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施甸,緣何搬遷城鎮入住率高?

全縣建檔立卡戶城鎮搬遷任務5118戶21849人,

4412戶18910人報名搬遷,

7600人入住,

城鎮化安置率達86.55%。

施甸,缘何搬迁城镇入住率高?

宣傳動員思路通

在組織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過程中,施甸縣結合全縣人口密度較大、人多地少的實際,圍繞城鎮化發展的方向,大膽提出“能城不鄉、能鄉不村、能村不散、能大不小、能平不坡、能多層不獨院,堅決杜絕雜亂無序建設”的原則,始終堅持以集中安置為主,圍繞鼓勵搬遷戶進縣城、進集鎮,最後選擇進中心村的工作思路,鼓勵搬遷群眾儘可能進縣城、進集鎮、進中心村。對搬遷至縣城和鄉鎮集鎮的搬遷戶在資金補助、打工就業、教育醫療、土地流轉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通過先搬帶後搬,帶動偏遠山區困難群眾報名搬遷人數不斷攀升,使易地扶貧搬遷成為了從根本上改善偏遠山區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有效舉措,讓易地扶貧搬遷與城鎮化建設互促互進,為易地扶貧搬遷對象徹底改變生產生活環境,通過搬遷實現脫貧致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初步闖出了一條城鎮化安置的路子。

施甸,缘何搬迁城镇入住率高?

算清七筆賬搬進幸福窩

凝聚掛包乾部職工、基層幹部、駐村工作隊員和村組幹部的合力,結合“掛包幫”“轉走訪”活動開展,不斷加強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宣傳和解讀,特別是建新拆舊政策,幫群眾把心裡的賬算細算準算清楚,讓群眾積極報名搬遷,各鄉鎮、相關部門按照政策標準做好對象信息核實鎖定。

在實施城鎮化安置上,施甸縣在13個鄉鎮建設集鎮集中安置點30個,並對每個集中安置點按照人畜分離、廚衛入室、功能齊備的原則,實行統一佈局、統一選址、統一規劃,積極融入民族特色元素,確保規劃設計50年不落伍。同時,精準鎖定有勞動技能、能發展能力的建檔立卡戶,開展“進百村、入萬戶,算清七筆賬、搬進幸福窩”“找問題、補短板、促攻堅”等主題實踐活動,幫助群眾解決對搬遷到縣城后土地如何流轉、怎麼發展產業和實現就業等後顧之憂。

盤活縣城房源安置

“安置房交付使用必須達到基本入住裝修標準,不得再增加搬遷戶的裝修負擔”。施甸縣通過回購縣城存量商品房進行建檔立卡戶安置的措施,盤活縣城的房源作為搬遷至縣城建檔立卡戶的安置房。

施甸縣酒房鄉副鄉長饒流舟介紹。“目前,酒房鄉搬遷到縣城入住有124戶,還有39戶正在準備搬遷入住,246戶報名搬遷。在搬遷戶的後續產業發展上,鄉黨委政府動員搬遷戶對大戶進行山林、土地流轉,還及時的為搬遷戶提供一些務工和就業信息,解決這些搬遷戶的後顧之憂。”

施甸,缘何搬迁城镇入住率高?

搬得來能發展能致富

在搬遷後續產業發展上,施甸縣以博愛集團生物產業園、正邦集團生豬產業園,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引進勞動密集型產業,創新產業發展平臺,讓更多的建檔立卡戶分享農業產業鏈增值收益,提升產業扶貧效益,以四兩撥千斤之力,撬動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

隨著搬遷戶進城鎮入住後,該縣的13個鄉鎮也逐步的發揮有效資源,為搬遷戶創造發展的環境,解決搬遷戶發展的困難。建檔立卡戶搬遷到城鎮的後續產業發展最主要的途徑,就是在生產方式上讓他們從農民到工人的轉變,縣人社局通過強化勞動技能培訓增強搬遷戶就業能力,還為建檔立卡戶提供貼息貸款的形式,扶持建檔立卡戶創業增收。在搬遷到城鎮後,大多數建檔立卡戶開始走進縣綠化公司務工和外出務工、一部分群眾還在集市開起早點鋪。水長艾家凹在實施集中安置後,動員水長工業園區企業接收搬遷戶到企業務工,並在安置點建設種植食用玫瑰,進行管理,集中銷售,做到綠化和增收雙贏。木老元鄉通過組建打工經紀人服務隊的方式,鼓勵打工經紀人帶動青壯年外出務工增加收入。

施甸,缘何搬迁城镇入住率高?

住新房思想觀念更新

施甸縣易地辦主任楊嘉成說:“易地扶貧集中安置的最大好處就是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方便群眾就醫、就學,優化公共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轉變建檔立卡戶“等、靠、要”的思想觀念,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讓“錢袋子”鼓起來,發家致富、創建美好幸福的生活,以新面貌新作為迎接新生活。大部分建檔立卡戶在脫離土地搬遷到縣城後,就走出家門務工增加收入,思想觀念和人口素質上得到了較大的轉變。”

太平鎮地理村沙子坡小組的楊近麗說:“全家五口人就只有一間房,靠著兩畝地的種植為收入。老家沒有地基建房,丈夫在縣城做水電零工。在這次易地搬遷集中安置中,一次性的在縣城購置了105個平方的商品房,剛好夠一家五口居住。兩個娃娃上學方便,老人就醫也方便,在娃娃上學後自己就到周邊找點活做做增加收入,日子會比原來好過一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