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1年征服宝马,7年跑上市,开盘涨44%,宁德时代还要狂奔多久?

1年征服宝马,7年跑上市,开盘涨44%,宁德时代还要狂奔多久?

成为世界第一后,宁德时代依旧延续着令对手胆寒的速度。

文 / 华商韬略 陈光

6月11日上午,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宁德时代,CATL)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敲钟上市。

截至中午收盘,宁德时代股价已涨停至36.2元,涨幅达44%。其首日市值达786亿,成为创业板第二大市值的企业。

国内资本市场相关政策调整后,宁德时代是第三家IPO的明星企业。

此前两家中,药明康德以开盘连续16个涨停、市盈率超百倍、“中一签可获利10.83万元”的神话,缔造了今年最赚钱的新股;富士康开盘价16.52元,开盘即涨停至19.83元,涨幅44.01%,总市值超3900亿元。

相较上述两家,IPO前,宁德时代引发了更多人的期待。这家成立仅7年的公司,以打破制造业规律的速度,划过了一条笔直向上的曲线。2014年时,宁德时代的营收为8.6亿,利润仅5000万;2017年,其营收攀升至199.96亿,净利润高达39.72亿。

一大批机构和公司希望分享宁德时代的速度。其股东方阵里,站着云锋基金、招银国际、深创投、君联资本,以及富士康、TCL、北汽。

早在2016年底,宁德时代的PE便被抬至26倍,对于未上市的企业而言,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倍数。但投资者依旧前赴后继,吸引到包括云锋基金等顶级投资机构的追捧。

1年征服宝马,7年跑上市,开盘涨44%,宁德时代还要狂奔多久?

IPO后,资本市场也对此前专属于投资机构的“宁德红利”寄予厚望。

5月底,宁德时代公布的消息显示,此次IPO拟发行2.17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00%,发行价为25.14元,市盈率不足23倍。

相关数字低于资本市场的普遍预期。有分析认为,宁德时代的市盈率或为40倍左右,预计股价在50元到60元之间。更多评论指出,宁德时代有望取代温氏股份,成为创业板市值最大的企业。

这样的预测意味着两个数字:超过1300亿的市值,以及接近10个涨停。

【1】

投资机构热捧宁德时代,并非完全着眼于投资回报,更多是出于这家公司在一个数十万亿级的市场中,所扮演的战略角色。

宁德时代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企业,2017年,其出货量达12GWh(120亿瓦时,电量单位),一举超越特斯拉供货商松下,问鼎行业第一。

1年征服宝马,7年跑上市,开盘涨44%,宁德时代还要狂奔多久?

宁德时代崛起的背景,是国家政策的支撑和新能源汽车席卷的浪潮,而在可见的时间里,这一浪潮还将持续创出新高。

为了摆脱石油进口的掣肘,在新一轮汽车产业竞争中弯道超车,中国政府正坚定不移地推进新能源汽车战略。同时,欧洲多个国家也已明令提出,要在20年内“消灭”传统燃油汽车。

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应达200万台,较2017年的77.7万辆再翻近3倍。

与之对应的是,规划要求,到2020年,国内将诞生产销规模在40GWh以上的动力电池企业,这意味着,未来的3年时间里,宁德时代至少要保持100%的规模复合增长率,才能达到政府的“要求”。

作为新能源汽车背后的产业,动力电池所承担的不仅仅是一个供应商的角色。

新能源汽车普及的关键点,包括充电速度、续航里程、使用寿命等,均和动力电池直接挂钩。除此之外,动力电池的成本,也直接决定着新能源汽车的成本。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的研究表明:当动力电池的平均单位成本降至0.78元/Wh时,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性将超越燃油车,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引领。新能源业内,也将这一成本线视为全行业的拐点。

宁德时代是最有希望突破拐点的企业。2017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平均成本是1.41元/Wh,宁德时代则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能量密度、提升生产效率等综合措施,将成本降至0.91元/Wh。

1年征服宝马,7年跑上市,开盘涨44%,宁德时代还要狂奔多久?

除成本外,围绕各项核心数据,宁德时代在过去两年间持续刷屏:

充电速度上,宁德时代研发了15分钟快充技术,喝一杯咖啡的时间,电就充完;

续航里程上,宁德时代为上汽荣威MARVEL X配套的动力电池,最大续航里程达500公里;

电池模型和负反应等实验数据表明,其长寿命电池,已实现15年以上的寿命……

出于全方位的优势,宁德时代团结了全球一大批新能源汽车制造厂商,包括宝马、奔驰、大众、宇通、上汽集团、北汽、吉利、福汽、中车、东风、长安,而那些造车新势力中,蔚来、威马、拜腾等多款车型,也均搭配了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

【2】

之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地位,是投资机构前赴后继重注宁德时代的基本逻辑。比如,云锋基金投资后,宁德时代迅速成为菜鸟网络新能源战略的合作伙伴,为其打造绿色运输网络提供支撑。

早先,云锋基金联合创始人、主席虞锋便称,宁德时代作为中国制造业的标杆企业,其国际化基础和潜力,与云锋“培养本土的世界级企业”的使命不谋而合。

时至2018,虞锋的预测开始大规模兑现:

3月2日,大众集团MEB项目宣布定点宁德时代,该项目是大众汽车推出的全新模块化电动平台,覆盖了包括轿车、紧凑型电动汽车、SUV、MPV等多个品类。

这项决议,被全汽车行业称为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有史以来的最大突破。

同月,戴姆勒相关负责人称,已和中国电池供货商签订合同,未来全球市场内,梅赛德斯-奔驰电动车,都将使用中国电芯。而据知情人透露,该供货商正是宁德时代。

4月25日,英国捷豹路虎集团宣布,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将共同研究与开发汽车动力电池技术。

1年征服宝马,7年跑上市,开盘涨44%,宁德时代还要狂奔多久?

5月25日,宁德时代位于横滨的日本子公司(CATJ)正式成立,此前,包括丰田、日产、本田在内的日本汽车制造商都曾表示,正考虑采用宁德时代的电池。

1年征服宝马,7年跑上市,开盘涨44%,宁德时代还要狂奔多久?

6月初,德国媒体透露,宁德时代有可能在德国图林根州建立一家电池工厂,作为其进军欧洲市场的主体。报道称,另有两个欧洲国家的相关部门亦和宁德时代有近距离接触,以“商定”最合适的建厂地址。

【3】

参与宁德时代投资的云锋基金相关负责人曾形容:曾董(曾毓群)是极具战略眼光的领导者,也是非常扎实的技术人才,其惜才、引才的策略,是宁德时代实现技术突围的根基。

战略、技术,是曾毓群引领宁德神话的关键词。

曾毓群出生于福建宁德的一个农村家庭,成长于群山之间。《滴水穿石三十年——福建宁德脱贫纪事》描述称:从宁德市区到寿宁县下党乡,至少要经过15条隧道,每个隧道,都代表闽东一座山。

1989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平,在山中小径徒步两小时才进村召开扶贫办公会,又用了3个小时走出这片深山。那之后,他开启了带领贫困群众走出大山的“凿空之旅”,指引宁德人脱贫致富。

习░近░平░主░席改变宁德的同时,走出群山的曾毓群,也正努力抓住自己的命运。

1989年,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系毕业后,曾毓群被分配至福建一家国企。在那里待了不到3个月,他便辞职跑去东莞做工程师,一干就是10年。期间,31岁的他成了最年轻的工程总监。

1999年,曾毓群与另两位合伙人共同创立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ATL),并在其后解决了贝尔实验室都没有搞定的聚合物锂电池鼓包问题。

彼时,通过比韩国电池高一倍容量、低一半报价的巨大优势,ATL迅速打开了手机市场,来自全国的订单源源不断。

2004年,一家美国企业找上门来,为旗下的MP3电子产品寻找电池秘方。这家企业此前已经找过很多国际锂电池公司,但是无一能解决锂电池循环寿命过短、长期使用后电池鼓气的问题。

ATL为对方试制了专用电池,双方随即达成合作关系。曾毓群没想到,合作刚展开,对方开口就要了1800万个电池。

这家公司叫苹果,ATL供货的对象是红极一时的iPod。两家对质量吹毛求疵的企业走到一起,ATL顺着对方的发展扶摇直上,一跃成为行业内的新领军者。

1年征服宝马,7年跑上市,开盘涨44%,宁德时代还要狂奔多久?

那之后,苹果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ATL也成了iPhone系列的供应商,并且最终成长为苹果最大的电池供应商。

苹果一役后,ATL顺风顺水,从行业黑马一路驰骋为龙头企业。期间,其市场版图不断扩张,成为世界一线品牌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新型电子移动设备的必备电源。

业内有说法称:在消费类电子领域,ATL已经是电池行业的全球第一。

此前坊间传言称:iPhone产量吃紧的时候,一家企业依靠规模优势从韩国公司手里抢到一批iPhone电池的订单,但最后却因为“做不了”,不得不转让给了ATL。

【4】

自拿下苹果后,ATL的发展几乎未遭遇大的波折,但曾毓群一度寝食难安。

2008年奥运会期间,国家鼓励示范城市开展新能源公共交通,为之提供大量补贴,几乎所有车企都投身其中。期间,作为混动、纯电动汽车的直接动力来源,车载动力电池的需求逐年扩大。

曾毓群敏锐地判断,这是个失不再来的机会,但在当时,ATL并没有生产车载动力电池的资质——早年由于缺乏资金,ATL曾经历数轮融资,最终控股股东为日企TDK。这一“外资”的身份,与当时的国家的行业政策相悖。

曾毓群为之斟酌了很久,最终决定破釜沉舟。2011年12月,他在家乡宁德创立了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诞生时,车载动力电池行业已建立起独特的规则: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玩家基本都有自己的整车“兄弟”企业,关系非常牢靠。

相较这些左手补贴、右手整车厂的同行,宁德时代可谓“先天缺陷”,只能去市场争得一线生机。而恰是这一争,争出了一个行业制高点。

2013年,宝马寻找电池解决方案,全球巨头闻风而动。一众竞争者中,初生的宁德时代毫无名气,但出于ATL在苹果供应链中的地位,宝马决定给这个与ATL一脉同源的企业一次尝试的机会。

宁德时代用一份800页的德文技术报告,把握住了这次堪称渺茫的机会,其高效高质的电芯,一举打动了挑剔的德国人。

1年征服宝马,7年跑上市,开盘涨44%,宁德时代还要狂奔多久?

此后,围绕宝马各项目,宁德时代与日韩企业展开了长期竞争,并完成自我蜕变。期间,他们攻克了三元锂电池过充的问题,颠覆了国内电池的相关技术;又以“13年电芯性能无变化”的循环寿命,一举击败日韩企业的产品。

横空出世、“征服”宝马,宁德时代走了一条截然相反的路。业内常形容汽车供应链体系就像爬山头,新企业从自主品牌,到合资车型,再到国际市场挨个攀登,最后才能获得携手豪车的机会,这个过程至少需要数年的时间。

而宁德时代则是直接攀上了宝马这座高峰,随即一路“俯冲”收割。

回首看来,宁德时代携手宝马,不似奇迹,更像是偶然事件中的必然结果——在一项项引领国内行业的技术和产品的支撑下,宁德时代几乎成了宝马的唯一选择。

【5】

通过技术胜出后,曾毓群愈发专于此道。非电池科班出身的曾毓群,本就是“技术狂人”,他在事业期间念到了博士,后又任物理化学电源杂志编委、亚洲固态离子协会理事、中科院物理所清洁能源中心学术委员,是业内知名专家。

宁德时代号称是国内最舍得投钱做研发的电池公司,其毕业生的起薪待遇便非常丰厚。2016年,宁德时代研发投入便突破10亿级别,2017年又增长至16亿元。

曾毓群非常得意于宁德时代的科研体系,甚少的公开亮相中,他言必谈及技术,并且时常甩出一大堆数据。他曾说:行业内很多人说电池保8年、10年,甚至15年,都是空口无凭,做这样承诺,不能拍脑袋来完成,而是反复实验的数据来决定。

曾毓群有足够的底气开启“群嘲”模式:2017年底,宁德时代拥有研发技术人员3425名,其中博士119人、硕士850人,还有2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和6名福建省百人计划及创新人才。

1年征服宝马,7年跑上市,开盘涨44%,宁德时代还要狂奔多久?

这帮人干事喜欢讲数据、论实验成果。因为这种氛围,技术人才在宁德时代非常受尊重,没有任何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发生。与之对应的是,宁德时代创新体系下,已拥有907项境内专利及17项境外专利,正在申请的境内和境外专利合计达1440项。

【6】

高举技术大旗,宁德时代遇上了最好的时代。

2015年初,中国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松下、三星、LG等国际企业闻风而动,并且玩起了曾经面板、半导体产业的惯用伎俩:通过降价的方式饿死本土对手。

在中国企业平均出厂价2.5元/Wh之际,日韩企业强行以1元/Wh的价格亏本出货,一时间,各大整车厂纷纷倒向,本土品牌陷入生死一线间。

将新能源汽车定为基石产业之一的政府,自然无法容忍产业的核心再次旁落他手。很快,工信部便出手发布“白名单”,一批采用韩系电池的汽车,被挡在补贴目录之外。

消息一出,市场形势逆转,车企纷纷终止外资订单,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首的国内电池企业,成为市场的绝对主力。

这期间,新能源汽车的风潮愈演愈烈,从公共交通席卷至小型乘用车,几乎所有具实力的企业都投身其中,想要分一杯羹。

BAT通过投资入股的方式多点布局,贾跃亭为之蒙眼狂奔,董明珠为银隆投入了全部身家……大势之下,蔚来、威马等新一代电动汽车品牌横空出世,车还没出来,便收获了百亿估值。

201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迎来了第一轮爆发,是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在一年内增长4倍,达33万辆。这波浪潮中,宁德时代也实现了飞跃,其电池产量由2014年的0.27GWh一跃至2.19GWh,增长率超8倍。

行业的集体狂欢中,洗牌期也迅速到来。

整车市场中,骗补问题集中爆发,大客车成重灾区,银隆轰轰烈烈问世,又很快陷入流言与质疑危机;乘用车市场,吉利的新能源版图持续扩张,威马等新势力亦广受好评,乐视的“法拉第未来”却长期存于未来……

动力电池业内同样不乏过山车式的戏码。受益于电动客车市场的增长,沃特玛曾创造净利润增长123倍的奇迹,却又因磷酸铁锂电池的颓势,在风光一年后便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

身处大爆发,曾毓群显得相当冷静。他在一封致同仁的信中写道:竞争无比激烈,别人进步飞快。我们如果只是“进步一点点”,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别人不会等你,客户更不会等你。

曾毓群试图在多个维度引领宁德时代做出更大的进步,于是,当一众同行围绕补贴各展其能时,宁德时代开始了多层面的布局:

上游原材料领域,2015年,公司通过收购介入锂电池回收业务,以保障正极材料供应;

2016年,宁德时代与嘉能可达成四年、2万吨供货协议,锁定核心钴资源;

2017年,公司收购北美锂业43.59%股份;

2018年3月,英国《金融时报》称宁德时代进一步加大对于北美锂业的收购力度,彻底掌握了这座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锂矿项目的控制权……

通过尽早布局,宁德时代很好地避开了自去年开始的钴、锂战争。在原材料翻倍涨价、全行业哀鸿遍野的局面下,他们不仅独善其身,甚至持续压缩着产品的成本。

技术层面,公司则持续加大对于固态电池、锂金属空气电池、氢燃料电池等技术的研发投入,这些研究,代表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些战略布局,不断拉大宁德时代与竞争者的差距,也为曾毓群赢得了“战略眼光卓绝”的名头。正如云锋基金相关负责人所说:他能比同行多看至少一步。

1年征服宝马,7年跑上市,开盘涨44%,宁德时代还要狂奔多久?

曾毓群能尽情实践自己的战略眼光,很大程度得益于宁德时代稳定扩大的市场优势。2017年下半年的一份数据显示:宁德时代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19年末。

宁德时代本次IPO的最大目标,便是为了解决产能问题。

其公告显示,通过IPO及其他募资渠道,公司将筹资98.6亿元,分三期投资建设24条生产线,预计2020年电池产能将达50GWh以上,确立领先全业的规模优势,并实现1000亿左右的年营收。

彭博社的相关预测认为,至2020年,宁德时代的产能将提升至少4倍。出于迅速提升的行业影响力,1年多前,《日本经济新闻》便深挖宁德时代,称这家企业代表了中国电池厂商的崛起与自信。此后,在全球各地诸多报道中,宁德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名,成了行业的关键词。

【7】

宁德偏居福建东南角,城区(不包含县、乡镇)人口不到50万。曾经,这里群山封路,进出困难,被认为是东部沿海最贫困的城市;如今,每天都有排成长龙的车队从这里出发,穿过一个个隧道,将宁德的电池运往世界各地。

2018年3月,央视《大国重器2》栏目组曾造访这里,记录了那些令人惊奇的电池工艺。

不论对于宁德人还是中国产业而言,角逐电池市场之巅都是一件非常“奇幻”的事情——自1995年索尼发明第一块聚合物锂电池后,这个庞大的市场一直掌控在美日韩手里。

很多行业都受困于电池技术,包括iPhone、特斯拉,以及无人机。因为投入大,研发难,电池向来是“巨头的游戏”,即便是行业巨擘,也有翻船的可能。当年的全球电池业老大A123已经倒闭被收购,而后继者松下、索尼、三星,都是在庞大电子产品利润的支撑下,才创下了电池业的成绩。

相较这些巨头,曾毓群与宁德时代的起步不值一提,但短短7年后,他们却立足顶点,书写行业规则。

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家企业仍可以舒适地享受规模和技术壁垒所带来的红利:

政策方面,国家正逐步收紧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额度、提高补贴门槛,劣质产能持续被淘汰,马太效应促使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剧。

产业方面,动力电池从产品立项到销售需要经过漫长的周期,因此,整车厂商不会轻易更换动力电池系统供应商。

1年征服宝马,7年跑上市,开盘涨44%,宁德时代还要狂奔多久?

最重要的是,截至2017年底,新能源汽车占中国汽车总销量的比例仍不足3%,市场空间巨大——无论从全球相关政策还是产业发展看,新能源汽车的趋势已然不可逆转。

这些数据与背景下,曾毓群的目光,投向了更高的战场。2017年3月,在一封致全体CATL人的信中,他写道:

我们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国内同行,也不是跟国外同行竞争,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跟燃油车竞争,如果没有办法跟燃油车竞争,就没有市场化的可能。现在靠补贴,没有补贴之后怎么办?这才是我们想要研究的……2017年的目标若都实现,可以认为我们基本具备与燃油车一决高低的基础条件了。

1年征服宝马,7年跑上市,开盘涨44%,宁德时代还要狂奔多久?

迈入2018年,曾毓群掌握了这些基础条件,他也给宁德时代提出了一个具象的目标:

老了以后,我们可以得意的告诉孙子:“将汽车从石油时代引领到清洁能源时代,让国家蓝天碧水,我也有一份功劳。”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