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聲音」郭樹清: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奮力跨越重大關口

「聲音」郭樹清: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奮力跨越重大關口

《金卡生活》雜誌

中國銀聯 主管主辦

理論研究 實務探討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声音」郭树清: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奋力跨越重大关口
「声音」郭树清: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奋力跨越重大关口

6月14日,在第十屆陸家嘴論壇(2018)上,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郭樹清,作了題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奮力跨越重大關口”的主旨演講。根據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官方網站刊發的演講全文,形成以下主要觀點摘錄,小標題為編者所加。

“自我革命”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根本途徑

有商品生產和貨幣交換就有金融風險。無論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都會發生不平衡、不協調。但是迄今為止,多數國家仍然通過危機來強制調整,付出沉重代價後,恢復經濟金融平衡。只有在我們國家,才能夠做到由中國共產黨統一領導,各級政府主動作為,集中動員全社會力量,及早防範化解各類風險,防止生成系統性金融危機。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金融工作的理論和政策論述,深刻把握現階段經濟金融運行的內在規律,形成了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中國方略,充分體現了中國智慧。其核心要義就是,從國情現實出發,以自我革命的理念和方法,主動消除經濟金融隱患,成功跨越重大關口,確保“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順利實現。“自我革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動力源泉,是處理新時代各種社會矛盾的基本方式,因而也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根本途徑。

我國現階段金融問題具有極大特殊性

總的歷史背景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新興市場經濟、“三期疊加”,同時處於市場化、國際化不斷深入,經濟增長正在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特定時期。這種特殊性決定了我們面對的矛盾更為複雜,有些風險的形成有著深遠的歷史原因,必須以更積極的態度處置各類隱患,以經常的“小震”釋放壓力,避免出現嚴重的“大震”,總體上要用事先的而不是事後的、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整體的而不是零散的方法,去矯正各種偏離,及早恢復經濟金融平衡。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實踐體會

一是底線思維防患未然。總書記指出,要把各種困難和複雜性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可能的風險和挑戰想得更深入一些,從最壞處著眼,做最充分的準備,朝好的方向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中國自古就有“治未病”的醫學思想,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也需要樹立預防為主的意識,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努力把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和早期階段。近年來,針對房地產貸款、地方政府債務和互聯網金融等系統性風險隱患較大的領域,我們設定審慎監控指標,開展壓力測試,加強清理規範,及早介入干預,有效遏制了風險累積。同時督促銀行保險機構在經濟上行期,加大撥備和準備金計提力度,多渠道補充資本,不斷提升應對風險衝擊的能力。

二是穩定大局逐步加嚴。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既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治理金融業內部層層嵌套、自我循環,必須充分考慮機構和市場的承受能力,在保持國民經濟列車平穩運行中拆除“炸彈”,防止出現“處置風險的風險”。在化解“類信貸”業務風險過程中,我們沒有全線出擊、四面作戰,而是合理安排過渡期,先由機構自查再由監管部門檢查,有計劃、分步驟,漸次達成目標。在整治同業業務時,先從規範同業投資和同業理財入手,使特殊目的載體投資放慢增幅,繼而出現負增長。同業理財餘額逐月下降,至今已壓減三分之二。與此同時,同業存放和同業存單則只有較小變化。直至去年底今年初,才開始啟動規範委託貸款和信託貸款,同樣沒有采取“一刀切”和急剎車的辦法。

三是統籌兼顧突出重點。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必須善於抓主要矛盾,優先處理最可能影響全局、威脅整體的問題。在推動去槓桿過程中,金融管理部門堅持以結構性去槓桿為基本思路,優先推動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降低槓桿率。針對交叉金融野蠻生長、影子銀行急劇膨脹等突出問題,我們及時開展市場亂象綜合整治,有力遏制了銀行業和保險業資金脫實向虛勢頭。一年多來,銀行業在保持12%以上信貸增速的同時,總資產規模少擴張20多萬億元。在發展方式轉變和總保費收入下降的情況下,保險業的保障功能不斷增強,今年前4個月,人身險中純保障類產品佔比上升2.9個百分點。

四是區別對待分類施策。根據不同領域、不同市場的金融風險情況,採取差異化、個性化的辦法。工作實踐中,對於不法分子控制的金融集團等“惡性腫瘤”,毫不手軟,及時實施“外科手術”。對於情況複雜、牽涉面廣的案例,採取徐緩調理的辦法,通過“慢撒氣”逐步緩釋,條件具備時再果斷出手。在這方面我們要特別感謝上海市的支持和配合。對於“金融科技”,英國等國家提出了“監管沙盒子”的概念,而我們採取的實際上類似“監管沙房子”的框架,可能需要逐步調整優化。

五是抓住時機攻堅克難。總書記指出,應對金融風險和挑戰必然要付出代價、經歷痛苦,我們必須勇於直面問題,敢於碰硬、善於碰硬,把握時機,主動出手,及時消除隱患。去年以來,我們督促銀行利用當前撥備較充足的有利條件,做實貸款分類,真實反映信用風險。目前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之比,已由高峰期的近120%降至100%以內。同時鼓勵銀行綜合運用壞賬核銷、現金清收和批量轉讓等手段,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2017年以來共處置不良貸款1.9萬億元。有的觀察家將這些行動解讀為銀行的負面訊息,恐怕不太合理。

六是標本兼治依法規範。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系統性工程,必須及時採取措施強力治標,有效處置重大風險事件,同時,要對所有違法違規行為全面排查,嚴肅處理,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市場上的歪風邪氣壓制下去。但是從根本建立起規範有序的金融市場體系,更要注重加強金融法治建設,補齊監管短板,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鞏固治標成果。2017年,銀行業重點推進70多項補短板項目,已完成48項,今年又新提出40多項;保險業去年以來修訂出臺規章和規範性文件60多項。

七是迴歸本源服務實體。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也是防範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金融系統堅持以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國成立1.68萬個債權人委員會,積極推動企業的財務重組和破產重整。在著力破除無效供給的同時,支持培育新動能,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2017年銀行業新增減費讓利440億元,今年一系列新的降成本措施正在陸續出臺。信貸增速繼續明顯超過貨幣供應量和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小微企業貸款持續實現“三個不低於”目標。目前,小微企業貸款覆蓋率17.3%,申貸獲得率95.1%,但是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還需做出新的努力。

八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總書記指出,回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業發展歷程,解決影響和制約金融業發展的難題必須深化改革。在利率、匯率市場化不斷深入的條件下,我們積極推動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強化股權管理,優化機構佈局,健全市場體系,持續提升我國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有的同志對金融業對外開放心存顧慮,認為開放金融服務業可能衝擊中國的金融市場,引進外資股東可能威脅國家金融安全,這種擔憂是多餘的。到目前為止,外資銀行在我國的市場份額只有1.3%,外資保險公司也不過6%左右。事實上,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更無法想象有許多中國金融企業進入全球銀行業和保險業的前列。金融業擴大開放是增強我國服務業競爭力、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迫切需要。按照總書記提出的“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的要求,我們正在加快落實金融業對外開放舉措。

九是黨的領導和群眾路線。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必須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金融改革發展正確方向,並服從服務於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總書記強調,要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人民群眾既是金融監管保護的對象,更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和依靠力量。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注重發動群眾,讓群眾在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過程中實現自我教育,提升自身免疫力,同時成長為治亂象的生力軍。在打擊非法集資過程中,努力通過多種方式讓人民群眾認識到,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一旦發現承諾高回報的理財產品和投資公司,就要相互提醒、積極舉報,讓各種金融詐騙和不斷變異的龐氏騙局無所遁形。

面臨一些突出問題

在充分看到成績、樹立必勝信心的同時,也清醒認識到還面臨一些突出問題。

一是自我革命本身意味著許多特有的困難。

刮骨療傷,壯士斷腕,知易行難。既有傳統觀念的束縛,也有利益固化的藩籬,大多涉及體制機制調整,需要更大的決心和勇氣。

二是道德風險根深蒂固。相當多的金融機構仍然存在“壘大戶”情結,不少企業高度依賴債務投入,各類隱性擔保和“剛性兌付”沒有真正打破,“預算軟約束”“投資飢渴症”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市場化法治化破產機制遠未形成。

三是一些地方、部門、銀行和企業缺乏應有的緊迫感和危機意識,對去產能、去槓桿心存僥倖,對不良資產處置和“殭屍企業”出清等待觀望、猶豫不決,總希望國家出臺政策給予救助。

四是平衡各方利益面臨很多制約。隨著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兼顧多重利益的難度越來越大,調整越來越困難,有待於各個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

需要優先考慮解決的問題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需要著力解決一些領域滯後的問題,加強薄弱環節。

一是加快企業結構調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處於膠著狀態,必須求同存異,尋找最大公約數,建立健全企業、銀行、政府各方責任共當和損失分擔機制,加快“殭屍企業”退出,加快困難企業重組,加快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同時,要注意防止生產過剩,形成新的庫存。

二是妥善處理企業債務違約問題。市場經濟下出現債務違約十分正常,相比國外,我國企業債務違約率總體仍然較低。到2018年5月末,企業債券違約後未兌付金額,只佔存量信用債總金額的0.43%。要遵循市場規律,實行差異化金融政策,對於長期虧損、失去清償能力的企業要堅決退出,對於出現暫時經營困難的企業,相關各方要加強溝通協商,採取積極措施共同努力,幫助其渡過難關。

三是大力推進信用建設。金融機構作為信用中介,要帶頭講誠信,真實反映資產情況,真實披露相關信息。企業要依法披露自身信息,特別是對債權人更要及時、全面、準確地通報經營狀況。去年以來發生債務危機企業提供的教訓是,必須防止四處借貸、盲目擴張。一旦出現償債困難,應主動作為,及時調整經營結構,收縮產業鏈條,提高償債能力。各地區各部門都要加強信用體系建設,依法依規增進信用信息共享。

四是努力解決違法成本過低問題。無論是金融企業還是非金融企業,都要認識到,做假賬就是違法犯罪。所有投融資活動都要在陽光下進行。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仍然存在著大量的媒體網絡虛假廣告,誤導性宣傳,欺騙性投資諮詢和理財顧問,已經成為影響社會穩定和諧的公害。究其原因,說到底還是處罰太輕,不足以形成震懾,這種局面必須改變。要加大懲戒力度,對違法違規者必須嚴懲,必須讓他們付出沉重代價。

五是合理把握金融創新與風險防範的平衡。金融創新有利於滿足金融消費者多層次、個性化需求,有利於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也要有利於金融風險防範。對於不當創新、過度創新等行為,監管部門要加強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制止。對於假創新、偽創新現象更要及早揭露,及時處罰。

六是加強機構投資者隊伍建設。持續培育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念,強化金融機構的專業化分析研究能力,努力促進一流水平投資銀行的形成。資管新規和即將發佈的理財業務監管辦法,有利於機構投資者隊伍的壯大,有利於投資資金的優化配置,有利於解決直接融資比重過低問題,有利於整個金融體系“開正門、堵旁門”,加速走向規範化、透明化和法治化。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一定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