57e。
C3. 1960 Neutrino Experiment(高能中微子實驗的理論探討)。論文序號:60d。
C4. 1964 CP Nonconservation(CP不守恆的唯象框架)。論文序號: 64f。(D)場論
D1. 1954 Gauge Theory(楊-Mills規範場論)。論文序號: 54b, 54c。
D2. 1974 Integral Formalism(規範場論的積分形式)。論文序號: 74c。
D3. 1975 Fiber Bundle(規範場論與纖維叢理論的對應)。論文序號:75c。

有人更是說,楊振寧是現在還健在的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跟愛因斯坦、麥克斯韋、牛頓是一個級別的物理學家。

所以說楊振寧在他的領域也是無可匹敵的存在。

錢學森和楊振寧要比較學術上的成就基本上是等於關公戰秦瓊,沒有什麼可以比較的價值,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二人幾乎都是在各自的領域屬於最頂尖的學者。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比什麼比呀?錢學森是一片赤子之心,他要不回國只想拿諾獎早就拿了。我們可以這樣設想,就算兩彈一星研發之前楊振宇也回國內,同樣改變不了錢教授的領頭人地位。


天澤方圓之楊春順


問題不是很清晰,物理技術是指什麼?

其實楊振寧和錢學森都是著名科學家,但是研究的領域卻完全不同,這樣比較沒有多大意義。

楊振寧是做基礎物理(理論物理)研究的,獲得過諾貝爾物理獎,主要成就有宇稱不守恆、楊-米爾斯規範場論等,二十世紀後期的量子力學的基礎物理研究都繞不開楊老的規範場論,就連前幾年獲得諾獎的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也是基於規範場論模型之後的研究。在歷史上物理學家的地位,可以這麼說,前十絕對有楊老一席之位,牛頓、愛因斯坦是第一檔的,第二檔就是波爾、狄拉克、薛定諤、海森堡(量子力學奠基人),以及楊振寧、費曼、朗道等人。可以說,目前在世的理論物理學家按資歷和貢獻排隊入座,楊老絕對是穩坐前三的,而且他不入座,估計其他物理學家也不敢先坐,對,就是這麼牛逼。至於他和翁帆的結合被噴私德有虧,這個真的不算事,他們是合法夫妻!你們為什麼不噴愛因斯坦的私生活呢?老愛和他的表姐(還是堂妹?)、和眾多富家婦人、蘇聯女間諜、護士都有N多腿,薛定諤的私生活更可以用糜爛來形容,相比之下楊老其實已經是純情老白菜了。

錢學森不是做理論物理研究的,而是做研究空氣動力學和自動控制的研究,他是中國的導彈、火箭研製的奠基者和領軍者。他是美國空氣動力學泰斗馮卡門的得意門生,巔峰期大概在這個專業細分領域是世界前五左右吧(個人估計)。當時受排擠要回國被美國扣留入獄,美國曾說,他一個人頂5個師。後來周恩來總理經過很多努力才把錢老接回國。其實錢老是不懂原子能領域的,原子彈更多是鄧稼先和錢三強領導下研製出來的。

綜上,個人認為,單論在物理學上的成就,應該是楊老更高。


EricSiu


這個題目聽起來有些彆扭,什麼叫物理技術方面?時空通訊的理解出題者大概是說在物理理論和應用方面吧?這正好可以區別兩位科學家的不同側重,我就順著這個說法來簡單談談對二位偉人的理解。

首先這兩個人都是很著名的科學家。但楊振寧主要研究基礎科學方面的理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楊振寧的理論更具有世界性,他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的貢獻是世界裡程碑式的,他在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定律,並由此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這個理論引起了世界震動,使物理學定律在愛因斯坦之後有了新的突破。楊振寧在基礎物理學理論方面多有建樹,對世界物理學界的影響很大,無疑是一個世界一流的科學家。他一直以來都非常關心中國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在美定居時,多次歸國支持教育和科學事業,晚年回國定居,培養人才和做研究,為中國現代化事業做了很多貢獻。

而錢學森則更注重實用方面的研究。他1955年衝破重重阻力,在中國政府的幫助下回到中國,從此開始了全身心投入建設事業,它的主要貢獻是在兩彈一星方面,是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所以錢學森的主要貢獻是將其高深的物理學知識運用於中國的建設事業,在應用科學上取得了輝煌的成果。當然,他也出版過《物理學講義》《星際航行概論》等幾部書籍,但這些書籍的理論意義遠遠不如他對中國建設的實踐作用偉大。

論起對中國發展的貢獻來說,當然要數錢學森;但就物理學理論的建樹來說,楊振寧就遠遠超出錢學森了。他們各有所長,都是對人類做出重要貢獻的偉大人物。現在一些人老拿錢學森與楊振寧對比,認為錢學森才是偉大科學家,對楊振寧卻頗有微詞,甚至惡意貶損,如果對一個為世界科學做出重大貢獻的世界頂級科學家都這樣,這是對科學的褻瀆,對科學精神的背叛,這種狹隘的道德觀是非常錯誤的。其實,對世界做出重要貢獻就是對人類作出了貢獻,同樣也就是對中國作出了貢獻。人類不管是哪國人氏,都在享受著這些偉大科學家發現發明帶來的文明成果,所以我們要感恩他們,謝謝他們。


時空通訊


這個問題是我不請自來的。

正如網友所言,提這個問題的傢伙不是知識匱乏,就是別有用心。

看了許多回答,我僅就我的理解和立場說明如下:

關於愛國者。錢學森是立場堅定的愛國者,恐怕沒有人能反對。但對於楊振寧恐怕就眾說紛雲了,從我的理解上來看,楊振寧也是愛國者。他們的區別在於錢學森是偉大的愛國者,楊振寧和你我一樣,是個普通的愛國者。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從民族利益、國家利益的角度去評價二者,一個巍如泰山,一個渺若土丘。從歷史的角度而言,個人的價值更多地體現推動社會的發展,在這個意義上個人區區的學術成就又算得了什麼?

退一步回到學術本身上來。楊的理論物理是基礎科學研究,而錢的航空航天屬於應用科學,在不同領城的科學工作者作比較,論高下,無異於關公戰秦瓊,令人啼笑皆非!再退到具體學術成果上來,楊等人的宇稱不守恆定律的科學價值確實高於卡門-錢學森公式,但是錢學森的《工程控制論》屬於科技哲學領城的方法論,其適用範圍和指導意義又遠高於一般的具體的科學發現。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這個問題本身不值一提,不值得過份重視,值得重視的是從眾多回答和評論中所看到的價值觀混亂,國家民族意識的淡泊,歷史虛無主義的濫殤,以及個人主義的膨脹。這是及其危險的,值得高度重視與警惕!

這也是我願意在此作答的根本原因。


林督學的教育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