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陸良縣城,從相關歷史資料記載得知:陸良縣城初建於1407年,興於明初。
暮然回首,小城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護城河也默默流淌了600餘年,見證了整個縣城從起初的1.5平方公里發展到現在的近20平方公里。見證了整個縣城發展,她的“顏值”也牽動著多少代、多少人的心。
昨天——現狀讓人“痛心“
這條河在大整治前,河底淤泥成堆、雜草叢生,汙水橫流,兩岸汙水沒日沒夜排放,還有一些人直接倒、扔垃圾,更可恨的把一些動物死屍丟在裡面,給原本就很糟糕的河床汙染“雪上加霜”。
晴天,整條河周邊臭氣熏天,路往的行人只能掩鼻而逃,更不想往河裡看一下,大家不約而同給她取了別名——臭河。
雨天,臭氣雖然減少了很多,但浮在水面上的垃圾,還有灰黑的水面,真讓人心裡說不什麼滋味。
前些年還下大力氣整治了一次,又埋設汙水管子,但新的排汙口又新增,新的淤泥又堆積、新的雜草又瘋長,加之相當一部分人無視河流汙染給大家的心理上、身體上、城市面貌上等帶來的危害,依然 “添髒添汙”、歷史重演、汙染依舊。
今天——落實讓人“暖心”
面對讓人“痛心“的現狀和廣大大群眾的急盼,縣委政府、縣直相關部門、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高度重視,多次召開專題會和現場調研,從“治標”到“治本”,一系列保護、規劃方案相繼出臺,護城河大整治轟轟烈烈有序推進,市民記掛多年的大事終於有了大動作。
中樞街道從5月9日開始,採取街道級河長現場協調指揮,環城、菜園、南門、茶花、大潑、東門等相關社區及街道掛鉤聯繫站辦以轄區為界,分段包乾的方式,強力推進護城河清淤整治工作。在整治現場,人機互動、熱火朝天,“5+2,白+黑”,通過十多天的努力,發揮社區黨員幹部群眾“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髒”的精神,整條河“顏值”改頭換面,多少市民為此點贊、歡呼。
據悉,本次清淤整治工作,全街道累計投入資金42萬元,累計投入人力1000餘人次,出動挖機、裝機63班次,自卸汽車659車次,安裝汙水管道330m,拆除堤岸“兩違”建築12間, 200餘平方米,清理淤泥及垃圾5040m。清理整治難度較大的環城、菜園段還動用了吊車等大型機械。
明天——願景讓人“舒心“
為了進一步鞏固和提升護城河的“顏值”和“品質”,縣委政府、縣及相關部門、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和涉及到的六家社區,從遠謀劃,上下聯動,紮實推進,不要讓多年出現“邊治邊汙”現象再次出現,從現在開始,用百倍的努力要把“臭河”的帽子真正摘掉。
明天的護城河將會“顏值”大增,真正成為整個縣城的一條人文河、景觀河、幸福河,但還需要廣大市民,從我做起,齊心協力,共同保護好為我們大家帶來無限美好願景的護城河。
通訊員:張華平
閱讀更多 陸良縣廣播電視臺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