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儿童免票标准起争议,身高还是年龄,你赞成哪个?

老师、家长领孩子坐公交车、去游乐场、逛景点等场所,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尴尬——明明孩子年纪还小,却因为个子高,早早超过规定身高线,而享受不到儿童免票、半票的优惠?

你!不!是!一!个!人!

最近,围绕儿童免票标准这事儿,大伙儿可是吵翻了呢!有人说按照身高最方便操作,有人说按照年龄才最公平……中教君围观了一番,忍不住想问大家,对这事儿你怎么看?

5月10日,北京北海公园门口,一名小女孩正在排队购票。

儿童免票标准起争议,身高还是年龄,你赞成哪个?

冷昊阳 摄

儿童免票以“身高”为标准,究竟合不合理?

大家可能经常在各种公共场合的售票处附近看到标注优惠身高的红线,现在,很多地方也在以儿童身高为免票、半票衡量标准。不过近日,关于儿童票购票的标准引发大家的关注和讨论。

质疑方:以“身高”为标准,高个娃要哭晕在厕所……

家住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史女士告诉记者,因为自己和爱人的身高都比较高,儿子欢欢还不到5岁就超过了1.2米,很多免票优惠欢欢都无法享受。

“我觉得这挺不公平的,长得高又不是孩子的错。”史女士告诉记者,如今很多儿童免票的景点,欢欢都要买半价票。

而安徽合肥的曹女士,也有这样的烦恼。孩子刚到九岁,按理说可以使用儿童票,但身高已经窜到了1.5米,而同事的孩子虽然已经11岁却只有1.3米高,两家的孩子经常因为门票问题被区别对待。

曹女士告诉记者:“我们去合肥的一个水上世界,当时的要求是身高1米2到1米4之间,两个家庭去玩的时候,他们是免票的时候我们家就半票了,他们家半票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全票了,我就说:‘我们这也是孩子’。”

赞同方:以“身高”为标准更好操作

有家长认为,采用以身高为标准的购票办法还是比较合理的,更关键的是,这种标准更好操作。

在部分领域的现实操作中,以身高为标准同样有比年龄更加明显的优势。以公共交通为例,据北京的一名公交车司机介绍,以身高为标准,可以直接判断儿童是否在优惠范围之内,而如若每个孩子上车都要提供证件以查验年龄的话,则会导致效率过低。

“我经常带着女儿乘坐公共交通出去玩,觉得用身高标准很方便。如果采用年龄标准,我们也不能每次出门都带着户口本吧。”家住北京的刘女士告诉记者。

北京某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律师张冬光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解放初期,户籍登记制度以及身份信息情况不好确定,所以比较方便的方式就是看身高多高,并按这个来区分和收费。

近7成家长赞成以年龄为标准

有一些家长针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家长:同龄孩子应该享受相同优惠待遇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今年4月,一项对1969名儿童家长进行的调查显示,56.7%的受访家长认为以身高作为儿童票收取标准不合理,67.1%的受访家长赞同儿童票收取以年龄为准。

北京市民曲女士就很赞成儿童票收取以年龄为准。在她看来,现在孩子营养都比较好,以曾经的标准来要求现在的孩子,不但有些“过时”,还很容易在购票过程中产生矛盾。而更让她担心的是,当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可以享受优惠而自己不行时,甚至会让孩子里留下心理阴影。

这些年,中国孩子长高了多少?

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从1992年到2002年,全国六岁的城市男性儿童平均身高增加了4.9厘米,而到2012年又增加了3.7厘米,达到了1.2米,12岁儿童平均身高已超过了1.5米,14岁儿童的平均身高已达到或接近了1.6米左右。

“现在的标准感觉是按照我小时候的标准来设置的。”一名姓金的女士表示,她的女儿的身高在幼儿园大班时超过1米3,但在班级里只能算中上。金女士认为,现在的家庭普遍注重孩子的营养,个头都比几十年前同龄的人要高。如果现在仍沿用过去的标准,显然有些不合理。

5月10日,一名儿童在北京北海公园玩耍。

儿童免票标准起争议,身高还是年龄,你赞成哪个?

冷昊阳 摄

制定标准,专家怎么说?

大家各有各的看法,那么专家有哪些建议呢?以身高、年龄为标准有哪些利弊?

优惠涉及利益,一定要有国家标准

专家认为,我国儿童免票政策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是标准不统一,政出多门,给标准的实际执行带来了困难,导致一些孩子享受不到相应的实惠。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表示,优惠就涉及到背后的利益,一定要有国家标准,而不能只是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据了解,早在2012年,国家发改委就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门票价格优惠政策的通知》,其中提出青少年门票价格政策:对6周岁(含6周岁)以下或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的儿童实行免票;对6周岁(不含6周岁)~18周岁(含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行半票。

视不同场所,灵活制定标准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表示,像公园等公共场所,身高并不是关键因素,如果特别鼓励年轻人出来,更多地到公园来放松休息,可以提高免票的年龄。

在公共资源相对紧缺的交通部门,专家认为既应该保障儿童出行权益,也要照顾免票政策的可操作性,可以采取为身高超过一定标准儿童办理特殊证件的方式,方便交通运营部门查验儿童年龄。

佟丽华表示,现在未成年可以办身份证,而且学生有学生证。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可能会有儿童卡,就像老年人外出的老年卡一样,这都是可以解决的问题。

两种标准都还有改进空间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提到了身高、年龄两种标准都还有各自的改进空间。

他认为,无论是以身高为标准还是以年龄为标准,二者都有其优势所在,如果售票方继续以身高为判断标准,则要不断根据中国儿童的平均身高来对身高标准线进行改善。

“而如果以年龄为判断标准,则可以参照老年证的经验为适龄儿童制作身份证明。”在陈光金看来,此举虽然有可能带来更高的社会成本,但却更有利于保障儿童的合法权益。

无论如何制定标准,优惠孩子的初衷不能变

在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看来,采取优惠政策的初衷是为了给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创造健康的环境,所以不论什么样的标准,都要围绕这个初衷来制定。

“相比于身高,采用年龄为标准的确是个更好的办法,这会更有利于维护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健康环境,也更有利于社会公平。”张宝义说。在张宝义看来,不少部门都意识到了以身高为标准的不合理性,但是目前缺乏有效的办法加以解决,所以只能沿用老办法。

陈光金所长也表示:“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必须要坚持以儿童的社会福利作为优先考虑。”

儿童免票标准起争议,身高还是年龄,你赞成哪个?

资料图:记者 张道正 摄

说了这么多,很多家长都关心儿童免票、半票的问题。家长们的关心也不难理解,别人家孩子免票的时候,自家孩子就得半票;别人家孩子半票,自家孩子就得全票。这一年算下来,如果多带孩子去几个收费场所,还真是得差出不少钱!而且,孩子都不愿意被区别对待。老师、家长带孩子外出时,是否也遭遇过这样的尴尬?

对于票价优惠标准的争议,你怎么看?来说说你和娃的经历,说说你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