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寫作方法|細節描寫決定成敗——細節描寫

什麼是細節描寫?細節描寫是在文藝作品中對人物性格、事件發展、自然景物、社會環境等最小的組成單位進行刻畫描寫。通過細節描寫,才能做到"繪聲繪色"、"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歷歷在目"、"惟妙惟肖",作文內容充實豐滿,語言也隨之具體可感、精彩生動!初中寫人敘事類的作文占主導地位,自然在寫作中細節因素就必不可少,可以說細節決定了一篇作文的成敗!化籠統的概述為創設情境的具體形象的敘述,能給閱卷老師留下深刻印象,進而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寫作方法|細節描寫決定成敗——細節描寫

一、人物的細節刻畫

丁玲說:"有許多人物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但是要把這個人物畫出來,讓讀者認得,理解,體會,引起自然的愛憎,是需要許多手法的。人物描寫的手法常用的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兩種。”

所謂正面描寫人物,就是指直接描寫人物的外貌、行動、語言、心理和神態等。把握這些細節描寫,那麼人物的形象飽滿,語言自然就精彩生動,具有魅力。下面結合課本實例來談談人物的外貌、動作和語言描寫。

1、外貌描寫

也稱肖像描寫。即是對人物的外貌特徵(包括人物的容貌、衣著、體型、姿態等等)進行描寫,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達作者的愛憎,加深讀者對人物的印象。外貌描寫的要求是:根據需要,抓住特徵,繪形傳神,刻畫性格,顯示靈魂。

【例如】課文《列夫·托爾斯泰》運用先抑後揚的寫作手法,作者茨威格對托爾斯泰的外貌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描寫,可謂濃墨重彩,就猶如西方的油畫,線條感、立體感、畫面感都非常強烈,讓人驚歎不已。我們來讀一讀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臉龐,植被多於空地,濃密的鬍鬚使人難以看清他的內心世界。長髯覆蓋了兩頰,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皺似樹皮的黝黑臉膛,一根根迎風飄動,頗有長者風度。寬約一指的眉毛像糾纏不清的樹根,朝上倒豎。一綹綹灰白的鬈髮像泡沫一樣堆在額頭上。不管從哪個角度看,你都能見到熱帶森林般茂密的鬚髮。像米開朗琪羅畫的摩西一樣,托爾斯泰給人留下的難忘形象,來源於他那天父般的猶如捲起的滔滔白浪的大鬍子”茨威格對托爾斯泰的外貌(臉部)運筆細膩、精雕細琢,讓讀者對托爾斯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兼用比喻、誇張的修辭手法,語言精彩生動自然不在話下。

2、行動描寫

通過語言文字表現人物自身在矛盾鬥爭中的行動,來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徵和精神面貌的描寫。孔子說:“聽其言,觀其行”,對於一個人來說,從他的行動中看他的品質,是最為準確的,因此,描寫人物的行動是突出一個人物的性格特點的好方法。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朱自清筆下父愛就濃縮在父親的背影裡、凝聚在父親買橘子時的具體行動中了。文中是這樣描寫的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段父親買橘子時的細節描寫,包含了人物的外貌(衣著)和行動描寫,尤其感人之處在於父親的行動刻畫“蹣跚”“探”“穿過”“爬上”“攀”“縮”“微傾”連用了七個動詞,準確生動、語句精彩,而且深入人心,足以表現父愛的偉大,於細微處見真情。

寫作方法|細節描寫決定成敗——細節描寫

3、語言描寫

即通過人物的語言來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的描寫方法。

俗話說:“言為心聲” 人物語言是人物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往往鮮明地體現著人物的性格特徵。在些人敘事類的作文中,語言的細節描寫必不可少,它能使文章增色添彩,讓讀者對整篇文章人物的性格和情節發展的脈絡有清晰的瞭解。

【例如】魯迅的《藤野先生》,魯迅懷著對恩師的敬重和懷念之情寫下這篇大家耳熟能詳的文章。文章中對藤野先生的刻畫描寫非常細緻,尤其是語言:“我的講義,你能抄下來麼?” “拿來我看!” “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自然,這樣一移,的確比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麼樣的,我們沒法改換它。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後你要全照著黑板上那樣的畫” “我因為聽說中國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擔心,怕你不肯解剖屍體。現在總算放心了,沒有這回事”等等這些質樸而發自內心的語言,給我展現了一位毫無民族偏見、關心、愛護魯迅的老師形象,讓我們為之而肅然起敬。注意了人物語言的細節描寫,文章的自身就富有了活力和靈氣,文章的語言精彩一處也就俯首即是了。

人物的正面描寫是一篇佳作的重要元素,以上就人物的外貌、行動和語言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我們在寫作時一定要根據刻畫人物的實際需要安排細節描寫,切忌為了描寫而描寫,這樣過猶不及,反而讓人看了生厭,精彩就無從談起。

4、側面描寫

又叫間接描寫,是從側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學創作中,作者通過對周圍人物或環境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使其鮮明突出,即間接地對描寫對象進行刻畫描繪。

寫作時如果能將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結合起來,那麼文章就會更有力度。

【例如】《藤野先生》一文中有對藤野先生的側面描寫:寫到所謂的愛國青年對魯迅的民族歧視和人格侮辱,恰恰與藤野先生形成鮮明的對比,從側面表現了其偉大的人格。除此以外文章還有一處同樣也是側面描寫 “那坐在後面發笑的是上學年不及格的留級學生,在校已經一年,掌故頗為熟悉的了。他們便給新生講演每個教授的歷史。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有一回上火車去,致使管車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車裡的客人大家小心些”這一情節是通過不及格的留級生道出的,這對藤野先生的形象做了詳實的補充,讓我們看到的是一位生活簡樸、不拘小節的學者形象,這是對周圍的人物的描繪來表現主要人物,使文章結構更加集中緊湊,表達更為簡潔精練。

關於人物的刻畫描寫,我們可以明確的是:正面和側面有效的結合,才能使人物形象具體突出,才能使文章語言金彩紛呈,也就能取得好的分數。

寫作方法|細節描寫決定成敗——細節描寫

二、環境的細節描繪

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所處的具體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描寫。其中,社會環境是指能反映社會、時代特徵的建築、場所、陳設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風等。自然環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節變化、風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初中生的作文很少會考慮到環境描寫,會忽視這一細節描寫對於作文的作用。其實許多文學大家都會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適當的環境描寫。

【例如】魯迅的《故鄉》開篇就有對環境的描寫“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蓬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這陰晦嚴寒的深冬氣氛、荒涼瀟索,沒有活氣的村景,貼切地襯出了自己的悲涼心情。

綜上所述環境描寫能渲染氣氛、烘托心情、襯托形象,因此作文時能恰如其分的運用環境描寫,並能做到就能夠使文章層次深、語言鮮活,這些細節更會讓內容增光添彩!但是我們在作文時也要注意到: 環境描寫不能為景而寫景,更不可“情不夠,景來湊”,唐代詩人楊萬里寫過這樣的詩句 “春花秋日冬冰雪,不聽陳言只聽天”確實應該學會讓景物說話,這樣它才能為我們的文章“錦上添花”。

細節描寫決定成敗,我們在作文時若能夠注意到人物和環境的描繪,那麼我們的作文也就成功了一大半,離勝利不遠矣!優秀的作文是綜合多種語言運用的技巧方法,除此外我們還要考慮到哪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