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奇瑞混改當口:尹同躍“規模論”再發酵!

愉觀車市同時希望在投資人啃下這個“大蘋果”的時候,要分清果肉和核,吐掉“核”。也希望重新走到臺前的尹同學,千帆經歷,歸來仍是少年!

尹同學又為奇瑞站臺了!

6月2日,奇瑞董事長尹同躍率部下來到上海,參加由奇瑞聯合麥肯錫舉辦的數字化移動出行與新零售的雄獅智行領袖論壇。與他同行的是蕪湖市委書記潘朝暉。

視奇瑞為命,為奇瑞獻出了20年的青蔥歲月的尹同躍,此時已比生華髮,而股改的重任,更是讓他頂著“被下課”的壓力,外界紛紛猜測,在新股東入駐後,奇瑞現任高管團隊,因為業績問題,新股東進來後可能“大換血”。

奇瑞混改當口:尹同躍“規模論”再發酵!

雖然就像李書福于吉利、魏建軍於長城、徐留平於長安、徐和誼於北汽、左延安(很抱歉到現在我仍認為是左延安)於江淮、任正非於華為、董明珠于格力、甚至馬斯特於特斯拉、喬布斯於蘋果那樣,尹同學同樣也是奇瑞的靈魂人物,這個地位是無人可以取代的!

但作為企業的創始人,企業做大以後,同樣也會受制於創始人管理、意識等侷限,以及創業之初的私人感情,而這些也往往成為奇瑞繼續發展的“絆腳石”,所以,前期呼籲尹同躍下課的呼聲也比較大。

而潘朝暉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上也傳遞了這樣一個信號:說明了地方政府以及現有股東,對尹同躍的力挺。

混改當口,奇瑞重回規模論

的確,作為奇瑞控股和奇瑞股份的董事長,奇瑞的靈魂人物,尹同躍是奇瑞一面“大旗”。特別是在非常時期,尹同躍重新走到前臺,帶領企業渡過變革期,不僅是其作為董事長的重任,也是變革期需要穩定的信號。

奇瑞面臨混改期,此時尹同學的一舉一動,將直接影響到奇瑞的混改,所以,尹同躍也儘量向外傳遞奇瑞正面的消息:

2018年奇瑞集團銷量預計將突破100萬輛,而2017年,這個數字是68.3萬輛,這意味著增長率將超過46%。

細化預測數字為:國內傳統奇瑞品牌燃油車35萬輛,出口15萬輛,再加上奇瑞新能源的7萬輛、商用車20萬輛、奇瑞捷豹路虎12萬輛、觀致10萬輛和凱翼3萬輛。

尹同學打的算盤是:

抓住混改機會,資金進來以後,只要奇瑞銷量能保持上升的態勢,今年100萬輛,明年再繼續增長,過兩年,奇瑞就健康了!

暫且不說該計劃是否能達成,如何達成,愉觀車市在此想質疑的是:奇瑞走到今天不得不讓出國有控股權,僅僅是因為銷量問題嗎?

當年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的話仍如雷貫耳:就算銷量跌出前十也要轉型。

奇瑞轉型的目的達到了嗎?奇瑞從多生兒子好大家到聚焦“一個奇瑞”聚焦拳頭產品,奇瑞的拳頭產品又有幾個?50款產品支撐100萬輛和10款產品支撐100萬輛,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完全不同的。

而從奇瑞近期的營銷舉措看,艾瑞澤5降價;瑞虎8只見交車,沒有看到生產、營銷等具體計劃的發佈;奇瑞仍然拿著國際市場、新能源市場的業績來為自己“增值”,甚至將已經被寶能控股的觀致、和被五糧液控股的凱翼也紛紛統計到奇瑞的銷量計劃中,

不再提100萬輛的“含金量”有多高?難道是奇瑞的“規模論”重新發酵了嗎!

關鍵期尹同躍的重任

對於長期負債率較高,IPO又未成功的奇瑞,混改引進投資人,此時可以說是奇瑞重生的重大歷史轉機。

“對奇瑞而言,引入外部投資方是一件好事,這能夠為其帶來資金,保證正常運行和發展,也能使其一些市場決策更加科學。”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認為。

但是,作為國有資產的管理人,同時也是股東,尹同學此時無論從哪個角度而言,最需要解決的是如何將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國有資產不流失,股東的權益得到保證。而在這個歷史當口,當然,奇瑞擴大營銷宣傳,包裝自己,都是必須的,而奇瑞也在這麼做了。

但是,愉觀車市認為奇瑞在引進投資人的過程中,僅靠包裝概念是遠遠不夠的。引進什麼樣的投資人,如何解決奇瑞發展的核心問題,才是決定奇瑞最終發展方向和命運的。

奇瑞的問題,顯然並不僅僅在於銷量的問題,也不是簡簡單單資金引進就能解決的問題,新股東如果沒有能力解決根本問題,資金進來也是短暫的好轉,如果沒有持續盈利性,最終投資人為了資金的撤出,很可能將奇瑞資產分拆賣掉。

這些顯然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

從眼前來看:

(一)奇瑞首先要解決的事團隊要穩定的問題。

現階段,隨著混改推動。奇瑞開始人心不穩。除了奇瑞總經理助理趙煥以及銷售公司中層離職外,奇瑞技術口的重量級人物——奇瑞總經理助理、國家“千人計劃”專家陸惟一也處於休假之中。

陸惟一在奇瑞技術推進上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主導奇瑞V字形正向開發流程體系建立,按照V字形正向開發流程體系的奇瑞瑞虎7的TX1平臺直接比拼大眾MQB平臺,目前奇瑞相對高端的產品瑞虎8、瑞虎7,EXCCD都是奇瑞V字形正向開發戰略的產物。

奇瑞混改當口:尹同躍“規模論”再發酵!

此外,有消息稱正在進行大刀闊斧營銷改革的奇瑞股份副總經理、營銷公司總經理賈亞權,也將於7月離任。

奇瑞混改當口:尹同躍“規模論”再發酵!

混改新股東進入,新管理層的部分更換在所難免。而奇瑞也採用了緊急保全措施,據稱,奇瑞已組成8人的高管團隊與投資方進行混改後的變革方案談判,其餘總助以上幹部一律調轉到奇瑞控股安置。

不過,愉觀車市聯繫幾位高管,表示對此並不知情。很顯然,奇瑞此舉在於保全現有管理層,不過,股改敏感期,人事安排到底誰說了算,誰留誰不留,怎麼評定,如何考核,是否能有公平的安置,而如果在此過程中,不透明不公開,人心將更加渙散。

(二)、奇瑞財務報表要好看,既要向新股東展示奇瑞的銷量、技術能力等,但同時又要不能以降低利潤、擴大虧損為代價。

從6月初開始,奇瑞明顯開始擴大宣傳力度。先是傳出奇瑞銷量增長接近30%,之後,又舉行了瑞虎8萬人交車大會,但值得注意的是:

第一,奇瑞開始求量,奇瑞將艾瑞澤5進行降價,艾瑞澤5起步價已經不足5萬,短期的降價可以換來銷量,但換不來品牌高度;而瑞虎8雖然交車轟轟烈烈,但下一步的產能如何保證、銷售計劃多少,產品特性差異性如何凸顯,如何在已經產品林立的中大型SUV市場立足,這些清晰的計劃,均沒有發佈。

第二,奇瑞增長部分主要是來自於海外市場和新能源。

但海外市場不確定因素很大,奇瑞2017年海外銷量10.7萬輛,而在10年前,2007年奇瑞海外市場高達12萬輛。

另外,奇瑞的海外市場也比較分散,且並沒有進入到主流發達國家市場,而由於海外市場鋪得過開,實際上有好多海外市場盈利能力並不強。

奇瑞的新能源雖然增幅達到188%,但是,奇瑞新能源產品銷量60%銷量都來自低端的小螞蟻。目前雖然增幅高,但隨著越來越多企業投入產品,比如吉利已經在新能源領域全面鋪開,競爭的加劇和補貼退坡,如果不盡快提升品牌,奇瑞在新能源領域的高增長能保持多久?

第三,奇瑞雖然2017年5月增幅接近30%,但競爭對手增長更快。吉利增幅超過60%,上汽乘用車增幅超過50%,你跑得快,但你的對手更快。並且,從主力產品的銷售單價看,奇瑞也已經拉下了,所以,奇瑞不能“掩耳盜鈴”,也不能光提規模,而是要追求有質量的規模。

尹同學的芳華

尹同躍從來都不會忘了他開始創業的小草屋,奇瑞的每一位高管都不許忘記。

奇瑞幾乎每一次發佈會,每一位高管在公開場合講話,哪怕是EXCEED在德國發布,滿場幾乎都是老外的情況下,奇瑞總經理陳安寧在發言時,也還唸叨小草屋精神。

小草屋代表了尹同學的芳華,也是夢的起步,但現階段,小草屋帶來的阻礙大於勵志。

奇瑞該更多放眼未來,以國際化大企業的標準來衡量自己,而不是還在懷念破舊的小草屋。

奇瑞混改當口:尹同躍“規模論”再發酵!

的確,我們都知道20多年前,尹同躍帶領下八大金剛”的創業非常艱苦,起步階段的創業資金只有30萬元。尹同躍只能在蕪湖北郊找了個廢棄的破磚瓦廠,在幾間小草屋中開始了奇瑞汽車的籌建工作------

奇瑞混改當口:尹同躍“規模論”再發酵!

這是一段青蔥歲月,一段夢的開始,一段鐵打的創業兄弟情,任何一個正常人,都會將此深深刻在記憶裡。

但是,時過境遷,如果懷念兄弟情,完全可以以顧問團的方式,為奇瑞的創業元老提供一個更加能對奇瑞有利,也是有利於奇瑞未來發展的組織。而不是,因為這些情誼的存在,逼迫尹同學時不時做出一些選擇題,雖然這道題很難。

畢竟,今非昔比。

如果奇瑞良性發展,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因為高速增長而掩蓋掉,但是,奇瑞的銷量10年間沒有取得突破。

2007年-2017年,十年間,中國汽車市場乘用車總量從630萬增長到2400萬,增幅近3倍;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從250萬增長到超過1000萬,增幅超3倍。而奇瑞一直在70萬輛左右原地踏步。

奇瑞的負債越築越高。據不完全統計:奇瑞欠債推高達599.34億元, 資產負債率74.85%。

雖然相比與通用申請破產時210%的負債率,奇瑞並不算高,但是,奇瑞的單車利潤明顯低於通用,而負債率越高,奇瑞的資金成本越高,銷售利潤要支付的資金利息也更高,奇瑞的盈利能力將受到影響,如果惡性循環下去,奇瑞上市的機會也將越來越渺茫,甚至有可能因為沒人貸款而資金鍊斷裂。

尹同學的壓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但同時,高處不勝寒,尹同學還要兼顧各方:一方是企業的成績單和地方政府的業績,相當於自己的父母,一方是自己一手創立的企業,相當於自己的孩子,一方是一起創業的兄弟,相當於手足,誰都是重點,誰都放不下------

奇瑞混改當口:尹同躍“規模論”再發酵!

奇瑞要聚焦,但是,奇瑞迴歸“一個奇瑞”,產品戰略要聚焦,但砍掉部分業務後,原來一起創業的“手足”何去何從?於是奇瑞有了江北項目、有了凱翼、有了開瑞、有了捷途。雖然這些從投資本身看也無可厚非,但確實與奇瑞“一個奇瑞”和高端化戰略是衝突的。

隨著企業的擴大,奇瑞要建立現代化的管理體系,引進職業經理人。

按照常規做法,總經理簽下“軍令狀”然後甩手去幹,如果總經理達不到目標,要麼走人要麼換人或採取其他的懲罰措施,如長城董事長魏建軍因為總經理王鳳英銷售指標沒有完成,直接要求王鳳英罰款200萬元。而在奇瑞,並沒有這樣明顯的獎懲體制。

奇瑞的管理體系有兩套,一套是以董事長尹同躍為主的黨委管理體系,一套是以總經理陳安寧為主的行政管理體系。

在雙重領導體制下,幹部的升級需要黨委批准,尹同躍是董事長,有黨委決策權。

而從表象上看:

1、奇瑞高管的任命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常常拍拍腦袋就把職位任命。比如,之前分管公關口的奇瑞總經理助理金弋波、現任奇瑞產品開發的副總經理,都曾擔任過奇瑞營銷公司總經理。

2、在奇瑞內部有個說法,本土、海歸和引進的老外,政策都是不一樣的,沒有統一的考核體系。奇瑞的高管沒有競爭上崗,完成任務完不成任務也沒有相應的獎勵和懲罰措施。

奇瑞重回“青春期”

十年以來,除了在銷量沒達到預期的增長,奇瑞給外界的感覺總是在轉型,總是在折騰,但折騰了一圈還是回到原地。奇瑞縱然每年在研發上投入不少,但主流市場佔據主力的產品幾乎沒有。

有人說,奇瑞真正要改變,必須打破這套體系;也有人把責任歸罪於尹同學和總經理陳安寧;有人說,這也是為什麼奇瑞要交出控股權的真實原因,因為新來的股東已經不再信任現任管理層。

就如同寶能,到了觀致以後,全部“清場”。

不管誰來當奇瑞的管理層,不管誰來接手,從愉觀車市的角度:“不管白貓黑貓,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在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蕪湖召開第二屆第九次職工代表大會達成的決議,奇瑞擬以不低於200億元現金注入方式引入外來投資者,增資擴股形式入股奇瑞汽車。

奇瑞股改計劃叫“大蘋果計劃”,按照計劃,在此次大蘋果計劃中,奇瑞將讓出51%的國有控股,使奇瑞由國有絕對控股到民營控股。

在這個當口,愉觀車市認為:

如果奇瑞在現階段能夠清楚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並著手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把時間資源和精力,花在過多的對規模的追求和對輿論面子的追求上,可能效果會更好,也更能夠得到新股東的信服。

實際上,從去年開始,奇瑞就一直在通過瘦身自救,將虧損的觀致、凱翼、以及巴西公司引進投資人,並放棄了對凱翼和觀致的控股權。

與此同時,奇瑞通過高端品牌EXCEED的發佈、奇瑞www+戰略以及雄獅計劃和與百度阿波羅平臺的合作,在新興業務上加快發展。

從戰略和戰術上看,並沒有問題。只是,在臨近股改期,隨著奇瑞規模論的推出,艾瑞澤為了求量而不惜降價,愉觀車市感覺奇瑞一場為了混改為了得到更好估值而對“規模論”的重視又要重新發酵。

奇瑞混改當口:尹同躍“規模論”再發酵!

雖然外界眾說紛紜,但愉觀車市認為奇瑞的混改絕對是個好事。引進新的投資人使得奇瑞有新一輪資金去實現下一輪的夢想。

奇瑞混改當口:尹同躍“規模論”再發酵!

有夢就去追,此時尹同躍再次站到前臺,以他的影響力為奇瑞搖旗吶喊,吸引投資人,對奇瑞絕對是一件好事。

但愉觀車市同時希望在投資人啃下這個“大蘋果”的時候,要分清果肉和核,吐掉“核”。也希望重新走到臺前的尹同學和奇瑞一起,抓住奇瑞再次重返青春的機遇,千帆經歷,歸來仍是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